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好“返乡第一课”,帮助2024年春季退役军人回到地方后尽快适应角色转换,从思想上、行动上尽快融入社会,实现从部队“最可爱的人”向地方“最能干的人”转变,达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提前谋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切实把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工作抓严抓实抓出成效。
一、部署到位。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万百勇亲自审定《达川区2024年春季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工作方案》,并指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要全力做好培训工作。二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早谋划、早部署,提前一个月召开专题推进会,制订了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业务股室责任。三是承担培训任务的区委党校周密安排,抽派精干力量组成服务保障专班。通过上下联动,为推动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工作落实落细奠定组织基础。
二、宣传到位。一是把握宣传时机。达川区在迎接退役军人光荣返乡时,以及退役军人到服务中心办理“军人退役一件事”时,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宣讲等方式,不失时机地将适应性培训工作的目的、意义宣传到位。二是多渠道开展宣传。积极引导退役军人关注“达川双拥”微信公众号,动员加入“达川区退役军人就业微信群”。通过“达川双拥”公众号和微信群宣传退役军人参加适应性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的退役军人通过“一对一”方式电话通知开展动员宣传。通过宣传,广大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充分了解参加适应性培训的价值及目的,自觉做到“即退即训、全员参训”。
三、组织到位。一是科学安排培训时间。根据退役军人返乡时间和人数以及退役去向,按照“回来一批、培训一批、适应一批”原则,分两期及时组织培训,避免了人员流失,难以组织的问题。二是合理设计培训课程。根据适应性培训要求,开设了达川区情、职业规划、创业培训、心理适应、党性教育、安全保密教育、政策宣讲等教学课程,其中安全保密教育不低于4个学时。合理的课程设计帮助自主就业退役军人系统地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创业环境和就业创业政策。三是配强师资力量。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此次培训邀请了四川文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苟延杰,区委党校高级讲师何淑容、刘家虎,区级部门相关专家等参与授课。四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采取现场授课、理论教学、咨询辅导、参观考察等方式进行培训。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升了退役军人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学有所获,达到了培训目的。
四、服务到位。一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区委党校密切配合,全程做好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服务保障,倾听他们对适应性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解决适应性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召开专场招聘会。为帮助退役军人更好就业,本次培训创新性的把招聘会开进培训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筛选出一部分达州本地优质企业进入课堂,在培训即将结束时,招聘企业进入课堂开展现场宣讲,现场招聘。用人单位和退役军人面对面交流,提高了退役军人求职成功率。
截至3月18日,达川区2024年春季退役军人共计65名,除去部分复学的人员外,第一期适应性培训参训率100%。在做好辖区内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的同时,达川区还为达州高新区、东部经开区承担了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