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情报:夏大豆种腐病害防治警报
来源: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3-09-28
点击数:

​大豆种腐病是大豆生育后期的一种重要病害,可引起大豆豆荚及籽粒腐烂,种子发芽率降低,芽长变短,是严重影响我区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严重者可损失产量80%以上。据研究,我省套作大豆种腐病病原菌主要为藤仓镰孢菌、木贼镰孢菌、亚洲镰孢菌、大豆茎溃疡菌等, 尤其是3种镰孢菌,在旱地多熟栽培区可侵染多种作物籽粒,或产生毒素导致植株徒长,引起玉米穗腐病、茎腐病、水稻恶苗病以及大豆根腐病和荚腐病等,若在大豆盛荚期至完熟期遭遇持续降雨、或高温和高湿天气,极易导致大豆种腐病普遍发生,籽粒腐烂,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

据区植保技术人员近期在虎让、景市等乡镇调查,夏大豆早熟区大豆种腐病害已开始进入初发病显症期,受9月中下旬连续降雨天气影响,田间湿度大,极有利于大豆种腐病普遍发生和流行,为此,各大豆生产种植区,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防灾减灾的思想,切实加强防治宣传、指导和示范工作,将预防好大豆种腐病作为大豆后期田间管理的重要举措,及时抢抓有利施药的晴好天气,突出抓好以大豆种腐病为重点的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全力夺取大豆丰收。

 为:大豆收获期感染种腐病菌等病害症状

防治方法:

防治大豆种腐病,可选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氰烯菌酯、甲霜灵 f 锰锌、唑醚 f 代森联、丙环 f 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常规剂量兑水喷雾防治,连防2~3次,间隔7~10天一次,同时也可结合蝽蟓类、豆荚螟、斜纹夜蛾等病虫防治,以及根处追施0.3%磷酸二氢钾 0.1%硼砂 0.3%尿素等措施进行,防治大豆多种病虫害,促进鼓粒结实。其他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植保情报第23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