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平滩镇:小镇种出“黄金草” 药材铺就致富路
来源:达川区平滩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5-10-11
点击数:人次

​秋日清晨,薄雾笼罩着连绵的丘陵,平滩镇的农民们早已在田间忙碌开来,这个曾经以煤矿开采为主的乡镇,如今通过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走出了一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精准把脉找准产业发展方向

“我们平滩镇山林多、耕地少,传统农作物种植效益有限,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石峰村党支部书记曹青山介绍道。

面对现实困境,镇党委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认为平滩镇山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非常适宜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依山兴药、以药富农”的发展思路,选择石菖蒲、黄精、百部等适宜本地生长的中药材品种,逐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对于小乡镇来说,注重小而精、特而优,真正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是一种更适合的发展方向。”负责大农业的分管领导刘胜升波表示。

二、因地制宜,多元模式盘活资源

结合不同村庄的资源特点,小山镇探索出多种中药材种植模式海拔较高的山上,重点发展林下黄精种植,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种植对光照要求不高的中药材;在相对平缓的水桐坝村坡地发展了200亩左右的百部种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平地村落,则建立以石菖蒲为主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展精细化管理和种植。

“利用闲置林地发展林下黄精种植,既不占用耕地,又能提高林地效益,亩均年增收可达3000元左右。”金鼓村党支部书记郁文波算了一笔经济账。

目前镇党委也在积极对外引进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建设了标准化烘干房和仓储设施,准备将平滩镇的中药材产业链进一步延长,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壮骨有方

对于生长周期长,见效慢的中药材产业,许多村民其实一开始并不放心,对此情况,镇村干部们经常将群众聚在一起,讲解传统作物种植与中药材种植之间的区别,并积极与四川轩繁中药材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案例分析与历年价格比对,展示中药材种植应对市场风险方面的优秀潜力,打消群众顾虑。

与此同时,镇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采取 “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 的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分配等形式,鼓励农户主动参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创造本地就业增收的机会,营造干群合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良好氛围,形成 “点上示范、面上开花” 的发展格局。

未来平滩镇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在稳固现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真正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让特色中药材这个乡村振兴的“良方妙药”,为平滩镇的建设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