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家长、同学:
你们好!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多发,尤其是针对在校学生和家长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给大家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两卡”(银行卡、电话卡)违法犯罪严重,学生出售、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QQ号、微信号或为诈骗分子提供拨号服务等情况偶有发生。对此,希望各位家长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提高警惕,教育引导孩子不要因为蝇头小利,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
一、针对学生群体的常见诈骗形式和手段
1、冒充好友诈骗:通过QQ或者微信以各种紧急的理由借钱,提供假的银行转账截图引诱受害人转账。2、游戏诈骗:通过抖音或者游戏公屏等发布低价游戏商品的信息,诱导当事人前往所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账号交易,待受害人提现时,以解冻费等为借口要求转账,或是要求在没有三方保证的平台直接转账,待交易完成追回游戏账号并将受害人拉黑。3、红包返利诈骗:在社交平台发布类似“转账888返1888”的信息,待转账后引诱其加大转账金额或直接拉黑。4、网络购物诈骗:在网络平台发布低价商品信息引诱受害人购买,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线下直接交易,待收到货款后将受害人拉黑。
二、针对学生家长的常见诈骗形式和手段
1、冒充子女缴纳培训费诈骗:在QQ或者微信上冒充受害人子女QQ,以报培训班急需缴费为由,诱使受害人往所谓的学校银行账户转账。
2、冒充老师收费诈骗:在学校班级家长微信群或者QQ群里,冒充班主任头像、昵称,以缴纳学习资料费等为由发送收款二维码实施诈骗。
3、网络刷单诈骗: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以刷单形式做任务。
4、网络贷款诈骗:声称需要先交手续费、会员费才能贷款,或是银行卡号填写错误导致账号冻结需要交解冻费、保证金等。
5、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就是诈骗。
三、涉诈典型案例
案例一:2023年5月,某校有多名学生使用自己、同学、朋友或者家人手机多部连接,充当诈骗电话联络员,化身鲜花快递理赔员的助手,帮助诈骗分子向受害者拨打电话,为了蝇头小利将自身实名制信息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致使实名制人员被惩戒、受害人遭受经济损失,害人又害己。
案例二:2023年4月,某校在校学生非法收购、出租、出售QQ、支付宝、微信号和电话卡、银行卡,为犯罪分子诈骗和资金转移提供便利,成为诈骗犯罪分子的“帮凶”,最终影响个人前途。
四、特别提醒
1、严禁出租出借出售手机卡、银行卡,一旦造成严重后果,会被惩戒,影响征信,并将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轻者拘留、罚款,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2、警惕网络上轻松挣钱的兼职陷阱,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影响自己的前途!
3、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心理。坚持不轻信,不理睬,不回复,不泄露银行卡储存信息,更不要盲目转账或汇款。
4、一定要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遇到96110的电话务必要接听,96110是全国反诈预警劝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