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据经济 打造数字达川——2024年达川区数字经济发展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要求,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最大特点是可以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为优势产业提质赋能,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各地政府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跨越发展的共同选择。
一、数字经济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念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产业范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标准,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其中前四个类别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即数字产业化部分,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为产业数字化部分,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三)数字经济增加值
2024年达川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11.37亿元、同比增长5.0%;其总量占全区GDP的比重为3.8%,高于全市比重0.1个百分点。
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内部构成看,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实现1.47亿元、增长4.3%,所占比重为12.9%;数字产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0.48亿元、增长11.6%,所占比重为4.2%;数字技术应用业增加值实现6.19亿元、增长3.2%,所占比重为54.3%;数字要素驱动业增加值实现3.23亿元、增长8.0%,所占比重为28.3%。
二、从“四上”企业看达川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
(一)数量:2024年,达川区439家“四上”企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仅有10家,占比仅为2.3%。其中:工业1家、建筑业1家、服务业5家、批发零售业3家,分别占各自行业比重为1.2%、1.9%、4.2%和2.1%,总体看第三产业服务业中的数字经济发展较好。
(二)总量:2024年,10家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5.98亿元、增长2.9%,实现利润总额8.66亿元、增长12.8%,从业人员2124人、增长3.0%。
(三)结构:数字技术应用业,全区规上企业2家,实现营业收入33.04亿元、增长3.1%,占全区数字经济营业收入比重为91.8%、超过九成,拉动规上数字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是全区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次是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数量占比过半,共6家,2024年营业收入实现1.13亿元、增长70.7%,占比仅为3.3%,拉动规上数字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再次是数字产品制造业,全区规上企业1家,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下降35.7%,占全区数字经济营业收入比重为3.8%,下拉规上数字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最后是数字产品服务业,全区规上企业1家实现营业收入0.43亿元、增长383.9%,拉动规上数字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
(四)支撑:从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看,①年营业收入达到十亿元级别的共2家,分别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达州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达州分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4亿元,占比高达91.8%,拉动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2.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95.8%,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效果最为突出。②亿元级的有1家,即达州市国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占比为3.8%,下降35.7%,下拉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2.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4.5%。③千万元级的有6家,有达州市达川区宏伟环球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海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达州七迈传媒有限公司、四川鑫永顺电梯工程有限公司、达州沃星龙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新煌科技孵化有限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占比为4.1%,增长119.0%;拉动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8.6%。④百万元级的有1家,即达州市洲际环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0.07亿元,占比为0.2%,增长0.9%;拉动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贡献率仅为0.1%。
三、达川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发展潜力不足。2024年达川区“四上”单位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依靠十亿元级、千万元级企业拉动,百万元级企业增速和拉动作用几近于无,亿元级企业则呈现出较大负增长、下拉作用较明显。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来看,受意识、资金、人才等多种因素影响,多数企业仅停留在基础信息化阶段,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还没有形成有效规模。
(二)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我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增加值中,以初级产品和低端产业为主,高端核心产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不足,2023年我区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54%,低于同为主城区的通川0.48个百分点,远低于全省2.26%和全国2.65%的平均水平。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多重障碍,资金压力首当其冲,长期投入更是企业难以承受之重。同时,受区位限制影响,目前从业人员收入较低,产业成长性弱,对掌握数字化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导致整体呈现数字人才“引进困难、留住更难”的局面。
四、推动达川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立足区域实际,达川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需以务实举措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基础数字服务能力提升,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优势产业,促进集聚发展。立足达川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重点培育1-2个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产业细分领域,建设特色数字产业园区,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聚焦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围绕“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布局生产制造基地、中试基地,精准开展数字经济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着力培育“产业+创新”双优势,推动达川高质量农机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全面提升数字经济集聚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顶层设计,精准施策赋能。坚持“一盘棋”思维,统筹规划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蓝图,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转型方向及发展目标,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激励企业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实行积极稳健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智能化、数字化企业入驻,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在人力、物力和服务上给予差异化政策支持,并在项目落地全周期提供高效优质的要素保障与服务支撑。
(三)聚力品牌塑造,打造经典IP标杆。深度挖掘并整合本地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优势产业资源,聚焦特定优势产业或细分领域,精心策划并打造兼具历史深度、文化内涵、沉浸式体验场景的标志性数字经济IP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持续性的宣传推广矩阵(如行业展会、线下体验活动等),讲好IP故事,塑造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其知名度与美誉度。着力发挥经典IP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效应,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数字达川”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注释:
①数字产品制造业包含计算机制造、通讯及雷达设备制造、数字媒体设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其他数字产品制造业等。
②数字产品服务业包含数字产品批发、数字产品零售、数字产品租赁、数字产品维修、其他数字产品服务业等。
③数字技术应用业包含软件开发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业、互联网相关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他数字技术应用业等。
④数字要素驱动业包含互联网平台业、互联网批发零售业、互联网金融业、数字内容与媒体业、信息设施基础建设业、数字资源与产权交易业、其他数字要素驱动业等。
⑤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包含智慧农业、智能制造业、智能交通业、智慧物流业、数字金融业、数字商贸业、数字社会业、数字政府业及其他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