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6年文化新闻出版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
来源: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2007-01-15
点击数:

达文体[2007]8号

  市文化局(新闻出版版权局):

  根据市文化局(新闻出版版权局)下达给我局的2006年文化、新闻出版工作目标任务,认真进行自查,现报告于后:

  一、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文艺创作硕果累累(12分)。

  组织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参加省十运会和省第六届残运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我县积极配合省十运会暨六届残运会开、闭幕式排练,抽出文艺骨干力量10多人参与了开、闭幕式各个剧组的排练和演出,并从县职中抽出600多人投入了开幕式演出排练。参加十运放歌征文活动,我县作者喻德荣创作的诗歌《举起我的双臂》获一等奖,另有三人获二等奖、一人获三等奖。

  继续实行文艺创作奖励机制,召开创作会议5次,组织中国苎麻之都采风活动3次,编辑出版了《老区文学》、《达县优秀文学作品选》、《红盾文苑》、《碑河风》等。全县文艺工作者新创剧节目6个、发表作品1300多件,其中获国家级奖9件、省级奖15件、市级26件。喻德荣创作的儿歌《小花儿打电话》、《种花》和《会飞的蘑菇》、《蚯蚓滚沙》在教育部、团中央、少工委举行的征文活动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邓成彬的诗歌《往事》获第二届华轮杯诗歌大赛优秀奖、《焦裕禄》获山东省庆祝

  建党85周年诗歌大赛优秀作品奖,《奥运有我一个》入选第三届奥运歌曲征集优秀歌词;唐恩富的《南瓜花》、喻德荣的儿歌《月亮阿姨》分别获得重庆市巴蜀新童谣征集活动二、三等奖;李平、夏义龙作曲,朱兴伟编导的舞蹈《矿山情》获四川省煤矿行业二等奖。上官志川创作的小品《自作自受》参加四川省政府反假货币专题文艺演出获一等奖;赵宜炳创作的小品《爱心缘》获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文艺演出创作奖;郝大豪、邓成彬创作歌曲《童年的歌》获四川省第五届中小学艺术节一等奖第一名。我县安仁乡的《板凳龙》、石桥镇的《翻山铰子》参加了达州市春节民俗表演,深得好评。安仁乡《板凳龙》参加达州市旅发大会民间文艺巡演,获得银奖。县文工团排练节目3台,深入乡镇、厂矿、学校、社区演出文艺节目122场,极大地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文化下乡声势浩大(6分)

  组织直属单位先后深入赵家、河市、碑庙、梓桐、东兴、石梯、马家等地开展了7次送文化下乡活动,共赠送科技资料1.5万份,展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800多幅次,赠送文化市场法律法规资料13800多份,展出新书1000多种,演出文艺节目7台,深受老百姓好评。

  三、基层文化建设扎实有效(20分)。

  认真贯彻中办发[2005]27号文件精神,加强新村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现有乡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64个,占100%,其中已创建省级文化先进乡镇4个,市级文化先进乡镇6

  个,县级文化先进乡镇28个。村化室(站)286个,30%的行政村建有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有民间艺术团3个(巴山民乐团、石板镇农民艺术团、河市镇晚情艺术团),家庭文艺演出队12支、其他各类演出队伍98支。今年完成了百节镇申报省级示范文化乡镇,石桥镇、亭子镇申报省级民间艺术之乡的工作。乡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专干工资由县财政全额拨款,实行打卡直发,并预算了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年内,各乡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各类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180次,观众达17万人次。石桥镇举办的春节耍火龙、申家乡春节联欢会、南外镇社区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富有特色,影响较大。安仁乡板凳龙队、石板镇农民艺术团、亭子镇家庭文艺演出队、赵家镇女子彩龙队等,常年坚持到机关、学校、企业、军营、村社演出500场,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深受群众喜爱。我局主办或承办县级大型文化活动9次。其中和谐家园魅力达县“2006年春节广场文艺演出节目13个,县委书记陈光礼同志亲自创作歌词新村颂,演出聘请了成渝两地著名演员歌手加盟,观众约二万余人。达州市首届乡村旅游节启动仪式有文艺演出、女子彩龙、腰鼓表演、家庭文艺表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盛况空前。分别指导市财政局和县教育局开展了达县中小学艺术节和市财政系统的文艺汇演。文化馆业务干部深入乡镇、社区、机关、学校开展文艺辅导培训,指导河市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了青少年宫,分别在管村、赵家、亭子、河市镇等学校,建立了乡镇文艺辅导培训基地。开设有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培训人数2000多人次。配合市局打造了巴山魂雕塑,配合县旅游局,为石桥古镇创作了大门浮雕。文化馆在城区建立了巴山民乐团,每周集中培训两天,自筹资金10万,在城区滨河路建音乐厅一处,面积350平方米,演出民乐节目10场,深受好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作了文化景观规划,对院落和种植业场地命名,编写对联118幅。编制、实施好《达州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定了《达县十﹒一五文化体育发展纲》。全县基层文化工作做到了队伍、阵地、活动、经费四落实

