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统计局关于达州市达川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区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9-02-28
点击数:

    2017年,全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克服宏观经济不利因素影响,紧紧围绕“三大战略 五区目标”的发展思路,凝心聚力、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一、综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210.07亿元,比2016年(下同)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3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8.51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02.24亿元、增长10.7%。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3.527.848.7。人均生产总值20436元、增长7.3%财政总收入20.27亿元、增长20.0%。

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大。二是全经济整体实力较弱,人均指标(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依然偏低。三是经济结构虽然成功转型为三二一,但是不够理想,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还需不断提升。四是城镇化进程还需进一步加快,特别应加快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要素保障较为困难。

二、农  

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努力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通过科技赶场、科技入户活动,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通过狠抓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以点带面,全面发展“订单”农业,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培养和发展无公害蔬菜、水果、生猪、肉牛等优势产业,适应了市场需求和竞争;通过加大农村水利、道路、通讯、中低产田土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美丽新村、新村聚集点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业总产值81.10亿元、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45.24亿元、增长4.6%,林业产值2.97亿元、增长5.2%,牧业产值28.47亿元、增长1.4%,渔业产值2.62亿元、增长5.5%,服务业产值1.80亿元、增长25.2%。

2017年,粮食生产取得好收成,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6.90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4.40万亩2017年粮经比例为62.0:37.0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农产品名称        2017年         2016年        ±%

粮食产量(万吨)      48.91          47.59         2.8           

#小    麦         3.90           3.98        -2.0

水    稻        25.72          25.05         2.7

玉    米         9.04           8.82         2.5

薯    类         8.55           8.14         5.1

油    料(万吨)        5.53           5.42         2.0

苎    麻(万吨)        1.84           1.84        -0.1

瓜    果(万吨)        1.09           1.08         1.4

蔬    菜(万吨)       47.63          46.83         1.7 

林业生产按照“生态增优、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工作思路,狠抓乌梅打造、城乡绿化、资源保护、产业发展、林业建设等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全年完成工程营造6.7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1.25万亩补植各类苗木55余万株,完成义务植树200万株。新增森林面积1.67万亩,林木蓄积量增长1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3.5%。

畜牧业按照现代畜牧生产的要求,以新建的30个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为基础,以发展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全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52户,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加强对畜禽疫病的综合防控,确保了牧业的正常生产。主要畜产品产量如下:

畜产品名称        2017年       2016年        ±%

出栏肥猪(万头)       74.90        78.30         -4.3     

出栏牛(万头)          6.09         6.10         -0.4

出栏羊(万只)         15.52        15.53         -0.1

出栏家禽(万只)      825.30       840.10         -1.8

肉类总产量(万吨)     7.70         7.90         -2.2

存栏生猪(万头)       54.40        59.80         -9.0

存栏牛(万头)         11.30        11.40         -1.0

存栏羊(万只)         13.00        13.70         -4.7

存栏家禽(万只)    330.30       316.80          4.3

渔业生产开展科学养殖,壮大规模,提高单产,提升效益。全年水产养殖面积4.08万亩,水产品产量1.73万吨产值达2.04亿元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善。全所有的村通公路、通电话,有226个村通自来水,占总数的37.9%。全年整治病险水库4座、山坪塘127,解决3.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土地整理6个,土地平整0.79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7万亩,新建和整治渠道30公里新增有效灌面0.6万亩新建农村机耕便民道533公里,新建户用沼气114户,七里沟、马家变电站全面建成。全年农村用电量2.26亿千瓦时、增长0.2%,化肥使用量(折纯)2.61万吨、同比持平,农药施用量595吨、增长0.3%,农用柴油使用量2632吨、增长0.7%,农膜使用量2302吨、增长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始终坚持“业强”战略不动摇,按照“做强主导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做实发展平台、大中小微并举”的思路,加大重点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培育,加快资源转化和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工业投入和结构调整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全年6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8.3%实现主营业务销售收入96.07亿元增长21.9%,利税总额4.93亿元增长6.5%,利润总额3.88亿元增长5.9%,工业产品产销率100.1%。

2017年建筑业、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全区共有资质建筑企业23家,完成总产值65.50亿元、增长19.7%。房地产业共有30家企业,全年实现销售额24.7亿元,房屋建筑累计施工面积137.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5万平方米,销售面积45.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以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交通、卫生、教育、文化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46个,竣工项目289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86亿元、增长16.8%。在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76.73亿元、增长18.3%更新改造投资22.64亿元增长10.8%房地产投资7.70亿元增长4.6%工业投资28亿元增长21.1%1个省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16个市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51.5亿元,128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9亿元,先后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次、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89.2亿元。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规划,谋划重大储备项目71个,总投资1533亿元。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旅游业

道路建设取得新进展。2017年,G542线、S305线、S202线等国省干线加快推进,G210线空港新区段基本完工,S203线、S204线、渠县航道改造、机场大道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年,提升县乡道路163公里、村道668公里、贫困村道路201公里,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实现了100%的乡镇、100%的建制村和100%的社通水泥路,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

运输市场在严格运政执法、合理布局运力、狠抓安全生产情况下有序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120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1782万人公里货运量2829万吨货运周转量310675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为广大客户带来更多的实惠。2017邮电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81亿元固定电话用户13.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0.18万户,互联网用户16.32万户,网络电视用户14.26万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强力开发石桥列宁街、铁山森林公园、真佛山风景区等一大批景区,拥有省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1个,星级旅游饭店4家同时又对迅速发展的乡村旅游积极引导,成功打造百节乌梅山、亭子三江园、赵家帝源农场等休闲农业景点10个,培育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2个,省级蔬菜主题公园1个,市级生态农业主题公园1个。全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306.59万人次、增长13.0%旅游总收入24.24亿元、增长19.0%。

