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局关于报送县域经济改革发展情况的报告
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2018-12-17
点击数:

达川农〔2018〕187号   


区委改革办:

根据文件《关于报送县域经济改革发展有关情况的通知》精神,现就我局县域经济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予以报告如下。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情况。达川区现有农业人口81.1 万,有蔬菜、茶叶、水果、乌梅、青花椒、米城大米、苎麻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其中优质蔬菜种植面积39.5万亩,茶叶种植面积3万余亩,优质水果种植面积19万余亩,米城大米种植面积10万余亩,优质苎麻种植面积5万余亩。培育注册了蜀腾珑、洁晨雨等蔬菜,达安牌、达脐、巴山桂花、黄都清脆、月亮湾等水果,麻蜀黍、独鹰、胜宜村、峰水湾等青花椒,川凤大米,春申天禾茶叶等农产品品牌。达安安仁柚、川凤大米、达川乌梅、达川苎麻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蜀黍牌青花椒通过国家绿色认证,被认定为绿色农产品,并被加入国家名优特新产品目录库。

(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区委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园区建设。2017年政府出台了农业产业融合园区文件,全区加快推进“麻-大-亭”粮油产业融合、“赵-双-木”蔬菜产业融合、“临港”经作产业融合、“金-龙-惠”茶叶产业融合、“威武寨”水果产业融合等5大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入驻了达州瑞福农业、四川宜华酒业、四川博渊、四川云凤、达州市聚丰源、四川省冠杰等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近10个,入驻达川新动力、达川区兴农农机、春申天禾茶叶、九岭青花椒、达州轩红种植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川区光平、帝源、鹏丰、石梯愉活等家庭农场或农业庄园等农业主体近200个。2018年政府发农业园区建设文件,通过5年努力,全区建成省、市、区三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4个,区级5个。通过建设,园区内基础条件、物质装备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明显提升。据不完全统计,现建成园区每亩土地生产产值达5000余元,实现综合税收近400元。

二、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一是组建专家技术指导顾问团不定期对园区进行技术指导,重点推广绿色发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物理相结合绿色防控技术,不定期对园区土地加强抽样跟踪监测,防止土地污染;二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科学规划,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园区沟、渠、路配套建设,在有条件的园区开展智能化节水灌溉和农业机械化建设,做到节水节人节成本。三是积极帮助园区申报农业扶持项目。区农业、区财政等单位不断加强沟通,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园区,积极争取市、省、国家对农业园区的投入。四是联合供销、商务等单位,积极为园区主体搭建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五是加强农产品产地质量监管,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积极支持业主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近年,全区申报成功无公害产品34个,麻蜀黍青花椒绿色农产品1个,有机农产品3个。其中达安牌水果商标被评为达州市知名商标。

三、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投入差距较大。园区建设存在一些在短时间内较难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园区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园区无灌溉、生产道路等基本生产设施。二是很多园区存在无水池、智能节水灌溉等设施设备,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相当薄弱。三是农业园区主体无法畅通与银行、保险等金融部门的合作,运营资金周转困难。

四、对县域经济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政府加大对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确保园区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政府引导金融部门与新型农业主体加强合作,积极支持和鼓励园区所有主体及非园区主体全部参加农业保险,引导银行金融部门用好用活园区新型农业主体资产、资源,简化融资贷款手续,降低融资门槛,确保园区主体资金周转顺畅;三是政府从相关行业和领域选聘专家组建专家库,每年从库中随机抽取专家,临时组建专家组,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对园区主体开展年度考核,政府每年对示范、带动突出的优质主体适时予以物质或现金激励或奖励,充分调动园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主体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局

                                                               2018年12月17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