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达川区审计局在景市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过程中,将“研究型审计”思路贯穿审计实施全过程,深入开展对自然资源资产领域法律法规、制度文件、以往巡视巡察发现问题等的研究,针对难点问题,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总结中提升,以研促审,研审并进。
一是强化审前准备,夯实工作基础。深入研究工作方案,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审前调查,针对性的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建立政策法规库。开展学习讨论,提高审计人员对自然资源资产政策法规的熟悉和运用水平。对近年来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市局下发的审计工作方案并结合审前调查情况,制定操作性强、重点突出的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重点内容和细化审计措施,合理进行审计分工。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审计质效。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手段精准发现问题疑点,发挥地理信息技术审计方法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的应用。通过采集基本农田图斑、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和遥感影像图等基础数据,利用ArcGIS、外调助手、奥维地图等工具,运用图斑叠加、求交分析等技术发现审计疑点,提升审计质效。
三是强化现场取证,精准核实问题。针对数据分析出来的疑点问题,深入项目实施现场、田间地头等,采取拍照取证、谈话问询、现场盘点等方式,对疑点线索进行详细核实,做好疑点线索核实记录和取证工作。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反馈,深入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确保反馈的疑点情况和现场核查的情况相吻合,客观真实的揭示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