达州市达川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关于文旅融合发展改革工作的报告
来源: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0-01-03
点击数:

​达川文体旅〔2020〕1号

 

区委深改办:

根据贵办工作要求,现将达川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相关情况及下步工作思路简要报告于后: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1.规划引领,优化文旅产业整体布局。以省、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引领,树立全域、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创建“大景区、大旅游、大产业”品牌。启动《达川区全域旅游规划》《石桥古镇旅游景区》编制,完成乌梅山创4A、九龙湖创4A、真佛山创5A、铁山旅游度假区、“中华银杏谷”、沙滩河大峡谷及帝源农场、成都山玫瑰谷、太阳山、花石岩、瑞福蚕桑乐园、石桥列宁街创3A等一批专项规划。拟定红色旅游三年规划建设方案。

2.政府主导,推动文化强区旅游强区。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文化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推动文旅领域综合改革。印发了《中共达州市达川区委办公室  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达川区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设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用于规编、营销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出台《达川区旅游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19)》《达川区促进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推动达川区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政策性配套文件,培育壮大各类文旅市场主体,支持社会资本、民间资金投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从项目建设、品牌创新、人才培养、宣传促销等多方面对成功创建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的业主单位给予大额资金补助。对成功创建5A、4A、3A级旅游景区分别给予10亿元、1亿元和1000万元财政补助。同时对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和旅游商品品牌创建分别给予相应财政补助。

3.机制导向,全力招商引资促进发展。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双向招商引资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邀请深圳华侨城、重庆天子之歌钢琴(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中惠旅智慧景区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名谦集团、四川呈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到达川考察指导,同时积极组织招商小分队赴广州、成都、重庆、西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介达川区优势文旅资源和重点项目。到2019年底,预计全年完成文旅产业项目招商签约33.8亿元。

4.坚持多元融合,提升文化旅游整体形象。聚合政府、企业、媒体多方力量,全力实施政府主导抓“形象营销”、企业联手抓“内容营销”、媒体跟进抓“服务营销”、网络介入抓“智慧营销”的“四位一体”媒体深度融合的营销策略,多维度提升文化旅游整体形象。成功举办元九登高节、龙会天禾茶叶采茶节、木子蓝莓采摘节、安仁柚子采摘节、赵家帝源农场和石梯愉活庄园葡萄采摘节等文旅节会活动。积极推进报纸、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走进达川》《国宝档案:巴山蜀水——孝善天下真佛山》和《达川区首届乌梅旅游文化节》、达州电视台《到达川去看看》等传统媒体栏目,达川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预计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量552.68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33.83亿元。

5、坚持党政联手,统筹构建文旅监管体系。一是区级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调研达川文旅历史资源现状、传承保护、资产管理、A级景区创建等工作,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后照馆、博物馆等巴文化建筑群及城市雕塑、滨河景观带等巴文化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二是多次邀请专家教授现场调研、问诊把脉,指导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规划建设。三是各地各相关部门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经验,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形成了党政统筹、齐抓共管的文旅工作发展新格局。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纳入绩效目标考核,定期不定期跟踪通报各地各部门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情况,以强力督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二)重点文旅项目加快建设

1.重点景区建设有序推进。乌梅山、石桥古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稳步推进,“银杏谷”、太白天景、沙滩河大峡谷规划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都山玫瑰谷、瑞福蚕桑乐园、帝源生态农场、大风太阳山、龙会花石岩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目前正在准备迎接市上验收。达川区已报送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申报材料。。

2.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按照区二届四次党代会“培育发展三里坪和小河嘴两大文旅产业园,在三里坪巴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打造集巴文化学术研究、旅游体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巴文化高地”工作部署和《达州市达川区推进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实施方案》,完成三里坪片区城市街景、主要公共建筑、园林主题公园、滨河景观及商业街区等多个项目的规划设计。三里坪巴文旅产业园区高标准推进,截至目前,钢琴博物馆完成主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装修施工;文体休闲公园建设进入收尾和附属设施施工阶段;作为全国巴文化高地和市级重点项目的巴文化博物馆主体建至5楼、文化馆主体建至2楼,预计年底完成主体施工,2020年底建成投用。城市雕塑完成方案设计、招投标和制作,目前正在抓紧安装施工。

