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2024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达川区统计局
发布日期:2025-02-28
点击数:

2024年,达川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2024年,达川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7%。其中:农业产值51.6亿元,同比增长5.7%;林业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20.4%;牧业产值22.7亿元,同比下降10.4%;渔业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1.5%

从行业占比结构来看:全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分别为60.3%、6.3%、26.4%、4%、3%。

从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来看:种植业贡献率194%、林业贡献率57.1%、渔业贡献率12.3%、农林牧渔服务业贡献率23.3%、牧业贡献率-186.6%。

从对农业总产值的拉动来看:种植业拉动3.3个百分点、林业拉动1个百分点、渔业拉动0.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拉动0.4个百分点、牧业下拉3.1个百分点。

(二)粮油生产稳中有增。2024年我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大力推行田长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有力保障了今年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全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36.3万亩,总产量55.5万吨。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7.3万亩,产量29.2万吨;小麦播种面积4.3万亩,产量1.1万吨;玉米播种面积32.6万亩,产量14.9万吨;豆类播种面积12.7万亩,产量1.8万吨;薯类播种面积27.2万亩,产量7.7万吨。

(三)经作产业持续发力。一是蔬菜地位不断巩固。2024年达川区以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保障“菜篮子”供应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坚持“夯实基础,改善条件,围绕园区,提质扩面”的发展思路,争创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全区发展蔬菜。全年实现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7.6万亩,同比增长4.7%;产量40.4万吨,同比增长4.1%。二是茶果产业提质增效。全区茶园总面积5500亩,投产面积5417亩;产量207吨,同比增长4%。全区瓜果类水果种植面积9389亩,同比增长2.4%;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4.3%。园林水果产量70082吨,同比增长7.9%。三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达川区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加强特色农业建设步伐,青花椒、中药材、苎麻等特色经作产业发展有所增长。全区青花椒产量达2140吨,同比增长151.8%。全区中草药材种植面积5187亩,同比增长23.2%;产量0.2万吨,同比增长55%。全区苎麻种植面积10.5万亩,同比增长3.8%;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8.2%。

(四)畜牧生产有所回落。2024年,全区生猪出栏78.4万头,同比下降7.7%;牛出栏6.1万头,同比下降10.4%;羊出栏14.8万头,同比下降16.8%;家禽出栏1072.6万只,同比下降13.2%;禽肉类总产量1.3万吨,同比下降28.8%。总体来看,畜牧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五)林业、渔业稳定发展。2024年,全区实现育种育苗137公顷,增长29.2%;造林面积2997公顷,增长18%;森林抚育面积4270公顷,增长6.5倍;木材采运增长2.4倍;竹木采运增长29.9%。全区林业产值5.4亿元,增长20.4%,拉动总产值1个百分点。渔业方面,全区水产品产量增长5%。其中,鱼类产量增长0.9%,其他水产品增长2.7倍,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制约总产值增速增长。畜牧行业2024年产值结构占比26.4%,其中猪、牛、羊、禽分别下降7.7%、10.4%、16.8%、27.9%,下拉总产值3.1个百分点,对总产值的影响很大。

(二)经济作物增长空间有限。随着用地政策趋紧,粮经争地矛盾突出,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但耕地面积有限,对经济作物的扩面有较大影响,且达川区复种较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基数已经很大,导致增长空间十分狭窄。

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快畜牧产业发展。一是及时出台补栏出栏补贴激励政策,提振养殖主体信心;二是支持龙头企业,依托现有的生猪奖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支持,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三是加强畜禽生产监测,通过实地调研和平台监测,开展生猪、牛、羊、家禽数据实地核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提高农业抗灾、抗风险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耕地条件,最大限度巩固和提升种植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的单产。

支持特色农业和品牌建设要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地域优势,打造达川特色农业品牌;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业生产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大力培育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