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局属各单位:
现将《二○○七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单位及本乡镇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七年一月四日
二○○七年工作要点
2007年是我县在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后,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关键之年。2007年,全县农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工作全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创新农业工作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总的奋斗目标:全年粮食作物播面稳定在160万亩,粮食总产恢复到60万吨,农民种植业部分人均纯收入增加50元。
一、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1、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通过四大项目的实施和一个体系的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继续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加快改造效率的同时,注重改造质量、改造利用和改造维护;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立健全全县耕地质量档案,制定操作性强的配方施肥方案,指导全县土壤改良,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大力实施沼气项目,重点要通过沼气节能、环保、便捷、高效等优点的宣传,达到在全县迅速推广沼气池建设目的,配套完善改厕、改厨技术,净化民居环境;加快种子良繁基地建设项目进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大力引进制种业主和良种繁育单位,最大限度发挥良繁基地作用;逐步完善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完备测报设施,完善防治预案,加强和稳定测报队伍,创新测报和防治手段,确保全县粮食病虫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2、强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加强农业科技宣传,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进一步开展“四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活动,以“三百”粮食工程、良种补贴项目为载体,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物质的引进和推广,建立起指导大面积农业生产的新品种展示和粮经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示范片,重点推广超级稻、脱毒薯、大棒玉米和高抗锈病小麦等优良品种,普及推广旱育秧、杂糯间栽、规范化栽培、强化栽培、旱地改制、玉米肥球育苗、果树高接换种和病虫综合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认真探索、总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广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果等循环经济模式。逐步推广麦——玉——豆、稻——芋(油)——稻、稻——芋(菜)——稻等高效种植模式。
3、强化农民科技素质提高。重点争取“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上来。继续做好基层农技、农经人员的知识更新和业务能力培训,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0人,引导性培训20000余人,学历教育招生100人,农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300人。
二、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村产业支撑
4、大力实施农业优势产业带建设。突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将苎麻、蚕桑、优质水稻、“双低”油菜、水果、蔬菜六大优势产业打造成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综合乡村资源、气候、土壤、地貌等农业生产因素,指导乡村找准发展定位,推进“一村一品”工作。继续完善好管村——渡市——双庙——210线的百里苎麻产业带建设,特别是做好高速公路沿线苎麻的插漏补缺工作,全县实现苎麻新栽3万亩,品改1万亩;在210国道、达万路、达巴路沿线分别建好三条蚕桑优势产业区,全县优势区域成片密植桑园达2万亩,良桑面达90%,年产茧量达40万公斤;在210线、巴彭线和堡子、碑庙片区分别建成6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带和3万亩“米城贡米”产业带;在麻、大、亭片区着力建设10万亩“双低”油菜产业带;加大赵家、龙会两乡镇柑桔的品改力度,建成210线伏季水果带、巴河沿岸甜橙生产带及以安仁乡为中心的安仁柚特色水果生产区;以大堰、河市、麻柳三大蔬菜基地为依托,合力打造5万亩城郊型蔬菜产业带。
5、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行动。抓好以无公害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生产,重点抓好水果、苎麻、蚕桑、蔬菜、“双低”油菜和中药材的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已认证无公害生产基地、产品的管理,继续做好新的无公害基地和产品的申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参与无公害基地和产品的申报工作。加大农产品品牌开发力度,新申报特色品牌2个,推进“米城”牌大米、“达脐”牌脐橙、“达安”牌安仁柚三个品牌产品批量化生产。积极争取条件,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工作,积极推行和引导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逐步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6、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做强现有龙头,发展新兴龙头,吸引外来龙头”的产业化思路,对智鹏麻纺、中贸粮油、开元茧丝绸、通川酒业等龙头企业提供信息引导和项目帮扶,增强现有龙头企业对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带动力。积极改善投资条件,营造投资环境,鼓励和引进独资、合资、合作等多形式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大力引进苎麻脱胶、麻纺成衣、优质大米加工、蔬菜加工及贸易等企业,提升达县农业产业的比较效益。充分发挥苎麻、油菜、蚕桑、蔬菜、中药材等专业技术协会的纽带联接作用,大力培养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经营的能力。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建立诚信机制,着重抓好3万亩“米城”大米、5万亩优质苎麻、100万公斤蚕茧和3000亩无公害蔬菜的订单生产。
三、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推进农村管理民主
7、加强农村经济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种惠农政策,妥善调解群众来信来访和其他不稳定性因素,逐步建立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积极引导农户在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中的自主投入。加强村社财务的指导和管理,探索新形势下村社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大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有效引导各种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加强业务指导,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继续做好合金会清盘关闭的扫尾工作,认真摸清村级债务现状,努力做好债务化解指导工作。
8、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电子档案的建立与归档。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规范流转行为,优化投资环境,推进业主经营,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土地利用监管,严格执行“四个禁止”规定,切实保护基本农田面积及质量。
9、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业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市场监管,重点加强对无证经营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剧毒鼠药行为的打击,有针对性地在农资备耕关键季节和重点问题乡镇开展突击整治。加强与公安、工商、技监、法院等部门的协同整治工作,有效保证农资市场安全。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和鼠药专卖的管理,完善种子、鼠药销售档案。
四、强化党的建设,落实目标考核,保障农业工作有序推进
10、认真抓好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内容,丰富学习形式,继续抓好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队伍的建设。大力宣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突出党的执政理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动抓好安全生产及来信来访处理,深化创安、创模及文明、卫生单位创建工作。继续推行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不断推进全局政务公开和事务公开,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深入开展以“四项清理”为主要内容的反腐败工作,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实行干部谈话、诫免制度。积极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工作,对群团组织开展的集体性活动,给予经费支持。
11、认真抓好改革及目标考核管理。根据中央、省文件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全县农技、农经体系改革,明确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处理好富余人员的分流与安置。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完善考评制度,继续推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激励干部职工勤奋工作。注重培养人才,大力发挥青年同志在科技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大胆启用青年同志在重要岗位上进行培养锻炼,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农业干部及专业技术梯队。
12、认真抓好发展及内部制度建设。各单位要创新工作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找准单位定位,向上积极争取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推动单位发展。要积极盘活单位闲置资产,增值单位利用资产,将闲置资产转变成单位增收资源,通过资产再利用推动单位发展。要建立健全单位各项管理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大力倡导创建节约型单位、节约型机关,通过降低成本推动单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