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情报:紧急防控水稻稻飞虱,防止害虫暴发成灾!
来源:区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3-06-13
点击数:

​据区植保植检站监测预报,受5月上旬和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水稻稻飞虱两次大量迁入降落的影响,今年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将大发生,为继2012年特大发生以来发生较早、发生最重的年份,若不及时加强防治,发生为害程度将超过2012年。

稻飞虱始迁入以来至6月6日止,共累诱白背飞虱112头,为2014年以来同期监测最高诱量,是近十年均值的7.57倍,同比偏重发生的2014年、大发生的2007年、特大发生的2012年分别增27.0倍、增17.7倍、和减少25.8%。6月6日观测区监测,平均百丛虫量1102.7头,同比2014、2007、2012年分别增72.51倍、增2.87倍和减少11.78%,百丛成虫最低220头,最高780头,拍查最多一丛稻苗上有稻飞虱成虫12头,其中百丛短翅成虫64.1头,同比2012年增3.27倍。

6月6-9日,区植保植检站在景市、万家、大树、赵固、堡子、虎让、石梯、石桥等乡镇对稻飞虱进行普查,共调查稻田42块,其中有虫田41块,占97.62%,有虫田平均百丛虫量598.头,最少40头,最高2860头,百丛虫量500头、1000头、2000头以上田块分别有20块、9块、1块,占调查田数的47.6%、21.4%、2.4%。其中,景市、大树、万家、堡子、赵固、虎让、石梯、石桥各地平均百丛虫量分别为1248(900-1640)头、1130(680-1580)头、611.1(540-660)头、492.5(250-780)头、126.7(40-200)头、32.0(0-40)头、480.6(25-1400)头、484.3(200-1060)头。

6月12日,观测区定点调查结果表明,田间进入稻飞虱主害前代卵孵化至低龄若虫盛发期,害虫暴发趋势明显。共调查稻田5块,平均百丛虫量8796.0头,是6月6日调查虫量的7.98倍,是大发生的2007年同期虫量的26.3倍,最低百丛虫量5620头,最高百丛虫量12300头,百丛虫量5000头、7000头、10000头以上田块分别有5块、3块、2块,分别占调查田数的100%、60%、40%。

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具有迁飞性、隐蔽性、毁灭性的灾害性害虫,对水稻生产安全威胁较大。目前我区水稻大面积尚处于分蘖盛期,当前田间虫量、植株营养及温湿度等条件均有利害虫增殖暴发为害成灾,为此,各地务必立即行动起来,立即抓好田间调查监测和防治宣传指导工作,紧急防控水稻稻飞虱,防止害虫暴发成灾!

一、防治方法

抓住当前6月中旬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这一关键时期,结合水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其他病虫防治,加入防治稻飞虱药剂,进行专治或兼治稻飞虱,控制稻飞虱暴发为害。防治稻飞虱药剂,亩选用70%呋虫胺6-11克、或50%吡蚜酮10-12克、或70%噻虫嗪1-1.5克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生物农药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80亿孢子/毫升 60-90毫升,注意交替选择对路农药,延缓害虫抗药性,亩用药液量常规手动喷雾不少于45公斤,机动喷雾不少于20公斤。

二、注意事项

使用农药时,对农药包装物,应通过3次以上清洗,洗净药液,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包装物中的农药,提高农药对病虫的防效和减少包装物中农药的残留。对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要及时进行收集,交回农药经营者或集中回收站点,不得随意丢弃,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塘、库、堰、河流等地丢弃剩余农药、废弃液、农药包装物,或清洗施药器械,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中毒事故发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