六、商业贸易和招商引资

国内贸易大力实施商贸活战略,着力打造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营业额2000万元以上三方物流企业4家,打造城乡配送专线12条,建立物流配送网点200余个,建成区级电商物流中心1个,入驻企业25家,打造电商乡镇服务点220个,新增电商企业74家,实现线上交易额7000万元。达川商贸物流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创税收5亿元,解决1.2万人就业。成功举办“第七届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春季商品购物节”、“达州名特优商品展”等节庆展会活动,销售额达5.4亿元。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2.24亿元、增速10.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1亿元、增速13.3%。

招商引资成绩斐然。积极参与“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二届西部投资大”、“渝洽会等经贸活动,全年,成功引进3000万以上项目23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2个,制造业类项目9个,总签约资金122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不断提升。积极培育外贸企业备案26家,其中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家,实现外贸进出口额5600万元。

七、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27.14亿元、增长8.0%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5%。全区新培育个体工商户4224户,企业1243户,吸纳就业人员4801人,税收9.26亿元,14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通过挖潜聚收,严管财,巧理财,对保证机构运转、职工工资和离退休金发放、救灾救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精准扶贫开发和城市建设发挥了保障作用。全年,财政总收入20.27亿元、增长20.0%。其中:上划中央收入5.16亿元、增长51.6%,上划省级收入1.95亿元、增长5.6%,地方财政公共收入13.13亿元、增长12.8%。公共财政支出60.17亿元、增长14.6%。

金融通过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平稳运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13.19亿元、比年初增长13.3%,各项贷款余额202.75亿元、比年初增长25.0%

保险业努力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对客户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理赔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为稳定生产、安定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保费总收入5.26亿元,赔款支出0.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以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核心,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为重点。全年完成科普宣传培训8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新开展院地合作项目10个,申请专利139件,科技对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

 教育事按照“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验收认定,达川中学三里坪校区、桥湾初级中学整体迁建等23所学校加快建设,5个学前教育项目有序推进,高考升学率实现“四连升”,本科、一本上线人数分别达到2416人、74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精彩纷呈。一是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全年共创作发表各类文艺作品1000件,获奖50件。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年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80场,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120余次三是文遗保护规范有序。完成了“真佛山庙宇群保护规范编制以及“达川区古字画修缮保护”的政府采购工作,完善了达川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对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安装保护志牌四是文化建设工作卓有成效。34个农村阅报栏、88个退出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全面竣工,所有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并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的特色活动品牌。全年,累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7300余场,观影群众超40万人。全区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惠民任务全面完成。五是文化市场健康繁荣。通过对扫黄打非”、校园周边文化环境集中整治等活动,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有力地维护了我区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

广播电视事业突出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为全改革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重点编播《达新闻》、《社会写真》、《阳光政务?电视问政》等固定栏目,全年累计采写新闻报道2600余条,被市级以上采用的稿件有423条录制的四川达州卫承芳:一代醇儒淇竹家风在中纪委网站、客服端不断展播。

    卫生事业实行“城乡并进,防治并重”的方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工作扎实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全面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新成效,创建医联体3个,建成38个医疗质控中心,26个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通过国家考评验收,区内就诊率达90%,新农合参合率达99.9%基药网上集中采购率达100%

体育工作以群众体育为主导,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立了级单项体育协会10个,各乡镇建立了体育协会和全民健身机构,社区成立了全民健身指导站。“休闲体育公园”、“三里坪、翠屏街道办多功能运动场”正在加快建设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围绕“蓝天、绿水、宁静”三大工程,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严格管理。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8%,其中PM10平均浓度为80ug/m3,PM2.5平均浓度为55ug/m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在60分贝以下,巴河、州河、明月江、铜钵河等辖区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好于类标准,乡镇集中式饮水达标率90%。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500吨,化学需氧量245吨,氨氮59吨,淘汰不达标燃煤锅炉31台,煤改气企业2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27座,露天堆场扬尘污染5家,治理砖瓦企业16家,劝导焚烧秸秆600余次,清理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351个,排查土壤风险源70个,实现全部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全年,共查处环保违法企业115家,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205家,清理河道(段)755条,撤除渡口3处,极大地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58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8元、增长9.2%。居民储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年末个人存款余额为313.19亿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随着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702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187元、增长10.1%。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体,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扎实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城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医疗救助、上学补助、生活救济等措施,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31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7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64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2%以内。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90人,帮助大学生创业就业135人,“五类社会保险”覆盖116万人,开展十大民生救助困难群众16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400万元,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提高到480元、290元,提前实现与省定贫困线合一,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15亿元全年,分配保障性住房1327套,改造农村危旧房4361户,建设扶贫新村86个,新村聚居点3个,幸福美丽新村100个,88个贫困村31314名贫困人员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人民福祉不断提升 

、人口和计划生育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展顺利。全年以抓基础、重宣传、强服务的指导思想,扎实开展“生产、生育、生活”三结合工作同时全面落实二胎政策。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11.8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37人,死亡人口64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8‰,出生性别比为106.3符合政策生育率97.7%,综合节育率75.0%。

 

注:1、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比例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数据为初步数据,定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