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诉求在哪里,文明创建的重点就在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文明实践的脚步就到哪里。今年以来,达川区杨柳街道紧贴基层实际,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点工作,让“志愿红”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先行者、倡导者,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提升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注度、参与度和支持度,形成了“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生动格局。
精准聚焦群众需求,壮大志愿服务力量。以社区网格化治理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全科网格”为基础,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方便管理”的原则,划分59个网格,构建“街道党工委 社区党委 网格党支部”组团服务模式,实现党建网格、城市管理网格和自治共治网格“三网融合”。全覆盖入户走访,精准摸排居民需求,分类打造红色轻骑兵、能人帮帮团等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在重点公共场所,设立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文明实践基地18个,构建起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建立9个志愿服务总站,注册人数6000余人,服务时间长达8450个小时,“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成为常态。
大力拓展服务内容,培树志愿服务品牌。坚持将培育志愿服务品牌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的重要抓手,把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优化当作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培育“四美”“五义”等志愿服务品牌,推行志愿者“公益时间存折”,建立“积分管理”“积分兑换礼品”“共享超市”等回馈制度。定期召开志愿服务座谈会,摸准服务需求和志愿使命,推出志愿服务项目库,实现“点单”“派单”“接单”“评单”闭环运行。一年来累计开展活动次数300余次,参与志愿服务队伍60余支,惠及受众30000余人。
积极培育兴趣社团,激发志愿服务活力。大力实施文明市民培育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开设“百场公共礼仪课堂”活动邀请专业礼仪教师围绕衣、食、住、行、社交礼仪授课。指导社区出台《居民公约》6个,培育兴趣社团12个、法律顾问团2个、创业援助团35个、志愿服务团24个,开展各类活动140余次,吸引居民参与2000余人次,有效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持续开展“达川好人”评选活动,积极向区文明办推报好人和道德模范,设置道德模范、好人公益广告栏等100余个,开展好人基层巡讲、道德模范风采展等活动200余场,使好人身影常伴、好人精神常驻、好人事迹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