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石梯镇关于2017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
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2017-10-24
点击数:

​梯府〔2017〕213号

2017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石梯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强化“党的建设、全面小康”两个统领,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抢抓机遇、顽强拼搏、砥砺奋进。为找准差距、再加干劲,促进全年目标圆满完成,现将石梯镇前三季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落实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上半年实现地区国民生产总值23438万元,同比增长(下同)10.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417元,同比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5927元,同比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9万元,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3元,增长11.95%。

(二)五区目标完成情况。一是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长安、磨山等10个村共发展柑橘产业580余亩;长安、磨山、水塘发展西瓜300亩;磨山村5000头养牛基地正在建设中;愉活村愉活庄园草莓、葡萄、柑橘连片发展2000余亩,年产万吨的水果深加工基地正在进行基础建设;戊辛育苗基地逐步发展壮大;畜禽养殖稳步发展。二是城镇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投入380万余元,完成桥东村新农村综合体进行升级打造,已完成亮化、绿化,完善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巴达铁路安置房建设已全部完工,居民已全面搬进新居。投资1100万元的福寿中心敬老院建设工程已完工。择址新建的便民服务中心,投资300万余元,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现已完成招投标。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加强社道公路、院户路硬化工作。经过三年交通大会战,目前全镇实现村道路百分百硬化完成,新增6个村的村道加宽项目建设。投资380万元的石梯至桥湾全长3.18公里的路面改造维修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病险塘、库、堰维修已完成整治。四是文旅工作扎实开展。愉活庄园孝善文化长廊全面建成,园区接待中心装修结束,全镇生态旅游发展迅速。继续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免费开放图书阅读室,免费放映电影58场。组织训练石梯镇龙舟队参加在宣汉举行的全市龙舟文化艺术节赛龙舟节目,喜获第七名。五是依法治镇工作有序开展。扎实开展了“五月安全法”宣传月活动以及各种“法律七进”工作。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处置四个机制,抓好了人民调解工作,在全镇形成上下联动、纵横联网、责任落实、运转有序的大调解格局,全镇共调解矛盾纠纷162件。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依法治镇、全面落实普法工作,深化群防和联动机制,构建治安防范网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密防范邪教组织破坏活动,严厉打击了一位邪教人员。

(三)全力做好了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全面完成了7994户住户和农业经营单位的数据采集。

(四)大力实施省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目前,大井、许峰两个村的金土地工程正在实施中。

(五)切实做好了民生工程。城镇新增就业6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完成4512人,完成任务的90.4%;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12人,完成任务的146%。

(六)扎实深化社会治理。一是深入开展依法治镇工作。认真开展“七五”普法和“法律七进”工作。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依法治镇、全面落实普法工作,深化群防和联动机制,构建治安防范网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密防范邪教组织破坏活动,严厉打击了一位邪教人员。二是全力抓好安全信访维稳工作。各村(社区)配齐了安全协管员和交通劝导员,进一步健全了安全监督机构,全面落实安全责任。认真搞好了交通运输、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筑工地、消防、危险化学品、校园、食品药品、农村“四防”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了全镇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了信访纠纷调处力度。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2件,妥善处理上访案件35件,化解重大疑难信访积案2件。市、区委书记信箱,市、区长热线办结率达100%。来信来访登记率达100%,接访率达100%,矛盾纠纷排查率达100%、化解率达95%以上。截至目前,实现了零到省、到京上访。三是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及区民政局关于做好全区村(社区)党组织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安排部署,严格把握换届的各个环节,顺利选举产生了结构更加合理,思想更加解放,驾驭全局能力较强的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

(七)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投资300万元的镇便民服务中心已完成招投标,已划线下桩。认真开展了城乡低保重新认定工作,重新确认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02户,人数71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078户、人数2206人;农村五保309人。实施安居扶贫,解决住房难。针对不同对象,差异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C级和D级危房改造等住房建设改造政策。全镇29户79人集中安置、3户13人分散安置。长安村、固家村两个集中安置点已完工并分房结束,已搬迁入住。全镇危房改造已共完成72户,达区下达任务的153%,另有23户正在建设中。

二、关于区政府二届二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一)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把项目作为实现目标的关键环节来抓,以只争朝夕和雷厉风行的实际行动,争政策、争项目、争投资,获取更多更大支持。坚持围绕消除“瓶颈”制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开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居民增收项目;围绕促进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争取和实施好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

(二)立足特色农产品,大力开发特设农业产业。以产业富民为目标,连片规模化种植,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重点加快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开发。一是水果、蔬菜等特色种植。实现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产值600万元。以巴河沿线、省道202线万亩柑橘示范带、以固家和长安为中心的万亩柑橘园、以天祠和龙塘为中心的1000亩青脆李,以磨山和磴子村为中心的2500亩西瓜展示片,以四垭和桥东村为中心的1000亩青花椒,以水塘和天生桥为中心的500亩大棚蔬菜等粮经展示片建设。二是养殖业。支持生猪和家禽养殖,形成养殖规模。以桥东为龙头的年出栏5万头生猪示范基地和固家河50万只养鸭基地为带动,建特色养殖场5座,特色养殖水面100亩。

(三)强化基础设施支撑,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强化交通基础支撑。完成社道硬化任务25条75公里,实现21个村社社通公路,完成村接国省干道8条11公里。80%的院户路得到硬化。按照主干线公路、出镇公路、村社公路、居民院户路四个层次稳步推进,努力打通一批接界路和断头路,实现与周边交通动脉全程对接,形成联网公路。 二是强化水利基础支撑。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7500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全镇农民饮水安全。三是加大农田改造力度。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争取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大土地整修力度,开发整理土地2000亩。

