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校长,我申请到凉山支教,请批准。”2018年6月,一条简单的短信,出现在达州中学校长郭德波的手机上。发出这条短信的,是共产党员、省骨干教师、达州中学高级教师郝仁平。6月29日,来自达州的“索玛花”——郝仁平,第一次站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中学的校园里。
索玛花是杜鹃花的彝语名,即迎客之花,古代诗人就留有“水蜂岩蝶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的佳句。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索玛花海观赏地,喜德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距离达州千余公里,山高路险,教育基础比较薄弱。
初到喜德,郝老师主动请缨,担任高一(1)班、高一(4)班英语教学工作,每周义务为初三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彝族娃娃的英语基础让郝老师颇为担心,他建议学校安排早自习,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而这,只是他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的开端。在半年的工作中,他从学校管理、政治学习、创新教研、课堂互听互评、教师“传帮带”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并得到认同和采纳,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逐步攀升。
“彝族娃娃的淳朴和信任,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半年的历练,留下的都是难忘的记忆和体验。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里,讲政治、讲规矩、讲感情,把支教工作做好,让达川教育金名片助力凉山州脱贫攻坚战。”郝老师在展望2019年支教工作时说。
据了解,此次赴凉山州开展支教活动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达州市共选派27人支教,达川区占4人,工作时间为3年。同时,达州中学与喜德中学达成合作协议,为其免费代培10名优秀彝族高中学生。(曾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