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情报:抓好一代玉米螟虫和粘虫的防治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5-04
点击数:

​  玉米螟虫(钻心虫)和玉米粘虫是我区玉米上的主要害虫,玉米螟虫种类主要有大螟、亚洲玉米螟、高粱条螟等,春玉米被大螟为害后主要造成枯心苗,被亚洲玉米螟为害后叶片常出现横排小孔、花叶等症状,局部玉米以一代大螟早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损失较重。粘虫为玉米上常见的食叶性害虫,为害后造成缺颗等,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

  据区植保植检站冬后基数调查监测,大螟亩活虫量113.5头,同比去年增66.9%,百秆玉米螟活虫量5.9头,同比去年减少18.1%,越冬代大螟成虫于4月4日始见,比去年提早2天,玉米螟于4月10日始见,比去年提早1天,5月4日河市镇调查,平均被害株率1.5%,最高被害株率5%。南岳乡村植保员性诱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于4月中旬末、4月下旬末分别出现明显蛾峰期,5月2日止单枚诱芯累计诱大螟蛾178头,4月16-20日、4月26-30日平均单枚诱芯分别诱蛾55头、50头,粘虫于4月8日始见,5月2日止单枚诱芯累诱粘虫蛾72头,4月中旬末至下旬初出现明显蛾峰期,4月16-20日、21-25日平均单枚诱芯分别诱蛾26头、23头;大树镇乡村植保员性诱监测,越冬代玉米螟成虫于4月8日始见,比去年提早8天,4月下旬末开始进入发蛾盛期,5月2日止单枚诱芯累计玉米螟蛾36头,同比去年减少46头,减少56.1%,4月下旬末田间玉米大螟被害株率0.67%。

  从监测结果分析,今年越冬代玉米螟虫和粘虫发生较早、玉米大螟和粘虫4月中下旬蛾峰明显,发蛾量大,预计今年一代玉米钻心虫和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重于去年,尤以玉米大螟和粘虫发生较重。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进入玉米大螟和粘虫卵孵高峰期,各地要及时加强虫情调查监测,及时抓好宣传,科学指导农民抢抓关键时期开展玉米杀虫保苗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冬闲田和小春田附近玉米种植地块大螟和粘虫的防治。

  一、防控措施

  1.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控措施:在越冬代玉米螟虫、粘虫成虫发生期,及时在玉米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性诱捕器,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及其危害;在玉米螟虫和粘虫落卵盛期,田间及时悬挂释放“生物导弹”(赤眼蜂携带病毒),将“生物导弹”产品悬挂于玉米叶片主脉上,或摘取木枝条(每枝挂一枚)插在玉米地,每亩按 15 米等距离(离田边 2 米)施放 4~5枚。

  2.化学药剂防控措施:平坝浅丘区药剂防治大螟和粘虫的时期在5月上旬,玉米螟防治时期在5月上旬末至中旬,深丘低山区各时期相应推迟7天左右。抓住害虫卵孵化高峰期及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甲维•高氯、阿维菌素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兼治粘虫等叶面害虫。

  二、注意事项

  开展玉米一代螟虫和粘虫防治时,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优先推广应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在采取药剂防治时,优先选用生物药剂防治。使用农药时,对农药包装物,应通过3次以上的多次清洗,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包装物中的农药,提高农药对病虫的防效和减少包装物中农药的残留。使用农药时,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塘、库、堰、河流等地丢弃剩余农药、废弃液、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应进行集中回收处理,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施药防治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科学合理安全施药,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施药作业人员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作物安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