  全县共撰写群众文化理论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36篇,其中17篇推荐到市、8篇推荐到省交流,张光福、郑甘来、胡罡、吴晓华等4人被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文化报社评为三等奖和优秀奖。

  四、文物管理富有成效(8分)。

  加强文物保护,落实四有”“五纳入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对我县26处县级以上的地面文物保护单位落实了责任人,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对戛云亭进行了抢救性排危和维修,制作了进一步维修方案。投资8万元对石牌坊及红军标语的4号牌坊和2号牌坊进行了一期维修工作。对石梯镇潘家祠堂桅杆进行了排危处理。按照文物法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笔塔翠屏山石刻所处保护范围制定了合理的保护方案,并监督实施。馆藏文物库房也实行严格规范管理。对全县古民居、

  革命建筑物、近现代名人古居、古遗址进行了全面普查,已公布了青宁乡曾家墓葬群、石桥镇倒石桥2处为县级文保单位,与四川省考古队一道完成了襄渝铁路复线达县境内的考古发掘,与市文管所共同完成了堰坝工业园区的考古发掘。在赵家镇发现了出土文物,清理了现场,并收回了出土玉器3件。加强红军文物的保护,对梓桐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进行了维修,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军部遗址等17处作为达县首批文物保护点。今年10月,我局和县旅游局在四大班子办公楼大厅搞了红色达县”——庆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物展览活动,展出各类红军文物图片150多幅,接待参观人数10000余人次,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年内馆藏文物和地面文物无损毁和失盗现象发生。市级财政分别为梓桐和戛云亭拨付维修资金3万元,实行了专款专用。县级财政预算的5万元文物专项经费已落实到位。

  五、文化市场管理有序(12分)

  全年共办理文化经营许可证332家,其中网吧68家(城区41家、乡镇27家),电子游戏57家(城区36家、乡镇21家),音像制品88家,卡拉OK30家、休闲茶楼68家、台球5家、舞厅2家,其他14家。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全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安全无事故发生。

  一是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年初有工作方案年,底有工作总结,行政执法无违反《行政许可法》等法规的行为。

  二是宣传教育有力,加强宣传和法规培训。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6期,接受群众咨询300余次。利用达州晚报和电视新闻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情况进行专题报道,聘请了31名社会各界人士和23名教育系统人员为文化市场协管员,使全社会共同监督管理文化市场,各经营业主的法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是查处案件到位,执法文书规范。严把准入关,对新办的娱乐场所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和经营条件的不批,不符合规化布局的不批,逐步取缔了经营面积小、经营条件差的经营场所,做到了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加大处罚力度。全年共立案35件,办结32件,暂扣电脑主机83台,电子游戏机板25张,话筒7支,调音台1个,没收赌博机板35张,处行政罚款68450元,停业整顿7家,取缔地下一层卡拉OK经营场所4家,吊销网络经营许可证1家。文化娱乐场所管理。要求业主根据新条例规范经营,并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执法文书规范,严格按规范程序进行执法,填写执法文书。为了规范管理,稽查队还制发了营业日志从业人员名簿

  四是加强对音像市场管理。音像经营单位正版占有率达60%以上,其中按规定渠道进货有购货清单备查达30%以上。结合全市开展防盗版百日维权行动,重点打击国产盗版连续剧,色情淫秽光碟等违法音像制品,坚持对经营业主购货清单的检验,有效提高了正版音像制品市场占有率。

  五是建立了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整治力度,勤查严管,严防能守。统一制发了互联网上网服务人员登记本,要求上网人员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登记。落实责任制,稽查队员分片包干到人、到经营场所。每天必须到包干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举办违规经营业主培训班,凡在经营当中违反了《互联网上网服务管理条例》规定均要求参加培训。)严格执行市政府零点断网的规定。会同县工商、公安、团委、妇联、文明办等部门多次共同治理无证经营的黑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和传播有害信息等问题,共取缔黑网吧11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是演出市场活跃有序。加强对现有三个民间剧团的年审和日常管理,并对外来演出单位进行了有效监管,未出现违规行为。

  七是公共文化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到位,无火灾、伤亡等责任事故发生,出版物市场得到有效治理。

  八是文化、新闻出版稽查队伍健全,执法素质高,行测评满意度达95%

  六、加强新闻出版工作(12分)

  加强新闻出版工作,制定了《达县十一五出版物市场规划》。一法五条例的宣传、培训到位,开展了著作权法宣传活动。参加了全市统一组织的维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册,制作图片展览2幅。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按

  上级部署完成了阶段任务,智鹏麻业列入首批企业。全县现有印刷企业15家,书摊、书店18家,打字复印30家,对印刷企业严格审批换证,召开了印刷企业安全工作会,印刷企业工作会,书报刊业主工作会,成立了县印刷协会小组。3月份,市、县、区三家联合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治理,我县将涉黄、封建迷信、盗版书籍共计480册送市扫黄打非办进行了统一销毁。先后12次对城区书摊进行了日常检查,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的书刊销售点进行了专项检查,辖区内无私编乱印现象。

