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渡市镇关于印发《渡市镇煤矿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来源:渡市镇
发布日期:2017-03-15
点击数:

​渡府发【2017】60号

各村居(委)会、镇级部门、镇辖煤矿:

煤矿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已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达州市达川区渡市镇人民政府

2017年3月15日

渡市镇煤矿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发生火灾时的应急预案

(一)发生火灾时的行动原则

井下一旦发生火灾,最先发现的人不要慌张,应该沉着冷静,首先设法弄清火情,并尽早采取一切可行的扑灭措施,力争在火灾初起之时,就把它扑灭;与此同时还要尽快通知当班负责人和调度员,调度员应立即通知领导和救护队,并向危险地区发出火警信号,将受火灾威胁的人员撤离危险区。

矿井领导人接到火警报告后,应设法进一步查明火情,根据情况从下述三方面考虑采取措施:

1.组织力量抢救灾区人员,同并将火势扩大后受威胁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

2.采取措施迅速控制火灾

3.侦查火情,查明火源,组织人员灭火

现场指挥人员对待任何一个微小的火灾都应该特别重视,绝对不能麻痹大意。采取措施要迅速果断。处于火灾中的人员必须遵守纪律,服从指挥,迎着新鲜风流,沿着安全避灾路线,有次序的撤离危险区;同时,还要注意风流方向的变化。如遇到烟气可能中毒时,应立即戴上自救器,尽快通过附近风门进入新鲜风流。当确实无法撤离时,在进入避难硐室,等待救援。

(二)控制风流

矿井发生火灾时,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撤出,防止火灾烟气到处蔓延和瓦斯爆炸,控制火灾继续扩大,并给灭火创造有利条件,采取正确的控制风流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控制风流的方法有:

1.火灾如果发生在总进风流中(如井口房、进风井筒、井底装车场等地点)时,应该实行全矿性反风看,阻止烟气侵入井下采掘区。

2.火灾发生在总回风流中(总回风道、回风平硐或回风井口)时,只能维持原风向,才能将烟气迅速排出。

3.若自然风流与通风机作用风流方向相同,且瓦斯涌出量不大时,可采取减少风量的措施。

4.采区内发生火灾时,风流调节比较复杂。首先应注意风流逆转,一般不采用减风或停风措施。

5.机电硐室发生火灾时,通常以关闭防火门或构筑临时密闭来隔断风流。

采取控制风流时,必须十分注意瓦斯情况,不允许将危险浓度的瓦斯送入火区;停风措施易使瓦斯积聚达到爆炸的浓度,应特别注意。

在多数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应保证正常通风稳定风流。经验证明,这将为灭火提供可靠保证,同时对保护井下人员的安全也有重要作用。

火灾刚发生时,烟气主要是沿着原来的风流方向流动。当火势逐渐发展后,由于经过火区的空气温度急剧上升,就产生与自然风压相反的火风压,这种火风压的出现,使原有的通风系统遭到破坏,它可以使风量增加或减少,甚至使局部地区风流逆转,因而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增加灭火的困难。研究火风压的作用和风流逆转的可能性,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是在发生火灾时控制风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灭火方法

1.直接灭火法

采用水(适用于煤炭、木材、橡胶等灭火)、CO2灭火器(适用于电气火灾的带电灭火)、高倍数泡沫灭火器(适用于煤炭、木材、橡胶、织物等灭火;也适用于扑灭大面积的油类火灾)、干砂包、岩粉(适用于电气火灾的带电灭火)进行直接灭火。

发生火灾时,一般情况下必须首先切断火灾区的电源,然后采用灭火器进行灭火;井下机电硐室等处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可采用CO2灭火器、干砂包、岩粉等灭火器材进行带电灭火。

2.专业队伍灭火

当火不能直接扑灭时,灾区人员按规定的避灾路线撤离至安全地带,并立即通知达州市矿山救护队进行灭火。

二、冒顶时的应急预案

煤层的顶、底板岩石可分为两大类:(1)砂岩类:包括粉砂岩、细砂岩;(2)页岩类:页岩及砂质页岩。煤层顶板属易冒落顶板。同时,煤层顶底板节理、裂隙(统称为劈理)较发育,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显现更为明显,若因管理不善,容易造成顶板事故。

