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任新意
发布日期:2017-06-15
点击数:

管委发[2017]62号 

各党支部:

《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实施方案》经党委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委员会  

2017年6月15日

 

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

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

实  施 方  案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遵照四川省委号召要求,按照《中共达州市达川区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实施方案》,结合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动管村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具有极强的战略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是引领治蜀兴川和建设幸福美丽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总方略、总遵循。全镇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的部署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的要求上来,以讲话精神为指引对各项工作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再部署,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再分解、再细化、再落实,推动全镇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亲临四川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是继2013年来川视察之后又一次对四川全面工作作出明确指示的重要讲话,全省上下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充分肯定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又从党和国家大局着眼为四川工作指路定向,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新功”的殷切希望,并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创新创造、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全省上下统一思想、抢抓机遇、鼓足干劲、奋力夺取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新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是推动管村“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的重大契机,是广大干部群众凝视聚力推动工作的根本遵循。

(二)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各村(社区)、各单位要通过支部会、专题会议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来川视察重要讲话(川委发〔2013〕15号)和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准确领会精神实质。要将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重要内容,采取读书班、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抓好学习培训。要多层次开展宣传阐释,推动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大力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区委各项要求在管村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四)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统揽指导和推动管村工作。强化理念遵循,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管村发展各个方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把握发展阶段,清醒认识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的基本市情,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突出目标指引,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更好服务全省全市全区全镇大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的职责使命,奋力打造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幸福美丽管村。找准路径举措,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深化“三大发展战略”,切实按照“12335”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大战略五区目标”,推动全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要求,努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重视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动我镇农业大发展。

(五)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全镇农业发展总体要求,制定落实好全镇现代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和优质水果(柑橘、葡萄、青脆李、西瓜、草莓)、粮油、蔬菜、生猪等主导产业专项规划。在粮油产业上,加大粮油绿色高产示范片建设,持续巩固粮油丰产高产。在特色产业上,突出抓好柑橘、葡萄、青脆李、西瓜、草莓等特色产业带(园)建设。

(六)继续强化基础建设。一是强化交通基础支撑。完成院户路、生产道硬化任务45公里,实现21个村社社通公路,力争完成25公里的主要村道公路加宽任务,完成15公里危险路段的安全防护栏安装任务。按照主干线公路、出镇公路、村社公路、居民院户路四个层次稳步推进,努力打通一批接界路和断头路,实现与周边交通动脉全程对接,形成联网公路。升级改造桥石(桥湾-管村)道路,硬化石河公路,打通巴河观光旅游通道。二是强化水利基础支撑。坚持大中小并举,切实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小型水资源工程、镇城供水及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2500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全镇农民饮水安全。三是加大农田改造力度。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坚持农田改造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相结合,改善耕地条件,加大土地整修力度,开发整理土地2000亩, 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力争到2020 年,实现机械化作业面积占到基本农田总面积的30%以上。

(七)推进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突破新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抓好愉活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镇建设,打造休闲农业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八)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按照区委农村改革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六权同确”,全面完成和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集体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鼓励承包农户通过承包经营权入股、转包、出租、互换、托管等方式规范有序流转承包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多渠道探索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九)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聚焦脱贫攻坚,深入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危房改造、地灾避让搬迁、扶贫新村等项目,强化产业支撑和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住房困难户、危房户的住房保障问题。大力实施新村建设和村落改造工程,结合“四好村”创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4个。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和农民夜校、村规民约的教育管理作用,结合“五崇尚、五反对”和“文明村”评选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传承、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环境整治等活动,形成爱党爱国、尊老爱幼、感恩奋进、互帮互助、自力更生的文明村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努力创建区级“四好村”4个。真正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持续开展化肥农药施用零增长行动。开展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等工作。抓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推广应用农业植保新技术。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围绕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利用,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推进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启动农作物秸秆及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整村推进试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十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积极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实施农民创新创业、农村青年创业富民、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引导部分工商资本和退伍军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发展。

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要求,以“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各村、各单位要牢固树立脱贫攻坚“年年都要打攻坚战、都要啃硬骨头”的意识,始终聚焦精准,下一番“绣花”功夫,把各项工作抓得更好更有效。

(十二)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细化落实“六个精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和“七有七保障”目标。用好“六有”大数据平台,建设扶贫资金监管子系统,推行动态、痕迹管理。确保2017年4个贫困村实现退出,坚决实现2017年预脱贫人员按期脱贫。

(十三)聚焦聚力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落实“六个一批”要求,组织实施扶贫专项方案。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年度计划任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抓好就业扶贫专场招聘。抓好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全面实现农村低保标准线和国家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加强养老、慈善救济、社会救济等工作。抓好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

(十四)强化驻村帮扶工作。全面落实“5+1”、“3+1”帮扶机制。加强驻村干部选派、培训和管理,保持基层扶贫干部相对稳定。推动贫困村帮扶力量调整轮换,全覆盖选派贫困户帮扶力量。

(十五)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开展“回头看”,着力进行“回头帮”。对全镇2014年以来的脱贫人口进行持续帮扶,提高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水平,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增“造血”功能。

(十六)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改进动员和帮扶方式,组织群众参与项目论证、建设维护和管理监督,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利用“农民夜校”、村文化室等,组织贫困群众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提高脱贫致富能力。抓好“四好村”创建,开展“五崇尚五反对”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风正气。

(十七)求真务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落实《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数字脱贫、弄虚作假等。扎实抓好问题整改,坚决不垒大户、不搞盆景。预防和整治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对扶金领域资金物资管理开展整治,从严惩处挤占、挪用、截留、贪污、冒领扶贫项目资金等行为。

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要求,坚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发展

(十八)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强化党内法规制度的学习和执行。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意识,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落实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谈话谈心等制度。

(十九)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深入推进市委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加强整改督促落实和整改问责,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支持派驻纪检机构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配齐纪检工作人员。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干部选任、监督责任。

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的重要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十)扎实扎好项目投资工作。贯彻落实省委“项目年”、市委“项目攻坚年”部署,扎实开展“项目攻坚”活动,建立健全投资项目推进协调工作机制,将“项目攻坚”各项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十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方案,狠抓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二十二)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

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重要要求,以“责任落实年”活动推动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要切实贯彻总书记关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重要要求,结合今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抓贯彻落实,对任务台账要细化工作措施、总结阶段性工作成效及亮点、分析问题建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二十三)细化措施清单。坚持“清单制+责任制”,对各项任务要明确时间要求,落实岗位责任,形成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推行痕迹化管理,重执行抓落实。特别是对重点改革、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要坚持问题导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紧盯不放,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二十四)强化督促检查。完善督查督办、考评激励、责任追究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局领导定期带队赴基层进行督导。对执行不力、工作不实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