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火灾高发期,校园作为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近期多起校园火灾案例再次敲响警钟,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暴露出的安全漏洞令人警醒。为切实保障全区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将消防安全工作抓细抓实抓到底。
一、典型案例警示
案例1:综合楼突发大火,黑云两公里外可见
2025年10月10日下午,某中等专业学校一栋综合建筑燃起大火,现场火势猛烈,黑色浓烟在两三公里外清晰可见。该建筑一楼为食堂、二楼为报告厅,均为师生集中活动区域。万幸的是,当地消防救援力量迅速到场处置,校方疏散组织有序,最终火势被成功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起火具体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案例2:礼堂施工起火,整栋建筑陷入火海
2024年5月2日,某大学正在修缮施工的大礼堂突发火情。从网传图片可见,着火建筑几乎被熊熊大火包围,火势蔓延迅速。消防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力扑救,虽未出现人员伤亡,但施工进度严重受阻,建筑设施也遭受不同程度损坏。
案例3:地下室起火,焊渣成导火索
2024年2月1日,某中学地下室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经调查,着火部位为地下室,燃烧物质主要是堆积的废弃书桌与塑料椅子。事故根源十分明确:电焊工在二楼进行氧焊切割旧消防管道时,未做好防护措施,焊渣从管道孔洞掉落至地下室,引燃杂物堆最终引发火灾。
二、案例深度解析
校园师生集中、功能区域复杂,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等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重大财产损失及恶劣社会影响。结合秋冬季节特点,火灾风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用电负荷陡增:取暖设备、空调等集中使用,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等问题易引发电气火灾;
2.易燃物风险升高:秋冬天气干燥,纸张、衣物、废弃家具等易燃物品燃点降低,火灾蔓延速度加快;
3.施工隐患叠加:部分学校利用秋冬季节开展修缮工程,电焊、切割等明火作业若监管不到位,极易成为火灾导火索。
三、必做的3项安全举措
为全面消除校园火灾隐患,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重点落实以下3项工作:
(一)全面排查隐患,对照清单逐一整改
各校需立即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排查,重点关注对以下10类重大隐患零容忍,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到位:
1.未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未落实各级各岗位人员消防安全责任;
2.学生宿舍、幼儿园儿童用房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或幼儿园儿童用房设置在四层及以上;
3.教学楼、图书馆、食堂、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违规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或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低于A级(GB8624)的彩钢夹芯板搭建;
4.未按标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及防烟排烟系统,或已设置但不符合标准、无法正常使用;学生宿舍或午休室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具有联网功能的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
5.校内电焊、气焊、切割、使用喷灯等明火作业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未落实现场安全监管;
6.电动自行车(含电池)入楼,或存在私拉乱接电线、飞线充电现象;
7.校园内各类房屋建筑施工前未取得消防设计审查合格意见,投入使用前未取得消防验收(备案)合格意见;校内宾馆、饭店、商场(含超市)等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救援机构许可擅自投入使用、营业;
8.人员密集场所未按规定设置独立安全出口,或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总净宽度小于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值的80%;
9.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铁栅栏、铁丝网、广告牌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10.实验室内违规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或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实验室应设置在建筑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二)强化安全意识培养,规范师生安全行为
1.常态化开展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警示片观看、知识手册发放等形式,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引导师生树牢消防安全意识,掌握火灾预防、初期扑救、逃生自救等知识;
2.全员参与隐患排查:鼓励师生主动担任消防安全监督员,及时发现、上报身边的火灾隐患,从源头杜绝因人为责任引发的消防事故。
(三)完善应急机制,确保快速科学处置
针对火灾发生后的师生疏散逃生、生命救援与损失控制,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环节责任分工,做到责任到人、流程清晰;严格落实有预案、有演练、有反思、有整改要求,演练后及时复盘总结,优化改进,避免走过场;定期检查维护灭火器、应急灯、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器材,确保数量充足、性能良好,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校园消防安全无小事,事关全体师生生命安全与校园稳定。希望全区学校以近期火灾案例为戒,时刻紧绷消防安全之弦,把消防安全工作抓在日常、落在实处,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为师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