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启动“亥时警务”织密夜间平安“防护网”
来源: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
发布日期:2025-08-15
点击数:人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厅、市局相关部署要求,着力营造警察就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的夜间治安环境,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立足辖区治安防控实际,全面启动亥时警务工作模式,通过加大夜间巡逻防控力度,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有效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一、高位推动、精心部署,筑牢亥时警务组织根基。一是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成立由分管局领导为组长的亥时警务工作领导小组,深入研判辖区夜间治安形势特点、规律及风险点,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分局《亥时警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工作原则,细化巡逻路线、值守点位、力量配置、勤务规范、应急处置预案等关键环节,确保工作有章可循、精准发力。二是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整合派出所、巡警、机关警力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绥定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夜间巡逻队。依托情指行中心,整合天网视频监控、移动警务终端、社会视频、执法记录仪、警用无人机等资源,实现车巡 步巡 视频巡 无人机巡 定点值守的立体化、可视化巡防,构建人力 科技双轮驱动的巡防格局。三是压实责任,强化督导。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参加巡逻人员在岗、单警装备携带、勤务规范、警容警貌及街面管事率和见警率进行督导检查,并实行日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确保夜巡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显性用警、动态巡防,提升亥时警务管事效能。一是优化勤务模式,织密防控网络。根据辖区治安复杂程度、人流车流密度、重点部位分布等因素,找准防控盲区和薄弱环节,依托城区4个派出所,天益广场、南坝警务站,三里古街、行政中心警务车为支点,将城区划分为4条车巡线路、8条步巡线路和10个重要点位,实时调整警力部署,弹性、灵活开展巡逻防控工作,形成秒级响应、全域覆盖、多警联动的快反处置格局。二是提升巡逻质效,强化震慑控制。以巡警车巡控面、派出所发动群防群治力量步巡巡线、机关警力屯警盯点为主,每日亥时(20:00-23:00)出动,围绕重点场所部位和人员密集区域开展定点查控、巡逻防控和动态管控工作,采取单兵亮肩灯、警车闪警灯、社会力量佩戴红袖标等方式,强化显性用警,切实提高巡逻密度频次,提升掌控力、震慑力,最大限度压降打击街面多发性侵财犯罪和酒后滋事行为。三是强化智慧用警,提升巡逻效率。加大重点区域智能感知设备的建设和应用力度,新建感知源点位635个、设备1775个,推动主城区各街道天网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前端感知 后台研判机制,依托情指行中心实时调度夜巡工作、监测社会面治安状况,精准推送街面警情,确保在发生重大警情时能够快速调集附近警力增援,防止事态扩大。

三、源头治理、靠前服务,彰显亥时警务为民温度。一是强化隐患整治,净化夜间环境。紧盯宾旅馆、酒吧、网吧等重点场所,采取突击式、地毯式检查,严打黄赌违法犯罪,清除流动赌场、组织卖淫等乱象。联合应急、消防等部门,对九小场所”“三合一场所开展消防、燃气安全检查及消防安全宣传和演练,压实各类场所安全主体责任。联合市监、卫建等部门,重点检查餐饮门市、夜市摊点资质、食材及卫生达标情况,及时清除安全隐患。二是优化便民服务,延伸警务触角。主动将治安防控、矛盾化解、救助服务等职能深度融合,推动街面警力与相关警种、派出所形成更紧密的呼应联动,以走失人员寻找、醉酒人员救助、商户安全培训等民生事物为着力点,把警务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切实为群众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行动以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8起,救助群众5人,帮助找回走失人员3人。三是深化安全宣传,共筑平安防线。民警在夜巡期间化身宣传员见缝插针地向商户及纳凉休闲的群众发放防火、防盗、防骗等宣传资料,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积极引导商户加强场所管理,诚信守法经营。同时,鼓励群众及时举报发现的可疑人员、车辆及违法犯罪线索,让民众感受到既是平安的保护者也是平安的践行者,共筑平安防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