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在最新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中与GDP相关的指标占比达16.7%,那么,GDP核算的数据质量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前景及国民个人的切身利益。按照2017年通过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和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GDP核算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其数据质量与各专业、各行业主管部门密切相关,同时,GDP核算是不断动态调整和完善的,在季度核算、年度核实和经济普查年度调整的过程中,对于GDP数值产生的变化将如何看待,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从三个角度洞悉GDP核算的重要意义及主要作用
(一)GDP核算内涵丰富。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总体实力,GDP增速一般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国民经济核算是按照一套既定的概念和方法对国民经济总体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简单说就是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账,GDP核算则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基本核算的一大类,是一定时期新增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是流量概念而非存量概念。
(二)GDP核算覆盖面广。GDP核算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计算方法。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为生产核算(即增加值核算),主要使用速度推算法,包括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覆盖三次产业九大行业。年度最终核算和经济普查年度核算主要使用收入法直接计算,计算的基础资料分别来源于各专业统计年报和普查资料,覆盖面广。虽然,GDP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水平最核心的指标,但GDP也有局限性,一是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二是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社会财富的变化,三是不能反映所有的经济活动,四是不能全面衡量社会福利状况。因此,GDP核算虽然覆盖面广、内涵丰富,但也只是一个描述经济增长情况的统计概念。
(三)GDP分析应用多。一是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快慢,GDP在世界各国的统计中是一个共同的“标准语”,可以判断不同经济总体实力和经济发展快慢,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进行经济总量的比较和排名。经初步核算,2022年达川区GDP为265.6亿元,居全市第5位,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居全市第5位。二是可以进行经济结构分析,初步计算,2022年达川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4:26.7:55.9,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占比过高,第二产业占比过低,产业结构不优逐步显现,亟须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补齐区域经济短板。三是可以和相关指标结合,计算出其他重要指标,例如人均GDP、单位GDP能耗、GDP缩减指数等。四是影响国家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话语权越来越重,这与我国GDP总量不断上升是密不可分的。
二、从三个维度看清GDP核算的重要环节及其改革本质
(一)季度核算是基础。GDP季度核算采用累积计算的方式,即1季度,1-2季度,1-3季度,1-4季度,根据已上报的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的推算,是对经济总体的一个初步计算数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迈好GDP季度核算第一步,初步掌握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家底,为GDP年度核算打好基础,才能不断提高最终数据的真实性。
(二)年度核实是核心。一般来说,与初步核算相比,GDP年度最终核算结果会有所变化,这是正常的。因为随着数据越来越完整,数据来源越来越多,GDP年度最终核实能够利用更加全面、可靠的基础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专业统计年报资料、部门财务统计资料、财政决算资料等,此时通过计算出的GDP更加接近真实。
(三)经济普查年度调整是关键。在开展全国经济普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对GDP数据有较大影响的新的基础资料,或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后,对年度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同时也对季度GDP历史数据进行相应修订,这是一个全面修订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动态调整和完善,使GDP数据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可量化,进而更加真实的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情况。
三、从三个举措探索如何不断提高GDP数据的真实性
(一)注重基础数据真实性。无论是GDP季度核算、GDP年度核实、还是经济普查年度调整所依赖的数据均来自各专业、各企业和各主管部门日常上报数据,那么在数据上报的过程中,就应该高度重视,避免因为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上报而导致不能全面详实的反映经济发展情况。一是注重培训指导,采取上门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企业统计人员能熟练掌握统计方法制度,保障各类报表指标数据准确上报。二是注重部门联动,各专业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具备宏观视角,从核算的角度出发,摆脱专业桎梏,从整体和全域的高度,为GDP核算服务。
(二)注重核算数据的逻辑性。GDP最终数据皆来自计算,离不开核算专业人员的具体操作,一是各专业及核算专业人员要业务过硬,通过主动学习核算方法制度,了解不同核算方法,掌握不同时期核算的重难点,及时理清工作思路,避免人为计算失误。二是加强数据分析对比,注重数据逻辑性审核,在报表阶段,做好即报即审即反馈,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做好数据解读,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大增长点,对异常数据、极值数据高度关注,及时分析预警,在核算阶段,要做到数出有据,加强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深入具体研究经济问题,确保在同一阶段统一算法下最终核算数据零失误。
(三)注重GDP历史数据修订的匹配性。无论是年度GDP最终核实常规修订数据,还是经济普查年份全面修订数据,在修订的过程中,都有据可循。一是要竭力做好历史数据收集工作,包括分行业计算的增加值数据、普查年度核实数据、经济普查数据等,数据纷繁复杂,要整理出有关指标数据、分门别类,为历史数据修订工作打下数据基础。二是要全力做好历史数据修订工作,根据经济普查数据的变动量,紧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和新变化,对历年GDP数据进行评估和调整,注重前后数据的衔接性、匹配性,确保修订后的数据能真实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