(一)发生冒顶事故以后,抢救人员首先应以呼喊、敲打、使用地音探听器等与遇难人员联络,来确定遇难人员的位置和人数。

(二)如果遇难人员所在地点的通风不好,必须设法加强通风。若因冒顶遇难人员被堵在里面,应采用压风管、水管及开掘巷道、打钻孔等方法,向遇难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在抢救中,必须时刻注意救护人员的安全。如果察觉到有再冒顶危险时,首先应加强支护,有准备地做好安全退路。在冒落区工作时,要派专人观察周围顶板变化。在清除冒落矸石时,要小心地使用工具,以免伤害遇难人员。在处理时,应根据冒顶事故的范围大小、地压情况等,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

(三)顶板冒落范围不大时,如果遇难人员被大块岩石压住,可采用千斤顶等工具把其顶住,将人迅速救出。

(四)顶板沿煤壁冒落,矸石块度比较破碎,遇难人员又靠近煤壁位置时,可采用沿煤壁由冒顶区从上向里掏小洞,架设梯形棚子维护顶板,边支护边掏洞,直到把人救出。

(五)较大范围顶板冒落,把人堵在巷道中,也可以采用另开巷道的方法绕过冒落区将人救出。

三、井下水灾的应急预案

井下水灾应急处理一般原则:

(一)必须了解突水的地点、性质,估计突出水量,静止水位,突水后涌水量,影响范围,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二)掌握灾区范围、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中有生存条件的地点,进入该地点的可能通道,以便迅速组织抢救。

(三)按积水量、涌水量组织排水,同时堵塞地面补给水源。

(四)加强排水和抢救中的通风,切断灾区电源,防止将空区积聚和瓦斯引爆或突然涌出其他有毒气体。

(五)排水后的侦察、抢险过程中,要防止冒顶、掉底和二次突水。

(六)搬运和抢救遇难者,要防止突然改变伤员已适应的环境和生存条件,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抢救长期被困在井下的遇难人员时应注意:

发现遇难人员时,严禁用头灯光束直射其眼睛,以免在强光刺射下瞳孔急剧收缩,造成眼目失明。正确的方法是用衣片等罩住头灯,使光线减弱,或蒙住遇难人员眼睛,待瞳孔逐步收缩直至恢复正常时,才可以见到强光。

发现遇难人员时,不可立即抬运出井,应注意保护体温。应在井下安全地点进行初步处置(如包扎、输液、注射等)并待其情绪稳定以后,才送到医院进行特别护理。在治疗初期,避免亲友探视,以防过度兴奋影响遇难人员的健康或造成死亡。

遇难人员长期不进食,消化系统功能极度减弱又急需补充营养,应以少量多餐的方法,以稀软的、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为宜。

四煤尘爆炸的应急预案

(一)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时,首先由发现人利用附近电话向上级汇报,说明灾害发生的地点、性质、范围及波及面。同时设法通知灾区回风侧人员由基层干部带领,按规定的避灾路线推到新鲜风流地点待命或撤出矿井。此时所有人员都应戴上自救器。如果估计在自救器的有效使用时间内撤不出灾区时,应利用现场一切可用的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护队抢救。为了避免冲击波的伤害,发生事故时要背向冲击波方向,用湿毛巾保护面部和口鼻,躺在水沟的一侧。煤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应按应急计划通知有关领导及矿山救护队,立即组织起来。

(二)应急指挥部应迅速查清灾害地点、性质、遇难人数、位置、通风设施等的破坏程度并制定出救灾方案安排行动计划。指挥部还应及时命令后勤部门准备救灾物和设备,做好下井人数的统计工作,组织好医务、家属及治安等工作。

(三)灾区救护人员应注意的是,集中力量抢救遇难人员,应多带自救器或备用呼吸器以保护遇难者安全脱险,立即切断灾区电源,注意停电操作由灾区以外的配电点进行,以防断电火花引爆煤尘或瓦斯,对灾区进行全面侦察,发现火源立即扑灭,防止二次爆炸;恢复通风,清除堵塞物,迅速排除有害气体。

五、瓦斯爆炸的应急预案

(一)矿井总回风流中瓦斯或CO2浓度超过0.75%时,煤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检查原因,进行处理。

(二)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或CO2浓度超过1%或CO2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由煤矿总工程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三)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禁止爆破。

(四)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开关安装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五)采掘工作面内,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六)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方可通电开动。

(七)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的CO2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报煤矿总工程师批准,进行处理。

(八)因检修、停电等原因而停止局部通风机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在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局部通风机和开关附件10米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开动局部通风机。

(九)采掘工作面内,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十)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方可通电开动。

(十一)临时停电的地点,不得停风。设置栅栏,并揭示警示牌,禁止人员进入,同时向煤矿调度室报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