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践行“两山论”、走好“生态路”、绘就“山水画”,大力推进美丽达川建设,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生态环境党政同责考核“先进单位”。
抓好“三个责任”,合力治污强推进。一是划好“责任田”。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按照达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和组织架构要求,成立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达州市达川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着力构建“任务明确、权责明晰”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二是抓牢“责任人”。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设立区乡村三级河(湖)长597名、林长1488名、环境监管网格员450名,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人大、政协全程监督,发动社会全员参与,推动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新格局。三是拧紧“责任链”。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实行“双月调度、季度述职、常态督导”,考核结果与单位奖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等直接挂钩,倒逼工作落实、责任落地。
打好“三个战役”,精准治污守底线。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削存量、控增量”双向发力、“工业源、扬尘源、生活源、移动源”四源共治,扎实开展餐饮油烟、秸秆禁烧、烟花爆竹“双禁”等专项整治行动1174次,严管重罚违排违放问题326个;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增长6.8天,综合变化率在全省同类区县中排名第一,六项大气污染物指标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小切口、大纵深”,以“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为引领,新(改)建污水管网152千米,彻底整治仙鹤路污水溢流等突出问题;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十年禁渔”等制度,常态开展河湖乱象“五大专项治理”,4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保持100%。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突出“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危化品等废弃物1200余吨,系统开展土壤监测170余次,全区未发生一起重大土壤污染事故。
做好“三个提升”,科学治污保质效。一是加大投入提升能力。近五年来,整合投入资金达13.3亿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州河大桥至金南大桥段环境治理等48个环保项目全面建成投运,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二是科学监管提升效率。新建空气、水、土壤监测站(点)28个,配齐移动式机动车尾气检测等智能设备,城市主干道、“三河一江”等重点区域实现全覆盖监测预警,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预警效能。三是绿色转型提升质量。准确把握、稳步落实“双碳”政策,积极推进煤炭、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商贸金融、新材料、农机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不断提升绿色经济新动能,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1%、4.9%,综合考核排名位居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