3.向上争取成效显著。四川达川钢琴博物馆建设项目列入四川省“补短板”争取地方财政数据库,上报巴人文化旅游产业园10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申报资料;巴人文化旅游产业园、真佛山孝善文化特色小镇、乌梅特色文化小镇已纳入省级重点项目。

(三)文旅相融共生成效显著

1.打造文化名片,增添旅游亮点。一是在央视四套播出《传说中的“春申君故里”》《火龙传奇》 《巴山蜀水——孝行天下真佛山》《展翅之初——红色苏维埃第一街》等多集专题节目。二是与上海市松江区对接为友好区县,期间, 将“春申君”塑像展示于上海世博会中国展厅。三是景区举办“中国达川首届乌梅文化节”“千人蚕桑宴”“达川孝善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以及各项“非遗”展演活动多次被央视报道。

2.依托文化魅力,丰富旅游内涵。一是为丰富真佛山景区文化内涵,创编省级非遗《真佛山的传说》。二是拍摄了《川东明珠展新颜》《崭新的达川》等形象宣传片,拍摄了《文化达川》、《走进石桥》等一批本土电视文学、音乐片。以“中国红色第一街”为背景,拍摄电影《红色恋曲1933》。编撰出版了《真佛山雕塑大观》《真佛山楹联大观》等学术专著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下步,我们将抢抓文旅融合发展黄金机遇期,突出规划引领,创新推进机制,着力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全区文旅工作迈上新台阶,早日把达川建成文化旅游产业强区。

(一)科学编制规划,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以全域旅游开发建设为目标,按照“景区支撑、线路贯通、三产互融、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围绕巴文化、红色文化、孝善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五大经济版块,优化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重点景区修建性规划和文旅融合发展纲要,推动旅游单一规划向全域旅游规划转变,做到多规融合和无缝对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标准完成沙滩河、九龙湖等重点景区控详规划,编制洲河巴河沿线风情线规划和特色旅游村镇规划,全力构建“一核二带三区四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二)扩大开放合作,培育旅游新增长极。充分发挥达川区独特区位优势,主动融入重庆、梁平、巴中、安康等周边旅游经济圈,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引进云投集团、深圳华侨城、恒大集团等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型综合性文旅产业集团入驻,积极做好真佛山、九龙湖等景区开发建设,推动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努力将达川打造成为展示达州文化旅游的重要窗口、川东北旅游经济圈的重要品牌、古荔枝道的主要通道。

(三)提升景区品质,加快核心景区建设。按照“大旅游、大景区、大产业、大品牌”发展思路,推进百节乌梅山、万家“银杏谷”等景区创4A和石桥列宁街、赵家帝源农场、河市成都山玫瑰谷等景区创3A工作。加快乌梅山、沙滩河等景区升级晋位,有序推进仙女山、太白天景等景区建设,推动尽快形成文化旅游标志性品牌,发挥引领性效应。对标创建要求,增添措施、补齐短板,确保年内完成四川省首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任务。

(四)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巴文化高地。加速巴文化后照馆、博物馆、城市雕塑、钢琴博物馆等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巴文化建设成果转化。贯彻落实《全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实施意见》,扎实开展渠江流域达川段巴文化历史考古调查勘探,全力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力争“安仁板凳龙”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认真考究古巴国独特民生民俗、山歌小调等文化遗存,采取微小说、微电影等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不断增强巴人后裔的文化记忆。开展“达川标志”达川巴文化故事”征集活动,加大巴文化挖掘力度,树立达川文化形象。

(五)丰富旅游业态,促进“旅游+”融合发展。一是推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在文化特色挖掘包装上做足文章,在景区景点开展游学问道、经典诵读、拓展训练、民俗文化节庆等主题活动,积极策划创作反映达川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的舞台或影视作品,大力提升达川旅游文化内涵。二是推进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健全“智慧旅游”体系,做好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着力建设一批“显山、露水、透绿、通畅”的生态旅游景观。三是推进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扎实开展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普查保护工作,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发展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田园采摘、民俗文化等旅游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四是推进旅游与扶贫相结合。引导群众投资投入少、风险低、见效快的农家乐、民宿客栈、餐饮、传统手工艺制作、采摘农耕体验游等项目,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达州市达川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0年1月3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