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质效双升仍需加力—2025年达川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达川区统计局
发布日期:2025-05-06
点击数:

今年以来,达川区深入贯彻落实国、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全区经济起步平稳有力,发展态势回升。同时也要看到,部分行业支撑减弱,有效需求仍显不足,经济持续向好向上的基础还不稳固。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1.0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43.4亿元、同比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7:20.2:71.1,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3.0%、38.2%、58.8%,分别拉动GDP增长0.12、1.57、2.41个百分点。

(一)生产环节继续向好,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农业生产推进有序今年以来,全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好田间管理,保障春耕备耕有序进行。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农业产值3.30亿元、同比增长8.1%,林业产值0.74亿元、同比增长10.8%,牧业产值6.4亿元、同比下降4.6%,渔业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2亿元、同比增长8.4%。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一季度,实现蔬菜5.2万吨,中草药材396吨,水果1.8万吨,茶叶121吨,生猪20.1万头,牛1.8万头,羊3.2万头,家禽180.3万只,水产品6143吨(畜牧数据均为大达川数据)。

工业产值持续回升一季度,全区工业经济积极克服市场疲弱、价格走低等不利影响,在重点企业加快生产、新增企业持续发力等推动下回升向好。生产方面: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27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其中:采矿业产值10.61亿元,制造业产值6.33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33亿元。经营方面: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66亿元、同比下降8.5%,利润总额0.56亿元、同比增长14.3%,利税总额1亿元、同比下降4.3%。

服务业稳步发展。不断打造服务业发展高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其中,纳入GDP核算的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3.1亿元、同比增长10.8%列入统计的10个行业门类中,科技服务业水利设施业教育业信息传输业均实现超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重点行业支撑明显多式联运业、装卸仓储业科技业水利设施业租赁服务业文体娱乐业等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0.9%、24.2%、22.7%、18.2%、17.4%。

有效需求仍显不足,消费领域有所好转

市场消费开局较好。开年以来,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和活动带动下,我区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亿元、同比增长9.0%。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3.09亿元,同比增长9.0%,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0.03亿元,同比增长15.6%。按消费类别分:全区13类限额以上主要商品零售类别中,有11类同比正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表现比较突出,分别同比增长45.7%、28.1%、26.8%。

固定资产投资乏力。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2.4亿元、同比下降15.8%。从投资类别看:基建投资同比下降24.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8.6%。从投资主体看:政府投资同比下降8.8%,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9.1%。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7.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8.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6.4%。民生领域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卫生业投资同比增长146.7%,社会工作业投资同比增长54.6%。

财政保障稳健运行,居民收入增势平稳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一季度,实现区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630万元、同比增长73.3%。公共财政支出19亿元、同比增长5.35%。其中,卫生健康、城乡社区、公共安全、农林水等民生项目分别同比增长3.43%、4.01%、6.19%、4.85%,有效惠及了民生。

居民收支持续增加。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1%,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2%。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部分行业和领域需求不足制约明显,整体恢复动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农业生产承压运行。在今年一季度全市生猪出栏略增的趋势下,达川区畜牧内部结构具有一定劣势,牧业产值拉低第一产业总产值2.3个百分点。其中,生猪产量增速较去年持平略增,但产值占比不大;牛、禽、蛋产量增速下降至10%以上,且产值占比大,导致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速偏低投资领域持续下行受大环境影响,民间投资持续低迷,一季度同比下降39.1%,若扣除民间投资影响将拉动投资增长0.91个百分点建安工程投资低位运行,一季度同比下降17.9%,下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房地产低位徘徊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7.9%,低于全市平均28.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滑32.9个百分点;房地产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9%,较去年同期下滑87.9个百分点。四是商贸领域拉动不足。全区目前在库住宿、餐饮业企业规模小、贡献少。一季度全区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但对GDP的贡献率仅有1.6%,拉动GDP增长0.06个百分点,占比和贡献率不成正比。

四、下一步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区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的态势,进入二季度,国家稳经济政策有望继续加码、省市区助企惠企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上半年全区经济增速有望实现稳步运行,但不可忽视的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下一步,全区要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协同发力,全力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稳预期强支撑,夯实产业基础。积极落实国家、省各项稳经济、促发展政策,做好重大政策落地谋划。一是对接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等延续政策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等增量政策,落实落细四川省《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合力抓产业全力稳增长各项措施,统筹资源、集聚力量,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二是稳定重点行业生产,发挥各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密切关注智能装备、电子材料等行业及其龙头企业发展态势,协调解决原材料保供、订单衔接等难题,推动重点行业和产业链上下游稳定增长。三是立足农机装备产业和双石产业园规划,加快培育新动能、新增长点,打造农机装备“达州造”品牌;以清洁煤电项目为核心,围绕蒸汽、灰渣、石膏三大副产物项目,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培育新动能、新增长点,发挥新增企业、新投产项目拉动作用,加快培育新的经营主体。

(二)扩内需促升级,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全力促进市场消费回暖。推动家装板块、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以旧换新全面铺开,聚焦房地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研究制定更精准促消费政策措施,围绕节庆假日谋划推出系列文旅活动,加大本地商户参与覆盖面,优化审核流程,加快资金核拨,释放住宿、餐饮消费需求。二是拓展新型消费。发展直播带货、在线文娱等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新消费需求;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三是多措并举推进房地产市场回暖。加快推进“保交房”项目竣工交付,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加强房地产政策解读,实施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挖掘潜在购房需求,提振市场信心。

(三)抓项目蓄动能,扩大有效投资。高度重视当前投资下滑的不利局面,一方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要素保障,动态监测管理,高效解决困难,确保重点项目按序时进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另一方面拿出系列举措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部门、板块联动,盘活手中资源,建立联席制度,在对接项目、企业时能够高效拿出个性化的招商方案,谋深谋实项目招引储备,聚焦智能装备、清洁煤电等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群精准招商,加快引进、落地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同时,聚焦固投增速上半年扭负为正的目标,深挖本土企业投资潜力,全方位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技改投入强度、规模和质量,做大项目基本盘。做实重点领域支撑,抢抓当前“两重”“两新”等政策窗口期,争取更多项目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资金支持。用好房地产“以旧换新”“房票安置”等政策,激活改善性住房需求,夯实房地产投资基础支撑,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