  七、扫黄打非工作(6分)

  成立了达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办公室设在县文体局。制订了扫黄打非方案,按照省、市部署,积极开展了专项治理和集中行动,对上级督办和群众举报的案件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及时查处,件件有着落。

  八、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8分)

  认真贯彻落实去年以来中央、省、市下发的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有贯彻意见。积极搞好县属文化事业体制改革试点和推广工作。创新机制,搞好文体系统改革。县电影公司实行内部股份制改革已成功,已建立了达州市今典影视有限公司,目前新公司已开始正常运作,为全市文化事业单位改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文工团内部机制改革方案已经草拟出来,正在进一步完善。其他直属单位均与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

  九、文化产业发展迅猛(8分)

  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迅猛。一是通过优化发展环境,用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高效的服务来为我县的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全县文化经营户600余家,经营项目20余种,从业人员12300人,固定资产达3亿元,年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仅2006年,全县吸引民间资本兴办大型文化娱乐项目27家,其中面积在700m2以上,投资200万的就达19家,通川桥南头和仙鹤路一带已成为大型文化产业园区。二是自挖潜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鼓励县直文化事业单位,兴办各类文化实体。文工团以市场为载体,拓宽商业演出市场,年创收10万余元。图书馆兴办外语培训、婚介所等,年收入12万元以上。文化馆兴办旱冰场、演唱城、健身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和体校兴办的体育服装门市,年收入逾15万元以上。三是文旅结合,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在加大对景点文物保护的同时,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建设。我县已初步培育形成五个文化旅游重点特色项目,即真佛山宗教文化及避暑胜地、特色餐饮文化一条街、红色第一街石桥列宁主义街、红色第一联梓桐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铁山生态文化避暑。目前达县——真佛山——玉佛寺——仙女山达县——石桥列宁街——梓桐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已初步形成。目前,文化产业收入达到全县生产总值的1.5%,文化消费占城镇人均消费支出的5%

  十、加强目标管理,按时完成各类文化信息、材料的报送

  工作,完成上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8分)。

  我局对市文化局、新闻出版版权局下达的目标任务进行认真落实,逐一细化分解,与各个直属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按时完成各类文化信息材料的报送工作,全年办《文体信息》34期,被市文化局采用5期,在《达州日报》和《达州晚报》上分别登载20余篇,在《中国文化报》上登载前进中的达县文体局信息1篇。对市文化、新闻出版版权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按质按量完成。

  十一、加分部分(124)

1.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12分)

  我局申报的巴山石工号子、翻山铰子、安仁板凳龙、烟火架分别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分)。

  2.获得省级部门表彰的(86分)

  (1)被四川省体育局表彰为体育工作优胜单位称号(川体发[2006]1号)(2分);

  (2)被省十运会组委会评为承办省十运会最佳赛区(见奖牌照片)(2分);

  (3)被四川省体育局表彰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体育之声第十期)(2分);

  (4)被省四川省体育局表彰为全民健身周活动优秀组织奖(川体发[2006]67号)(2分);

  (5)我局组建的4支队伍代表达州市参加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其中摔跤、羽毛球项目为达州市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分别见省十运会摔跤比赛和羽毛球比赛成绩册)(4分)。

  (6)我县4支队伍参加省十运会获得了4金、11银、10

  (见达委[2006]85号)(2×4+2×11+2×10=50分)

  (7)参加省六届残运会,我县运动员获10金、1银、1铜(2×10+2×1+2×1=24分)。

  3.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16分)

  (1)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承办省十运会暨六届残运会先进集体(达市委[2006]79号)(2分)

  (2)被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小组表彰为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见奖牌照片)(2分)

  (3)我局排练的安仁板凳龙参加市委、市政府举办的首届达州旅游发展大会巴渠民间艺术巡演荣获银奖(见奖杯照片)(2分)

  (4)我局申报的巴山石工号子、翻山铰子、安仁板凳龙、达县安仁话、烟火架分别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达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市府发[2006]55号)(10分)

  4.获得市级部门表彰的(2)

  (1)被市文化局表彰为市图书馆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优秀组织单位(达市文社[2006]21号)(1分)

  (2)被市新闻出版局表彰为出版物市场及印刷业管理先进单位(达市新出字[2006]2号)(1分)

  5.获得县委、县政府表彰(8分)

  (1)被县政府表彰为达县首届乡村旅游节先进单位(达府发[2006]145号)(1分);

  (2)被达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达县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达府发[2006]10号)(1分);

  (3)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省十运会和六届残运会承办工作突出贡献奖单位(达委[2006]85号)(1分);

  (4)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达委[2006]18号)(1分);

  (5)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先进集体(达委办[2006]84号)(1)

  (6)被县委表彰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达委[2006]12)1分);

  (7)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达委[2006]12)1分);

  (8)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达委办[2006]25号)(1分)。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财政投入不足,文体系统直属单位基础设施较为简陋。

  通过自查,2006年我局业务工作目标得分100分,加分124分,合计得分224分。

  特此报告

  二00七年元月十五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