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五四乡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来源:石梯镇
发布日期:2017-01-23
点击数:

五府发〔2017〕7号

各村(居)委会、乡级各单位: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及时启动我乡“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现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达州市达川区五四乡人民政府

2017年1月10日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川办发〔201691号)、《达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达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三五”实施意见的通知》(达市全科组发〔20168号)和《达州市达川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深入推进我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及意义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自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乡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出发点,聚焦未成年人、农民、社区居民、领导干部等重点人群,团结协作,务实创新,持续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广泛深入开展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有效提升了科普传播能力,丰富了科普资源和科普文化,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较好地实现了《纲要》“十二五”期间的工作目标。

但是,目前我乡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全市、全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基层基础薄弱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科普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均衡化、精准化的现代科普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科普事业投入相对不足,全社会参与科普工作的机制不够完善;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挥不够,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水平还相对较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不断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注入发展新动能,助力五四跨越发展,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五四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出发点,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为关键点,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突破点,继承创新、协同发展,扎实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助力精准脱贫,有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把我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基层科普设施进一步改善,科普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科普资源开发能力明显增强。

1.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突出工作主题,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及职工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快速提高,贫困村公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

3.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增强。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龙头的现代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产业健康发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4.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社会动员、监测评估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科技社团和等社会力量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1)推进学校科学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接受科学知识和参加科普活动机会。

2)丰富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

3)推进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完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技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开展创新创业。

2)健全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社乡科普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科普宣传作用。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等活动,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加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和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科普先进模范乡、科普示范村(社区)、科普示范户(科普家庭)等创建活动,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3)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创新创业。发挥好《农村实用新技术》、《达川科技》等期刊杂志(科普图书)的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

4)加强对薄弱乡村的科普精准帮扶。实施科普精准扶贫,推进精准扶贫科技助力工程,加大对科普大篷车专家服务队等开展科技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强对贫困村的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科普服务力度。

(三)实施城乡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1)营造创新创造的社会环境。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以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训为重点,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释放职工创新潜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2)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对专技人才的继续教育。

(四)实施领导干部及职工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领导干部及职工科学素质教育培训的规划和引导。贯彻落实好《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20142018年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的教育,使领导干部及职工的科学素质稳步提升,增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自觉性,推动领导干部及职工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创新学习渠道和载体。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及职工的各类科普活动,着力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及职工的科学素质。

(五)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任务:加大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推动科技教育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提高科技教育基地、场所的利用效率,保障科技教育与培训有效实施。

(六)实施村社科普益民工程

1)广泛开展村社科普宣传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深入开展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科普讲座、心理健康咨询、科普大篷车进村社等科普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微信等设施设备普及科学知识,促进村社群众全面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促进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村社科普新格局。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村社科普工作,深入实施村社科普益民计划,推动全乡科普工作蓬勃发展。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科普的积极性,动员辖区学校、企业等相关单位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村社科普活动,助力和谐美丽村社建设。

(七)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加强规划和指导。制定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将科普基础设施纳入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拓展科普活动阵地。

2)完善现有科普设施设备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等现有科普场地及设施的日常管理,加大利用率,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1.乡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全乡《纲要》实施工作。乡级相关单位要按照《纲要》要求和本实施方案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关工作规划、计划和工作考核内容,发挥优势,履职尽责,协同创新,全面推进。乡上成立已乡长为组长、科协主席为副组长的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乡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科协)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加强《纲要》实施督促检查,定期到相关单位和村(社区)开展专项工作督查,切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

(二)长效机制

1.建立完善共建机制。充分发挥乡级有关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协调,整合资源,联合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行动、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科普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服务等重要任务,协同推进全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建立乡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村(社区)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共建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合力。

2.建立科技项目与科普结合的机制。大力推动科技项目实施与科普相结合,继续落实在符合条件的村(社区)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增加科普任务,将科普工作作为乡级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推动科技成果实时普及,支持和鼓励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

3.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定期开展全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客观反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情况,为《纲要》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

4.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深入开展科普先进(模范)乡、科普示范村(社区)、科普示范户(科普家庭)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三)保障条件

1.政策措施。在乡、村(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措施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2.经费投入。根据乡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进度安排

1.启动实施。2016年初,研究并制定“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具体实施办法,并启动实施工作,做好“十三五”《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2.深入实施。2017-2020年。乡人民政府联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及时部署,继续完善工作机制,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立卷归档工作。

3.总结评估。2020年,按照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三五”期间和《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