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发展质效稳中向好
来源:区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9-02-28
点击数: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按照五区目标,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力转换,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12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指标名称

实际完成

增速在全市位次

地区生产总值(GDP)

   221.55亿元、8.4%

 4

服务业增加值

    109.19亿元、10.6%

 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0.4%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187.04亿元、12.6%

 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5.32亿元、12.7%

 1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14.66亿元、11.2%

          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588元、9.6%

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434元、8.7%

4

从主要综合目标管理指标在全市的排位情况看:居第1位的有2个,居第2位的有1个,居第3位的有2个,在全市综合排名第2位。

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1-12月,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1.55亿元、增长8.4%,增速在全市居第4位,增速比全市高出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2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09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9.19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22.7:28.0:49.3。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农业经济保持稳定

1、农业生产全面发展。1-12月,完成农林牧渔服业总产值81.97亿元、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47.32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3.10亿元、增长3.2%,牧业产值26.62亿元、增长1.8%,渔业产值2.79亿元、增长4.2%,服务业产值2.13亿元、增长12.9%。

2、大小春生产进展较好。小春粮食作物播面17.6万亩、下降2.4%,产量4.0万吨、下降1.4%。其中:小麦播面3.4万亩、下降7.5%,产量0.7万吨、下降7.5%。大春粮食作物播面107.2万亩、下降0.6%,产量46.6万吨、下降0.2%,其中:水稻播面54.2万亩、下降2.0%,产量27.1万吨、下降0.8%。大春油料作物播面2.6万亩、增长0.9%,产量0.4万吨、增长2.3%。油菜籽播面30万亩、增长0.8%,产量5.4万吨、增长3.5%。

3、畜牧业稳步推进。1-12月出栏肉猪70.8万头、增长1.1%,出栏肉牛5.2万头、增长2.5%,出栏肉羊15.8万只、下降2.0%,出栏家禽836.4万只、增长1.2%。肉类总产量7.4万吨、增长2.0%。

(二)工业经济增势平稳

我区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一是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1-12月全区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0.4%。二是工业经济效益平稳增长。1-12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63亿元、增长30.0%,实现利税8.89亿元、增长111.2%,实现利润5.61亿元、增长71.1%。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6亿元、增长72.8%。

  (三)投资保持稳中有进

1-12月,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87.04亿元、增长12.6%,增速比全市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157.71亿元、增长10.7%,更新改造14.71亿元、下降7.6%,房地产14.61亿元、增长89.8%。全年全区工业投资17.45亿元、下降7.5%,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9.3%。

(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我区通过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消费市场活跃。1-12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32亿元、增长12.7%,增速比全市高出0.4个百分点。其中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全区共接待游客39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84亿元,分别增长29.0%和16.9%。

(五)财政收支保持增长

我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较好地保障了各项正常开支和重点支出的需要。1-12月,我区财政总收入224122万元、增长10.3%。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55720万元、增长8.0%,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1786万元、增长11.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46558万元、增长11.2%。1-12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28000万元、增长4.4%,其中八项支出454228万元、增长18.9%。

(六)金融运行保持稳健

 12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6.86亿元、增长16.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1.14亿元、增长8.9%。

(七)居民收入稳中有增

1-12月,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34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8元、增长9.6%。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年经济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克服和解决,以促进我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1、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没有消除,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内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需求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基数大、底子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长期积累的制约经济较快增长的问题较多,发展滞后、发展不足仍是我区经济的最大短板。

2、工业发展压力加大。一是规模不大,增速不高,产业优势不明显,特别是缺乏大型骨干企业支撑。全年,因各种原因达川区只有 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下滑到全市第六,比去年减少8家,比最多的大竹少66家,比渠县少54家,比通川区少12家,比开江少10家,比宣汉少5家。今年以来全区新增规模企业普遍偏小,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后劲支撑,导致工业增速难有较大提高,与增速第一的宣汉差0.5个百分点,与第二的大竹、渠县差0.3个百分点,就是与经开区、通川区都分别差0.2、0.1个百分点,仅仅比开江、万源快0.1、1.7个百分点。二是生产要素制约依然突出,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技改扩能、转型升级缓慢,生产要素成本费用增加,企业发展空间没有得到较大提升。

3、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一是在库项目偏少。截止2019年1月,全区在库在建项目269个,下剩投资141.9亿元(2019年一季度可报额度只有44.7亿元),如果3月底前不加大新项目开工入库力度,将难以完成“开门红”目标任务。二是部门协作欠佳。部分经济主管部门怕担责,存在不主动申报、不及时申报新开工项目及工作进度的情况,协作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国家严控投资项目统计。所有5000万以下投资项目投资完成进度必须提供拨款单(或付款凭证),所有5000万以上项目必须提供三方确认(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的工程形象进度单,加大了项目业主单位报送数据的压力,也增加了完成”开门红“任务的难度。四是工业投资占比严重偏低。全年占比只有9.3%,比全市20.1%低10.8个百分点,全市垫底,形势十分严峻。

4、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今年以来,主体税种匮乏,增收税源少,财政增收压力依然巨大,同时项目支出所需配套资金量大,区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四、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应措施。

1、抓要素激发发展潜能量。一是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二是着力构建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机制,形成财政资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三是主动对接,全面落实国、省、市系列稳增长措施,利用我区优势,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积极包装、整合项目,大力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2、加快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一是努力扩大增量。抓好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加大工业招引力度,抓紧落地实施一批工业项目,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新建企业尽早竣工投产,确保如期进规入统;加快小微企业培育壮大,力争有更多小微企业升规,切实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回升的动力。二是稳定现有存量。做大做强发展劲头足、市场前景广的企业,切实抓好市场开拓,解决好企业产品销售,力促现有企业满负荷生产。三是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成长型产业,加大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力度,增加高新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提高工业增加值率;大力创建工业知名品牌(商标),努力拓展和抢占销售市场,以增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3、多措并举稳定投资拉动。一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坚持重点项目领导挂联和督查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影响和制约项目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力争成熟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促进度、完工项目见成效,努力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二是精心谋划和招引一批符合发展需要的优势项目(尤其工业项目,提高工业投资占比)。三是夯实要素保障。加大力度争取中央、省对项目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多渠道加强融资方式,争取金融加大在建项目投入。四是抓好项目入库。落实部门责任,进一步加大项目清理入库的工作力度,扎实做好项目入库基础工作,确保项目资料真实完整,符合项目入库要求,保证项目应入尽入,切实提升入库通过率,为投资增长提供支撑力。五是强力抓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就业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要突出招商引资的方向性和成功率,着力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

 4、持续发力加快发展三产。一是继续高度重视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的支撑指标。尤其要做好对服务业增加值核算影响较大的如电信业务总量、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存贷款余额、财政八项支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等重点指标的监测工作,各责任部门要强化管理和引导,确保达到增长预期。二是切实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要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企业上限入库。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分门别类加大现有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清理和对其他营利性服务企业的培育力争,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三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拓展市场繁荣内需,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有序推进消费模式转变,着力培育新的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康养等消费热点,拉动内需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5、强化财税征收助推发展。提高强化税源基础,拓展财税增收渠道,切实强化税源基础。一是继续利用政府涉税平台信息,分析查找征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精准发力,深挖税源潜力,促进堵漏增收。二是深入分析全区税源、税种,着力巩固基础税源、壮大支柱税源,进一步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