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发改局:以数据赋能守护粮农收益 用创新实践筑牢粮食安全
来源:达川区发改局
发布日期:2025-03-24
点击数:人次

​在达川区大树镇的阡陌田畴间,家庭农场主胡蕴钢的创业故事正在诠释新时代的农耕理想。这位省级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先锋,自2017年返乡创立问心生态家庭农场,历经六年深耕,以“鳖蛙鱼稻田”国家专利技术构建起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技术结合,培育出“胡蕴钢”牌绿色稻花香大米——米粒均匀透亮,米饭绵甜香糯,剩饭不回生,成为川渝地区百姓餐桌的“放心米”。

一、破茧之路:从多元试错到生态农业标杆

胡蕴钢的创业轨迹清晰展现着现代农业的转型路径:2017年返乡初期尝试果树种植、黑斑蛙养殖,2018年锚定生态有机农业方向,创新采用“稻---鱼”立体种养模式,通过全程自产自销把控品质,与达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联合会共建智慧农业生态原产地保护系统,实现耕种全程视频监控,让消费者“看得见”食品安全。这种“高品质、低产出”的经营理念,使每一粒大米都承载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初心。

二、融合之道: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联动样本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农场正向“农业文旅”升级:以农耕文化为核心,规划建设土家风情观光区,涵盖垂钓休闲、跑山鸡生态鱼品鉴、水果采摘等业态,打造集农事体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川渝农旅目的地。这种“一产夯基、三产富民”的模式,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护航之策:从数据洞察到政策精准滴灌

达川区发改局的成本调研成为关键支撑。通过对种粮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及时落实补贴政策,让胡蕴钢吃上“定心丸”:“市场价格满意!政府补贴到位!今年稻谷品质高,明年更有信心!”区发改局同步推进调查制度完善、队伍建设强化,以“数据账本”守护粮农“钱袋子”,用精准施策守好百姓“米袋子”。这种“调研-政策-落实”的闭环,正是新时代粮食安全保障的生动实践。

四、传承之思:从传统农耕到现代文明交响

在问心农场的稻田里,传统与现代实现完美对话:古法农耕的“稻鱼共生”智慧,通过专利技术升级为立体生态系统;智慧农业的数字监控,让千年农耕实现“云端可溯”;农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使沉睡的乡土文化焕发新生。正如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粮食产量,更是农耕文明的现代传承。让‘会种地’的人有奔头,让‘种好地’的人有甜头。”

从胡蕴钢的创业故事到全区的粮食安全布局,达川区以“一个农场的实践”映照“大国粮仓的担当”。在这里,每一粒稻谷都凝结着创业的汗水与科技的智慧,每一项政策都浸润着对粮农的关怀与对民生的承诺。当“鳖蛙鱼稻田”的涟漪荡漾,当农耕文化的新芽破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粮食生产的现代化转型,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这,正是新时代“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民”的达川答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