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多措并举夯实乡村卫生服务体系
来源:基妇股
发布日期:2024-04-17
点击数:人次

​近年来,达川区坚持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创建活动为抓手,优化乡村医疗机构均衡布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全力改善医疗服务环境,选优配强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织牢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就医。创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个(石桥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4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赵家镇中心卫生院、渡市镇中心卫生院、三里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桥镇中心卫生院),3家基层医疗机构创成“社区医院”(赵家镇中心卫生院、渡市镇中心卫生院、三里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针灸理疗科创成“四川省基层临床特色科室”(赵家镇中心卫生院、石桥镇中心卫生院、管村镇中心卫生院),渡市镇中心卫生院达到省级优等尘肺病康复站。

一、优布局,均衡医疗资源。一是强化医联体建设。区人民医院与三里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桥镇中心卫生院、罐子镇卫生院等13家基层医疗机构,区中医医院与杨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景市镇中心卫生院、南岳镇卫生院等10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实现了全区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并通过“7 2”举措(7:坐诊、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示教、教学查房、技术指导、继教授课;2:进修培训、巡回医疗),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二是规划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制定了《达川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规划》,并根据人口分布、交通流向、地理位置等因素,规划建设石桥镇、赵家镇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成为片区医疗救治中心、急救中心、技术指导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公共卫生中心,充分发挥辐射引领带动作用。目前已建成石桥镇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三是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整合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对全区3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426个村卫生室进行撤并整合为2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255个村卫生室),全面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保障辖区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有效形成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次中心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四级医疗网络”新布局。

二、大投入,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大力争取财政投入。区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核定收支,弥补差额”的预算模式,保障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工资、五险一金等运行支出。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7亿元。二是提档升级就医环境。区委、区政府注重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建设,优先安排专项资金1.3亿元,对1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和142所村卫生室实施了标准化建设,配备了DR机35台、彩色超声诊断仪18台、数字B超23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4台。投入专项资金1544.1万元,对石桥镇中心卫生院购置CT机1台、麻醉机1台和安装了中心供氧系统,对管村镇中心卫生院购置彩超机1台,对大树镇中心卫生院安装了中心供氧系统1套,对渡市镇中心卫生院配齐了尘肺病康复设施设备,对赵家、景市、石梯、堡子、杨柳社区等2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添置了设施设备和改造就医服务环境,大力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改善了就医环境。三是加强便民惠民服务。为缩短基层群众急危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时间,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在心血管疾病的筛查、监测、预警和救治等方面的防治能力,投入资金200万,在区人民医院建立远程心电系统,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心电诊断医生紧缺、专业分析不足的矛盾,也极大地方便了基层患者。

三、强队伍,落实待遇保障。一是选优配强人才队伍。制定了《达川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调配实施细则》、《达川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通过公招、三支一扶、定向生引进等方式,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队伍,三年来,外招内引专业技术人才120人充实到基层。二是加大基层人才培养。通过采取国培项目、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专题培训和进修学习等方式,累计培训临床医生3333人、护士852人、乡村医生417人,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348人。三是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质效。提高基层高中级职称比例,通过积极争取组织人社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分别由15%、40%提高到了40%、60%。完善绩效工资政策,执行落实“两个允许”,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年结余资金按一定比例作为医务人员绩效奖励金,调动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落实村医退出保障机制。为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出台《达川区乡村医生退出保障补助实施方案》,为1118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拨付364.49万元补助资金,有效地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问题,畅通了乡村医生退出渠道,稳定了乡村医生卫生队伍。

接下来,达川区卫健局将毫不动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创新,纵深推进医联体延伸至村级,探索试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务实举措,扬长补短,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管理制度,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就医获得感、满意度,为建设“老家达县▪宜美达川”贡献卫健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