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紧扣“快侦快破民生案件”核心目标,以岁末年初打击传统侵财犯罪专项行动和“制胜”系列行动等为抓手,以建立完善“专业 机制 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契机,聚焦盗窃、诈骗、抢夺等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案件,以“四优四强”措施全维度提升打防质效,切实增强辖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优化组织模式,强化机制建设,筑牢防控“基础点”。一是持续高位推进。依托岁末年初打击侵财专项行动和“制胜”系列专项行动,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传统侵财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分局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分管局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形成了“一把手牵头、分管领导主抓、责任民警落实”的三级责任链条,确保工作部署落地见效。二是强化信息研判。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坚持“警情必跟、每案必研”,固化侵财案件“日研判、周会商、月评估”机制,对案件多发区域、重点时段精准研判预警、及时推送,为基层所队开展巡逻防控和打击提供指引。截至目前,发布每日警情通报100余期,每周警情通报26期,月形势分析报告6期。三是加强跟踪问效。分管局领导多次率队到派出所进行专题督导,每周局领导碰头会上进行研究,对工作推进滞后的部门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加大打击防控力度,确保压力传导到岗、责任明确到人、整改落实到位,取得良好成效。
二、优化作战模式,强化赋能支撑,打造作战“增速点”。一是主动数据赋能,合成作战增效。坚持数据融合和数据共享整体推进,结合“大侦查”中心建设,整合警务要素,对在侦案件做到图侦、网安、情报等同步上案,持续释放左右协同、上下一体的体系化作战效能。二是科技兴警支撑,技防辅助到位。加大科技投入,整合553个“天网”视频监控点位、1065个人脸识别设备、2000路社会视频监控,加快推进三里坪、杨柳片区629个“天网”视频监控点位、284个人脸识别设备、13个治安卡口点位建设,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视频监控网络,有效提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现、追踪和取证能力。三是侦技同步发力,破案打击提速。发挥公安机关三级电子数据勘察取证分析实验室、全国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作用。注重“侦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刑事技术人员带着“侦查思维”勘查现场,实现刑事侦查与现场勘查工作互补,做到“快勘、快比、快侦、快抓”,提高破案效能。
三、优化宣防模式,强化巡宣融合,织密安全“防护点”。一是强化宣传矩阵,筑牢全民防范屏障。整合线上线下宣传资源,构建“多维度、广覆盖”宣传矩阵。线上,搭建覆盖宣传矩阵微信群,每日推送防范宣传提醒,通过“达川公安”微信、抖音等平台推送防范短视频10余条、图文资讯20余篇。线下,组织民警深入社区、校园、企业等,通过张贴海报、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等方式,面对面传授防范技能。今年来,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700余人次。二是精准立体巡防,织密动态防控网络。依托天益广场、南坝2个街面联勤警务站、4个城区派出所,划分3大巡区、9个巡格,建成2个无人机机场平台,配发19台警用无人机,以“步巡 车巡 无人机巡”模式,对人员密集场所、警情高发区常态巡逻。同时,加强夜间巡逻,对路边停放的车辆开展“拉车门”式除隐患行动,确认车主是否上锁、关窗,全力挤压涉车盗窃类犯罪活动空间。三是拓展宣防阵地,打造多元共治格局。整合辖区资源,打造多元化宣传阵地。深化警社联动,充分利用居民小区宣传阵地,悬挂防范宣传横幅100余副、张贴海报500余张、提醒标语300余张;推进警企协同,指导企业落实内部安全宣传与防范措施;落实警民共治,联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开展巡逻,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安全治安环境。
四、优化管理模式,强化返赃挽损,彰显为民“暖心点”。一是以规范为导向,强化涉案财物管理。严格按照《涉案财物管理规定》,明确财物接收、登记、保管、处置等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责任主体,实行办案与保管相分离、办案民警与保管人员相互制约和依法及时处置、全面接受监督的原则,落实涉案财物全流程记录和网上办案工作要求,确保财物管理安全、规范、高效。二是以协同为纽带,构建追赃挽损网络。深化与金融机构、通信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涉案资金、物品及时采取冻结、止付等措施,形成追赃挽损合力,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财产损失。强化与检法机关的衔接配合,将追赃挽损工作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各环节,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三是以实效为导向,加大退赔返赃力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打造退赃快速通道,简化手续流程,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第一时间将财物返还群众,并通过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安机关的为民担当。今年来,追赃挽损24.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