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九岭乡关于全面开办“农民夜校”的建设方案
来源:管村镇
发布日期:2016-12-09
点击数:

九委发〔2016124

各村(社区)党支部、乡级各单位:

根据中共达州市达川区委组织部、中共达州市达川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全面开办“农民夜校”的建设方案》(达川组通【2016】195号)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乡关于全面开办“农民夜校”的建设方案。请你们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建设目标

结合“四好村”创建活动和“六好支部”升级打造工作,在全乡所有行政村(含农村社区)开办“农民夜校”,2017年3月底前实现“一村一夜校”目标。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利用群众空闲时间,经常性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脱贫奔康主动性,增强群众自主脱贫能力,切实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二.建设要求

“农民夜校”建设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办、区委党校共同负责全区面上统筹,各乡镇党委、办事处党工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原则上,每个村“农民夜校”在今年12底前全部启动建设完成,贫困村今年12月底前开班授课,非贫困村(农村社区)在2017年1月前全面开班授课。

(一)总体标准。“农民夜校”要坚持有教学场地、有学校标识、有管理人员、有施教设备、有师资配备、有教学教材、有运行机制、有学习活动“八有”建设标准。原则上,每所“农民夜校”有一个不少于90平方米的教学活动场地、一套运转正常的远程课件收视系统、一套满足正常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用具、一批开展文体活动必需的设施装备。

(二)硬件配置。以村党组织活动场所为主,统筹整合村镇学校、“一村一幼”教学点、民俗文化院坝、农家书屋、居民院落等场地资源,在合理功能化布局的基础上,全力保障“农民夜校”教育教学活动场地。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设施、乡村大喇叭,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备高清电视机、投影仪、LED显示屏等设备,创优“农民夜校”教学条件。

(三)机构设置。“农民夜校”管理机构原则上由1名负责人、1—2名具体管理人员组成。贫困村“农民夜校”由第一书记担任校长,非贫困村“农民夜校”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校长,重点从大学生村官、村级后备干部、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中确定1—3名政治坚定、业务熟练、群众信服的人员负责“农民夜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

(四)师资配备。主要从驻村干部、技术专家、学校教师、医院医生、优秀党员、致富能人、道德模范等人员中择优聘请“农民夜校”专兼职教师,确保每所“农民夜校”至少有6名相对固定、素质较高的授课教师(附件1)。以乡镇为单位,要建立“农民夜校”师资库,对热门课程和急需紧缺教师实行联聘联用,统筹聘用,打捆使用。各级党组织书记、联系单位主要负责人、驻村帮扶工作组干部和第一书记要带头上讲台,并定期组织各级党员教育师资库教师送教下基层,多渠道满足“农民夜校”师资需要。

(五)教材设置。坚持“系列化立题、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协作”教材开发机制,围绕脱贫攻坚、道德法治、基层治理、文明新风、感恩教育等公共科目,重点抓好政策法规、公共知识、农业技术和先进典型等类别教材建设。确保2016年底前,乡级教材资源库纸质教材不少于5种,音像教材不少于3小时。当前,要重点围绕省委、市委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本地脱贫规划和群众实际需要,优先配好脱贫攻坚专门师资,大力开发脱贫攻坚专用教材,切实满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需要。

(六)教学方式。按照“需求导向、分类施教、注重实效”原则,每年对党员群众进行全覆盖培训。要结合群众素质、农时农事、民俗村情等实际,灵活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对外出务工、居住分散、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采取远程教学、上门送学、结对帮学等办法,不断提高群众参学率和满意度。要采取“传统+现代”方式,既充分依靠本地教学资源,又眼界开阔利用好县级师资、课件库和党员远程教育师资、课件库进行点将选教师、点单选内容。各村(社区)党支部每月20日定时向本月本校授课情况报乡党建办登记备案。乡级各部门、驻村干部要结合所联系帮扶村(社区)的实情,组织好结对帮扶授课活动,做到课前有计划、有教案、有教师,课后有总结、有信息、有反馈。授课前要将教学计划、教案情况和教师派单报乡党建办登记备案。贫困村夜校要对贫困群众开展针对性强的脱贫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普遍掌握1—2项实用技能。

(七)管理机制。坚持“规范管理、常态运行”原则,建立健全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信息预告、培训学时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等制度,原则上每所“农民夜校”平均每月开展集中学习2至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建立健全“农民夜校”学校建设、教学培训、活动开展、日常管理等工作台账,不断提高“农民夜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要以各村(社区)为主体,定时报送“农民夜校”工作信息,要求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每个夜校每月要向乡党建办“农民夜校”报送图文信息1条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党支部、乡级各单位要切实履行“农民夜校”办校职责,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交流情况、督促检查、解决问题。大力宣传开办“农民夜校”的重大意义、工作措施和学用成果,努力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适时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和示范夜校评选活动,总结推广各地的典型经验,特别要注重总结宣传利用夜校服务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推动“农民夜校”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统筹结合。各村(社区)党支部要把“农民夜校”开办与“四好村”创建、“六好支部”升级打造统筹结合,作为评选“四好村”和“六好支部”的必备条件,要联系学校、广播站、卫计、农业、畜牧等部门与“农民夜校”开展对口帮扶,引导党员教育“三学院三基地”、党校等机构与基层“农民夜校”结对共建;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结合“走基层”活动和脱贫帮扶,经常深入脱贫攻坚联系村“农民夜校”调研指导、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民夜校”办学水平。

(三)加强信息报送。每周报,实行零报告制,乡党委将“农民夜校”工作纳入对各村(社区)基层党建目标考核内容,贫困村“农民夜校”工作同时纳入对贫困村的年终考核内容。各村(社区)党支部要切实抓好抓实“农民夜校”开办工作,对发现工作推进不力、建设进度迟缓等情形,要从严追究问责。

中共达州市达川区九岭乡委员会

2016年12月9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