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永进乡关于印发《永进乡“扶贫日”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潘柳桦
发布日期:2017-09-22
点击数:

永委发[2017]87号

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乡级各部门:

经乡党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现将《永进乡“扶贫日”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达州市达川区永进乡委员会

达州市达川区永进乡人民政府

                                2017年9月21日

永进乡“扶贫日”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2017年扶贫日系列活动的通知》(达川脱贫攻坚〔2017〕4号)文件精神,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扶贫日”活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乡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宣传发动

自2014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扶贫日”活动以提高社会参与度为重点,提倡“一份捐赠一份心意”的理念,全民动员、贵在参与,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倡议书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在全乡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创新捐赠方式方法,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企业家参与扶贫捐赠活动,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扩大社会扶贫的参与面。结合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一对一帮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下村社、深入农户家中,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把开展“扶贫日”活动与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结对帮扶贫困村等活动有机结合,救助帮扶贫困群体。

二、活动内容

1、在全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区广泛开展“扶贫日”捐赠活动,通过大家自愿的形式捐赠一天工资或一元零用钱,对捐款实行专人专账管理,并上交达州市达川区慈善会。

2、向我乡辖区居民发放奉献爱心倡议书,在辖区居民中倡导爱心,热心扶贫。

3、在全乡企业中倡议开展“爱心企业、回报社会”活动,动员企业积极参与慈善募捐、扶贫济困社会公益事业,企业亦可出资进行定向捐助。

4、在全乡各村(社区)设立“捐款箱”,动员广大党员及群众积极参与“奉献爱心,扶贫济困”活动。

5、各级干部要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解困活动。

三、扶贫济困集中走访

按照上级“扶贫日”活动的工作部署,由乡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相关部门和学校教职工集中开展大走访。通过走访贫困户家庭,发现贫困原因,制定致富计划、想办法找出路,防止我乡返贫问题出现,积极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工作中,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联系走访贫困家庭,通过入户、电话等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2、加强精神关爱和心理慰藉,鼓励贫困家庭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3、根据每户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制定脱贫致富措施,帮助困难家庭就业、创业,着力在增强“造血”功能上下功夫。4、深入了解贫困家庭生活状况,分析原因,根据自身能力,适当帮助解决实际困难。5、听取贫困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剖析党员领导干部在扶贫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乡党委、政府关于开展“扶贫日”活动的要求,发动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以及社区群众广泛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动员、部署和参与活动,明确专人负责,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乡党委、政府成立“扶贫济困月”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办,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注重监管,公开透明。各部门募集的资金要公开募集金额,并由扶贫办汇集统一缴区慈善总会指定账户。募集的资金,不得截留或擅自使用。对活动中发生违纪违规行为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严处理。

(三)加强宣传,认真总结。要通过活动的开展,深入报道各类扶贫济困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优良传统。认真总结、宣传和推广“扶贫日”活动先进事迹、典型经验,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努力打造党组织牵头、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活动品牌。

(四)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整合资源,汇集力量,广泛调动全乡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帮扶工作体系。采取政府兜底、党员捐助、企业帮扶、社会募集的办法,建立扶贫专项基金,对有返贫趋势的脱贫户家庭进行重点帮扶。健全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不断拓展扶贫日活动的参与范围。三是建立分类帮扶制度。乡各部门要立足行业特点,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科技扶贫、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兴教助学、送医送药、提供致富信息等行业专项扶贫活动。四是实行集中救助与公益岗位帮扶相结合。各村(社区)在安排公益性岗位时,优先考虑、重点安排贫困户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通过岗位帮扶解决其生活难题。要教育引导受救助困难家庭中的成年学生,利用寒假、暑假等节假日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增强感恩意识和奉献精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