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府发〔2017〕51号
九岭乡位于铁山以西,属大巴山及华蓉山低丘陵区,以山区和丘陵地形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渐变性和突发性地质灾害较为频繁,近几年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明显增加,公布面积不断增大,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地质灾害问题已成为影响九岭乡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土资源部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我乡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形成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危险程度,为加强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一、2016年地质灾害概况
1、2016年地质灾害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乡共发生地质灾害11处:庞家村4社(老屋湾)、9社(尖山子),阳岭村6社(大垭口),千丘村1社(大沟青龙扁),蹇坝村10社(七井榜),五幅村6社(井坝)、7社(鸡公梁),界牌村7社(大田角角),龙登村14社(陡嘴)、2.4社(大坡梁)和剪刀村8社(苟家榜)。
2、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
地质灾害发生时间集中在4—10月(汛期)。高峰期在7—8月,主要分布在五幅村、千丘村、龙登村的山地地带。
3、致灾原因
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为降雨,2003年以来,受气候的影响,加之“5.12”地震、“9.13”洪灾诱发了较多的地质灾害。
4、防灾措施落实情况
一是这几年来通过对两个《条例》的宣传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增强全民保护地质环境,提高防灾、减灾、避灾意识;二是开展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对发现的重大隐患点,及时通知住户加强防范,并派专人加以监测。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圈出危险区,疏散群众,转移财产,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加强地质灾害点勘查治理工作,邀请有资质的勘查队伍,对危险性大的滑坡地点进行勘查,查明滑坡的原因,为治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2017年地质灾害预测
我乡地质灾害历来受自然界的影响十分明显,地质灾害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间,因此汛期应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点为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我乡位于达川区西方,出露地层震旦系、白垩系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类,区内降水充沛,强度大,暴雨和地水冲刷,剥蚀、侵蚀作用强,各种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危害性大。
三、预防方案和防御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
防治地质灾害是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我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防治地质灾害提高到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来抓,切实认真地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由乡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乡长为组长,办公室设在乡综合办公室,电话:088-3599047,若遇灾情发生,第一责任人和本乡国土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妥善处置,并同时逐级向上级汇报,汇报时做到准确无误。
地质灾害防御领导小组:
组长:鲁勇
副组长:潘飞
成员:徐鹏程、曾义伟、潘广伟、杜泽国、石继刚
2、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
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造成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根据区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的范围。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内或地质灾害点附近的单位和群众,要建立地质灾害日常观测制度,制定好防御预案,发放明白卡。
3、制定完善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制定地质灾害防御预案是《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我乡按照《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规定,编制好本辖区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组织人员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重点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登记、建卡,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段及已有险情征兆的地质灾害点,落实专人观测预警,切实盯严盯死,制定切实可行的躲避措施,对疏散路线、时间、疏散地、预警方式进行周密设计,确保灾情发生不亡一人。
4、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走结合”监测体系
坚持不懈地抓好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传,使广大群众基本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防、预报知识和避免措施,普及群众性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增强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按照“群测、群防、群走结合”的要求,建立好监测体系,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人,纳入工作目标考核,确保汛期地质灾害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责任落实到人。
四、建立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落实到实处
防治工作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险情巡视制和灾情速报制,实行值班、带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巡回检查,督促有关单位、部门落实预防措施,变被动为主动防灾。
五、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随着各项建设活动增加,人为诱发地质灾害逐年呈上升趋势,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力度,杜绝人为诱发新的地质灾害,要认真贯彻“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和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提出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防治,减少和控制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加大对破坏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灾害行为的查处力度,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坚决禁止采矿、伐木、采石、削皮、取土、抽取地下水等有可能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六、主要地质灾害点防御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我乡共有十一处地质灾害危险点。对各点重要险情、发展趋势以及应急防御措施要明确,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的懈怠,要充分认识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抓好地质灾害工作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把我乡的预灾、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七、地质灾害应急措施
1、成立应急抢险队伍
(1)人员:值班领导为抢险队队长,值班成员和出现灾害地点的村干部为抢险队成员。
(2)车辆:由值班领导调集派出所,中心医院等单位和个人车辆。
2、发生地质灾害时,乡政府应当及时向区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部署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
3、乡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行政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特别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报请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区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民政、财政、气象、卫生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达州市达川区九岭乡人民政府
2017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