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发〔2017〕73号
各村(居)委会: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探索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全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经验,根据省、市、区的文件要求,扎实打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战役,改善我乡农村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污染控制与治理并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与机制研究,探索和建立适合我乡实际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全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经验。
二、工作目标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开展农药化肥、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便和污水、农村生活垃圾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争用两年的时间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结合农事季节,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户开展科学施肥探索适合我乡实际的高效施肥模式,推进水肥一体化示范技术,提高水费利用效率,以肥调水、以水促肥,全面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二)全面推广实施绿色控害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特别是重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搞好乡级、村级统防统治防治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协会或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试试统防统治、承包防治、代防代治,积极探索“植保+公司+农民”产业化新模式。大力推广绿色控害技术,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危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人民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农药安全减量工作,全面开展高度、高残留和低劣药械的替代工作,严禁在蔬菜、瓜类、果品等作物上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棚室蔬菜病虫防治,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严格按照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进行施药,控制农药在产品中的最终残留量。
(三)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提高农村秸秆利用率。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积极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力争到2017年底前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原则,积极引导业主和农户自筹和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投入,多渠道、多途径促进农村能源建设,推动全乡新能源持续发展。
(四)大力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工程,不断扩大标准化基地规模。积极支持鼓励在辖区内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要求推进“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设。结合我乡生产实际,制定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大宗农作物生产技术规程,并指导农民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五项制度”,即投入品管理制度、生产档案制度、产品检测制度、产品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按照“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扩大标准化基地面积,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培育地方名牌农产品。
(五)对农业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农药包装)实行“户收、村集、乡运、区处理”即:农户收集,各村集中,乡镇运送,区县处理。每个村要设立农业固体废弃物集中存放点(农药包装分设);每个农药经营门市要设立农药包装存放桶(点);每个乡镇要设立一个农业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点(农药包装分设);绝对禁止农业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农药包装)的焚烧、掩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督促落实。成立五四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领导小组,负责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各环节和工作任务进度进行调度、督查、考核,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法律、政策、技术问题进行指导。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属地管理,各村负责制定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推进节点,提出具体要求,抓好工作落实。
(三)强化考核,严格追责。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领导小组对各村任务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年度检查考核,并适时进行阶段性检查,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对未按期完成任务目标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突出成果和先进典型,对不按要求实施面源污染治理和非法排污、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营造良好氛围。
达州市达川区五四乡人民政府
2017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