(四)依托第二、三产业,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一是做大工业企业。引导、支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加大技改力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二是加快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继续加强石梯蒸鱼、石梯珍珠豆瓣、石梯凉粉、石梯豆干等特色农副产品包装等打造、外宣力度,开发巴河黄金水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强化水陆交通枢纽和商贸网点特别是商贸超市建设。切实加大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力度,加强骨干支柱产业培育,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五)坚持统筹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集镇功能,按亮化、绿化、净化的要求,加快场镇建设。以愉活、映祥、龙塘、天祠、桥东、书湾、四垭、磴子等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群众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六)加大扶贫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认真落实区委工作部署,精准实施“双七”各项任务。锁定目标、挂图作战,加快“七有”建设和“七保障”工作步伐。狠抓产业发展,促进致富增收。推动贫困村“一村一品”发展,重点扶持书湾村猕猴桃和跑山鸡、长安村柑橘和西瓜、固家村柑橘、磨山村西瓜等农业品牌。强化政策保障,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抓好医疗救助工作、强化低保政策兜底保障。确保2017年省定贫困村“摘帽”和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目前,书湾、长安、磨山、固家4个贫困村的道路、用电、用水、文化、卫生室、通信电视等问题已得到全面解决。

(七)突出繁荣社会事业,保障民生促和谐。全面落实“十大惠民行动”,推动社会事业进步和发展。关爱留守儿童,抓好学前教,巩固义务教育。完成农村卫生室建设,重视加强老龄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强化社会福利和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体育事业,抓好乡村文化体育广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无线覆盖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村级活动场所、为民服务大厅和村文化活动室、农民书屋建设。

三、关于“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投资1100万元的石梯镇福寿中心敬老院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二)投资300万元实施石梯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和划线下桩。

(三)投资380万元的石梯至桥湾全长3.18公里的路面改造维修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四)实施“雪亮”工程,全镇安装摄像头132处,在政府和派出所设置两个监控视频室,有效改善了全镇的安全状况。

(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了G542、S204公路建设前期各项工作。

四、关于2017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统筹攻坚力量,强化责任落实。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细化年度脱贫任务清单,明确镇属部门、村(社区)和镇村干部责任,不断压实担子、强化力量、下茬落实。4名贫困村和10名非贫困村“第一书记”、25名驻村工作组成员、8名农技员、3名法律顾问及312名帮扶责任人常年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小园区+小庭园”发展模式,优先发展优质柑橘、葡萄、猕猴桃、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实现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目前,全镇已种植优质柑橘8000余亩、葡萄2000亩、猕猴桃500亩,围塘作堰养鱼200余亩,生猪养殖年出栏8万余头,养鸭3万余只,跑山鸡2万余只;磨山村、固家村、长安村三个贫困村连片整村推进,成功引进腾龙万头优质肉牛养殖企业。三是抓好政策对接,精准帮扶施策。为贫困村解决实际问题100多个,硬化社道及生产道15公里,发展产业600多亩,整治沟渠15公里,维修整治山坪塘15口,建成安置房33套,安置村民33户103人,危房改造81户。小额信贷扶贫166户471.7万元,结对帮扶185户326人。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866人,低保政策兜底1106人,医疗救助1117人(其中残疾292人),扶持贫困党员84户87人,贫困学生救助431人。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66户471.7万余元。因地制宜开展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解决了长安、磨山、固家、天生桥等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通过延伸场镇自来水管网,解决了愉活、盘龙、场周、桥东等邻近场镇村群众的饮水问题。全面完成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所有贫困户生活生产用电需求均得到有力保障。完成了4个贫困村卫生室、文化室、文化活动场所、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建设,统筹解决了非贫困村贫困户的广播电视问题。

全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921户2510人,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目前,已成功实现脱贫442户1230人。2017年,全镇计划脱贫309户800人、计划退出4个贫困村,预计到年底全镇贫困人口将会减少至170户480人,贫困发生率将会降至1.3%。

五、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交办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我镇从开展环境保护整治工作以来,组织了环保工作检查组,对辖区的石材企业、汽修行业、养殖场、垃圾场、屠宰场等场地进行了逐一检查,共关停相关企业10家,责令整改25家,检查出影响环境问题10余起。石梯镇无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严格落实“河长制”,严查污水直排。定期开展河(溪)排污口调查,摸清底数、查清源头,认真做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处理违法排污行为,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同时,建立污水直排公众举报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严查垃圾乱堆乱倒。将河(溪)日常巡查责任落实到人,发现在河岸和河(溪)内堆积、倾倒垃圾渣土等现象,要及时有效处置,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严查违法建设。加大河(溪)违法建设排查力度,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治方案,逐步予以拆除。着实开展清河岸。加强河岸(溪)用途管控,全面清理河(溪)管理保护范围以内的污染种养殖业,有序退出农业种植、养殖。目前已关停或搬迁禁养区企业7家。扎实开展清河面,对水面漂浮垃圾及漂浮、散落水面残余物进行打捞清理,保持水面清洁。做好河(溪)水质水量监测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清淤疏浚,及时清除影响排洪的障碍物。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认真组织制定黑臭水体治理方案,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深入治理河(溪)面源污染。各村设置1处农业废弃物点和1-2个回收桶,各社设置1-2个回收桶,政府设置农业废弃物回收站1个。做到农药袋(瓶)、农业固体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防止农业废弃物对河(溪)水源的污染。加强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严格落实“户分类、村(社区)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工作要求。着实治理河岸(溪)生态环境。建立河(溪)与周边生态环境联建联管机制,河(溪)管理保护范围以内的环境管理工作要与其周边地区环境管理工作统一标准,统筹实施。

 

 

 

                   达州市达川区石梯镇人民政府

                                        2017年10月24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