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县蚕桑局二O一一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来源: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2011-07-07
点击数:

中共达县县委: 

    2011年1—6月,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蚕桑局紧紧围绕全县135发展思路和部门工作“预决算”目标,攻坚克难,着力建设现代蚕业,强化行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取得的成绩  

    (一)蚕桑特色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 

    1.春季蚕桑生产喜获丰收。一是蚕桑“四冬”管理工作全面结束,去冬今春,全县桑树修枝整型达98%以上,除草施肥达90%以上,刷干治虫达90%以上。二是基地建设得到巩固。在双庙乡、福善镇、新发展成片密植桑园500亩,新栽“农桑14号”优质良桑51万株,完成任务的100%,为全面巩固全县11000亩优质蚕桑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春蚕生产形势喜人。全县发放春季蚕种2500张,共育蚕种2110张,共育面达84.4%,生产春蚕茧85000公斤,实现蚕农增收200余万元。四是蚕桑科技园区示范效果明显,上半年实现蚕桑收入0.6万元,蚕桑综合开发收入5万元。 

    2.蚕丝产品销售实现新突破。自年初以来,由四川省美好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雪绒花”牌蚕丝被,已实现销售数量1500床,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数的50%,实现了新突破。 

    3.蚕桑综合开发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搞好桑枝食用菌示范开发,到六月底,收购蚕农桑枝50吨,计划9月份出菇上市。蚕农桑枝销售收入达到0.75万元。 

    (二)停产丝绸企业实现了和谐稳定。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通过全局干部职工及企业留守人员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全县两个停产丝绸企业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起群访、集访事件,两厂基本稳定。 

    (三)机关党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四好班子”建设、“非常2+1”读书活动、党员领导干部“挂包帮”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制定对口联系帮扶措施,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全行业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干部作风纪律得到了明显增强,为推进产业发展、行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工作措施 

    (一)抓基地,夯基础,强化蚕桑产业基地建设 

    在推进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重抓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了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以蚕桑专业村建设为抓手,以建设万亩优质蚕桑基地为目标,着力抓好双庙、福善等两个乡镇的蚕桑产业核心区建设,把人员、资金、技术等,重点投入到核心区建设中来。上半年,全县从浙江调回“农桑14号”嫁接良桑苗51万株,分别在双庙乡的南岳寺村、福善镇的牌坊村等蚕桑专业村新栽成片密植桑园500亩。双庙乡、福善镇两个乡镇的成片密植桑园总量达到了6500亩,占全县桑园总面积的60%,使双庙乡、福山镇的发种、产茧量分别达到了全县的82.5%和85%,产业核心区建设效果明显。二是以建设百节现代蚕桑科技示范园为亮点,着力打造产业标准化建设样板和培植产业发展示范作用。该园区春季养蚕6张,产鲜茧240公斤,已散养土鸡2500余只,投放鱼苗1500余尾,接待乡村旅游人员近1000人次,示范效果凸现。三是按照“抓大促小”的发展思路,在南岳、赵家等8个基地乡镇,充分利用原来的桑树资源优势,引导辖区农民适度发展,逐步提高,确保产业发展覆盖面积总体平稳,实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二)抓科技,强培训,全面实施“科技兴蚕”战略 

    全局把解决蚕农养蚕技术含量低、蚕桑收入低、栽桑养蚕兴趣低等阻碍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作为重点,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养蚕、优良簇具自动化上蔟等先进技术,在蚕桑专业村、专业社中全面推广。今年春季,共计推广塑料折簇15000片。全县10个蚕桑专业村、35个蚕桑专业社实现了三个100%,即小蚕共育100%、省力化养蚕覆盖面100%、优质簇具使用率达到100%。同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进行技术培训30余次,开展技术讲座15余课,投入资金2万余元,印发宣传资料0.5万余份,受训蚕农达到了1500余人次。实现了养蚕技术增强、张种效益增加、蚕农收入增长的发展目标。 

    (三)抓加工,提质效,增强蚕桑产业发展后劲 

    积极服务四川省美好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加工生产“雪绒花”牌蚕丝被,指导企业在产品包装、产品质量、产品档次上向精、细方向发展,以赢取更多消费群体青睐,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到五月底,已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企业投入到蚕桑生产发展的资金逐步增加,共育每张蚕种补贴15元,簇具每个补贴3元。以工补农、以工带农作用日渐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四)抓民生,重信访,确保停产丝绸企业安全稳定。四川达县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原河市丝绸厂)和达县新星丝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原石梯缫丝厂)是两个已停产多年的丝绸企业,下岗职工多达3200余人,问题多,情况复杂,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两个企业一直未进入法定破产程序。为确保两企业管理队伍及下岗职工的稳定,在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做好工作汇报的同时,全面落实民生工程,全力为下岗职工办实事。到五月底,已经完成企业600户困难职工的解困;完成了河市丝绸厂三号职工宿舍楼排危工程的验收工作;全力化解矛盾,为两厂67余名退休职工申报办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两厂动员组织职工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300余人,帮助解决他们老有所医的问题;搞好信访接待工作,上半年共接访两企业下岗职工来访11批次,15人次,下访走访困难职工130余人次,化解不稳定因素8起。在丝绸破产企业遗留问题处理上,为下岗职工积极办理原达县丝绸公司凤翎关11户集资门市的产权过户工作,化解了矛盾。今年上半年,两企业无群体性上访事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停产企业基本稳定。 

    (五)抓党建,促发展,机关党建工作有声有色 

    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紧扣全局中心工作,扎实开展机关党建工作。一是深化巩固和谐党支部创建成果。全局各党(总)支部克服自满情绪,戒骄戒躁,坚持班子不散、措施不减,做好了和谐党支部的深化巩固工作。二是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情操、提升思想境界、丰厚文化积累、全面提升能力,建设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广泛开展了“非常2+1”读书活动,撰写心得体会21篇。上半年,已集中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就十七大理论、中国共产党党史、行业政策法律及现代蚕业科技知识等学习共12次,达到60余学时,中心组理论学习达到2次。全行业党员干部读书兴趣浓厚,政治素质、理论素养、文化水平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三是全力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切实按照“挂包帮”工作要求,班子成员先后3次深入帮扶村金垭镇金龙村开展帮扶调研,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确定了“一帮一”帮扶对象,制定了村级三年发展规划,力争三年内实现帮扶村乡村环境明显改善、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增强。 

    (六)抓安全,强综治,安全工作卓有成效 

    一是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严格实行综治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综治一票否决和责任查究制度。半年来,全行业无治安秩序混乱或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的发生。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做好安全工作管理和预防工作;召开季度安全生产总结,实行安全生产“月报告”制度;严格实行安全工作奖惩考核制度。在丝绸生产企业开展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与30名职工签订了工资协议。上半年共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4次,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6次,全行业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一)养蚕队伍老龄化严重,技术普及难度较大。 

    (二)河市、石梯两个停产企业至今未进入法定破产程序,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职工年龄的逐步增大,矛盾越发突出。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以推进学习型机关党组织为重点,进一步抓好机关党建工作。 

    (二)全力抓好夏蚕、秋蚕的发种和技术指导工作,增加蚕农收入。

    (三)继续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加强对丝绸生产企业的协调管理和服务指导,稳定蚕桑生产队伍,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四)继续做好两个停产企业的安全、稳定、信访工作,努力构建和谐行业。

 

 

 

 

                                                                    2011年7月7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