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持续发力用劲,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稳中提升、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3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 |||
指标名称 | 市下增速目标任务 | 实际完成 | 增速在全市位次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8.5% | 53.55亿元、8.1% | 4位 |
服务业增加值 | 10.4% | 29.17亿元、9.2% | 1位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9.8% | 10.2% | 4位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 11.5% | 53.94亿元、14.5% | 2位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1.8% | 34.91亿元、11.0% | 4位 |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 8.5 | 6.28亿元、8.5% | 6位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9.4% | 4033元、9.2% | 3位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8% | 8710元、9.0% | 3位 |
从主要综合目标管理指标在全市的排位情况看:居第1位的有1 个,居第2位的有1个,居第3位的有2个,居第4位的有3个。
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季度,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55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在全市居第4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91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46亿元、同比增长8.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7亿元、同比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8:30.7:54.5。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农业经济保持稳定
1、农业生产全面发展。1-3月,完成农林牧渔服业总产值13.6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农业产值4.76亿元、同比增长5.8%,林业产值0.66亿元、同比增长6.0%,牧业产值6.91亿元、同比增长0.4%,渔业产值0.91亿元、同比增长3.5%,服务业产值0.36亿元、同比增长18.0%。
2、小春生产进展较好。小春粮食作物播面17.86万亩、同比增长1.4%,其中:小麦播面3.42万亩,油菜籽播面,30.75万亩。
3、畜牧业稳步推进。1-3月出栏肉猪19.64万头、同比下降5.8%,出栏肉牛1.73万头、同比增长6.4%,出栏肉羊4.37万只、同比增长4.9%,出栏家禽232.84万只、同比增长3.6%。肉类总产量2.04万吨、同比下降2.6%。
(二)工业经济增势回升
我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工业继续保持向好发展。一是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回升态势。1-3月全区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二是工业经济效益平稳增长。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73亿元、同比增长25.5%,实现利税2.22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17.8%。
(三)投资保持稳中有进
1-3月,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3.94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全市高出3.1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45.83亿元、同比增长10.5%,更新改造1.05亿元、同比下降73.5%,房地产7.05亿元、同比增长319.8%。一季度全区工业投资2.15亿元、同比下降57.1%,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4.0%。
(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我区通过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消费市场活跃。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与全市持平。其中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全区共接待游客17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9%和40.3%。
(五)财政收支保持同比增长
我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较好地保障了各项正常开支和重点支出的需要。1-3月,我区财政总收入84900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6325万元、同比增长7.0%,上划省级收入完成5725万元、同比增长7.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62850万元、同比增长8.6%。1-3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3796万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八项支出98207万元、同比增加17.0%。
(六)金融运行保持稳健
3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2.69亿元、比年初增长17.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0.56亿元、比年初增长8.2%。
(七)居民收入稳中有增
1-3月,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0元、同比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3元、同比增长9.2%。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一季度经济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克服和解决,以促进我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1、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我区规上工业企业59家,仅比万源、经开区多。同时由于煤炭及制品企业较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回升缓慢,位次始终在全市靠后徘徊,按照发展趋势,若没有大变化,难以扭转工业发展的不利局面。
2、投资增长难度加大。虽然我区目前投资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库存投资额仍然不足,仅有139.8亿元,可报额度只有62亿元。今年虽新增17个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27亿元,但以前年度结转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由于部分项目已竣工,有20个5000万以上项目即将退库,导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大项目支撑,实现投资全年任务难度较大。
3、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今年以来,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大幅度降低企业税费,导致财政税收不断减少,同时项目支出所需配套资金量逐步加大,区级财政压力不断增强,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四、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应措施。
1、加快工业提质增效。一抓基础。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平台建设。二抓招引。实施“达商回引”,借助“渝洽会”等招商平台,狠抓精准对接、签约落地等关键环节,确保更多更大项目落地生根。三抓升级。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和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支持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工业污染防治,巩固环保督察成果;扶持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推动工业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积极稳定投资拉动。一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坚持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和督查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影响和制约项目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力争成熟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促进度、完工项目见成效,努力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二是精心谋划和招引一批符合发展需要的优势项目(尤其工业项目,提高工业投资占比)。三是夯实要素保障。加大力度争取中央、省对项目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多渠道加强融资方式,争取金融加大在建项目投入。四是抓好项目入库。落实部门责任,进一步加大项目清理入库的工作力度,扎实做好项目入库基础工作,确保项目资料真实完整,符合项目入库要求,保证项目应入尽入,切实提升入库通过率,为投资增长提供支撑力。
3、狠抓企业个数的发展。坚持分企施策,全面完成今年市下28家目标任务,重点培育规下工业、限下批零住餐业和规下服务业企业,成熟一家申报一家,及时纳入统计范围。积极引导发展状况好,已达到或即将达到“四上”标准的大个体户转变为企业法人(即“个转企”),并及时申报纳入“四上”企业联网直报范围。积极帮助还未在达川落地注册为“法人企业”的外地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尽快在达川注册为法人企业,实现入统要求,促进达川区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4、强化财税助推发展。提高强化税源基础,拓展财税增收渠道,切实强化税源基础。一是对重点税源企业、纳税大户实行动态监控,采取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多重监控的财税管理机制,推动财税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二是严格遵循依法征收的原则,做到应收尽收,指导纳税人正确运用各项政策,保证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利用政府涉税平台信息,分析查找征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精准发力,深挖税源潜力,促进堵漏增收。四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