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农村假劣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来源:达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5-04-08
点击数:人次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为全面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夯实农村地区食品监管基础,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达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农村假劣伪劣食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山寨三无”、过期变质食品及假冒牛羊肉等违法行为。

为切实有效开展好全区农村假劣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达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专题研究会,拟定了农村假劣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农村假劣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2.突出宣传引导,营造共治氛围

利用“3 · 15”进农户、进村社、进场镇等活动进行各类宣传教育,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专题培训2次,发放宣传单和食品安全告知书等8000余份。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意识,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农村地区食品消费者对假劣伪劣食品辨假识假能力水平和自我保护维权意识。同时在“达川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征集农村假劣伪劣食品违法线索公告,征集违法线索。

3.规范经营行为,压实主体责任

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按照清单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加强日常管理和隐患排查,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督促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和经营过程监管,按要求强化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生产经营过程控制、人员健康管理等,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4.强化监督检查,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排查。针对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调味品、奶制品、肉制品、地方特色食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农贸(集贸)市场、农村学校及周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店、“夜市”“美食展销”等为重点检查区域,开展“穿透式”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农村食品风险隐患清单,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二是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督检查。对全区食品生产经营者实行风险分级管理,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规模、风险、分布等实际情况,强化监管,进一步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着力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突出问题。是加强监检联动,开展靶向监管。对农村地方特产、方便食品、调味品、奶制品、肉及肉制品等流通量大、风险高的食品加大抽检力度,加强“监检联动”,提高监管质效,对抽检不合格食品及时追根溯源核查处置,为监管执法提供靶向精准支撑。截至目前,完成农村地区食品抽检100批次,合格率100%。

5.严查违法行为,保障食品安全

针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特点,以农村、城乡接合部、农贸(集贸)市场、食品加工小作坊、超市、副食店、餐馆等为重点,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制售三无食品、销售超保质期和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等违法行为。

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780人次,检查各类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520户次,责令整改57家,立案查处食品案件16件。

下一步,达川区市场监管局将牵头协调各方,进一步持续推进农村假劣伪劣食品问题治理,强化重点场所、重点主体、重点品类监管,边打击、边规范、边提升,有效震慑违法行为,进一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