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龙会乡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围绕平台建设、模式探索、利益机制三个方面,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治理,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为产业“西进”打下坚实基础,切实推动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在龙会落地生根。
(图为:龙会乡熊家沟村蔬菜玉米的粮经复合种植基地)
一、搭建一个平台,突出“红色”引领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组织 村集体 专合社农户”的形式,成立专合社4个,村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社“抱团”创收,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村党组织书记通过规定程序担任合作社主要负责人,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交叉任职,合理分配资金股与管理股,若当年未达到经营目标,则管理股当年无工资及分红收入,确保合作社在党组织领导下高效运转,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
(图为: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到小组院落召开集体经济发展动员院坝会)
二、探索一种模式,打造“绿色”产业链。经过实地调研与集体研判,因地制宜谋划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围绕“山水龙会 f 茶果之乡”谋篇布局,在熊家沟村选择蔬菜玉米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在沿溪口村种植晚熟柑橘,将撂荒地变成绿土地,通过土地轮作、循环种植,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推动“菜篮子”“果盘子”产业纵深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农业产业做成绿色产业,与辖区达州德康农牧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合作,将有机肥代替化肥,实现畜牧养殖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逐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耕地质量,达到提升瓜果蔬菜品质,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的。
(图为:龙会乡沿溪口村晚熟柑橘种植基地)
三、完善一套机制,铺出“金色”致富路。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熊家沟村、沿溪口村为试点,拓展“租金 股金薪金”的增收致富渠道,全乡5个村共流转撂荒土地900亩,涉及村民700余户。同时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难题,有效带动3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每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提高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切实保护农户的基本收益和长远利益。村集体按资金比例进行分红,所得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严格使用范围和程序,力争年底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其中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图为:村民在张家山村集体经济茶园进行茶苗补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