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达川区餐饮食品安全现状的思考
来源:达川区市场监管局
发布日期:2022-12-15
点击数:

  餐饮食品作为民生关注的热点和监管工作的风险点,也逐步成为基层监管工作重点和难点。自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来,达川区整合职能职责,履职尽责,对全区餐饮食品安全进行调研,对监管工作难点和对策进行积极思考,着力解决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难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达川区共有餐饮服务单位(包括大中型餐饮、小餐饮、农家乐、食堂等)3088家,其中大型以上餐饮单位38家,中型餐饮单位162家,小型餐饮经营单位1102家(持食品经营许可证),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172家,单位食堂73家,备案的小餐饮(包括快餐店、饮品店、甜品店等)约1461余家,主城区餐饮经营单位1857家。小餐饮经营单位占整个餐饮服务单位的85.2%。

  二我区餐饮行业现状

  (一)范围广。达川区餐饮行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从城市到乡村,从街头到巷尾。有特大型餐饮经营单位,也有小餐饮或是小餐饮食品经营摊位。

  (二)规模小。绝大部分餐饮服务单位规模小、设施设备粗陋、从业人员少、经营者变动性大,如: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等个体经营者,他们大多数是夫妻店、姐妹店,甚至相当一部分是一人店(即一个人既是老板,又是厨师,也是服务员,采购员)。

  (三)发展不平衡由于受到经营成本有限、从业者行业素养低等因素影响,目前餐饮行业存在品质良莠不齐、卫生条件高低不等、设施设备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

  (四)环境卫生条件参差不齐小餐饮存在小、散、乱、卫生条件参差不齐、经营业主变化快等特点,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员流动性大。

  三、存在的问题

  (一)抗风险能力欠缺。目前达川区餐饮经营单位上规模上档次的不多,餐饮服务单位没有连锁经营,抱团发展的机制没有充分形成,更谈不上多元化、集约化经营。特别是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餐饮服务单位是遭受损失和打击最大的服务行业之一,2022年,市场主体新增1218家,其中餐饮服务单位342家,受疫情冲击,餐饮服务单位退出市场240家,如达川区头排烧烤、达川区兄弟家常菜馆等餐饮服务单位因疫情影响关门歇业,他们并不是经营不善,而是抗风险能力较低。

  (二)主体责任落实欠佳由于从业者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意识薄弱,采购源头把关性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致使中小餐饮服务单位在台账管理(从业人员晨检记录、餐饮具消毒台账、食品采购与进货验收台账、餐厨剩余物去向登记台账)不严、原料采购管理不符合相关要求、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没有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履行主体责任欠佳。

  (三监管人员不足。达川现有市场监督管理所9个,一线监管执法人员91人(平均年龄52岁),在负责辖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同时还承担着辖区特种设备、产品质量、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管工作以及环保、安全、创文创卫等日常性工作,人均监管市场主体对象为500余家,在工作上疲于奔命,力不从心。

  (四法律意识淡薄由于餐饮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频繁转让,证照不能及时变更,仍有少数单位未取得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备案证)从事经营活动,餐饮单位先开业后办证现象也还存在,加之餐饮行业涉及油烟、噪音等环保问题,登记注册门槛相对其它行业较为复杂,城市边缘及农村地区一些经营业主因房屋安全性质问题无法办理证照,而这部分业主不乏下岗职工、农民等弱势群体,不宜强行取缔

  四、工作建议

  (一)传培训,努力营造餐饮食品安全新氛围。开展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餐饮业主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同时开展普法宣传、科技知识“四下乡”活动,提高公众消费安全意识,努力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关心餐饮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规划布局,努力打造餐饮食品文化气象。分类制定正规标准和措施,坚持打扶结合、疏堵并举的原则,实施“一核两带三片”的发展战略。建议在较大城镇和城市居民集中区域,规划建设小吃一条街、小吃供应点,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经营者进入集中经营,打造小吃特色文化。

  (三)创新监管,努力食品安全监管新局面整合现有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建议:一是加强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业务培训,特别是餐饮执法要点要领、适用的相关法规规定和食品快检技术技能等专业技术知识,尽快提高一线执法人员办案技巧技能和服务指导能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程序,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文明监督,做到餐饮监督执法工作公正、公开、公平。三是引导执法人员积极向上,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促进监督队伍整体素质的快速提升。

  (四)完善机制,努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新一是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配齐设施设备,规范加工操作,不断提升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二是持续推进“明厨亮灶”工程。积极引导新开办的小餐饮优化场所布局,做到墙面瓷砖化、用具不锈钢化、操作可视化。做到“三防”设施齐全,门窗有窗纱、原料有货架、消毒设施,达到清洁、明亮、干净、安全的要求。三是提升餐饮业主安全自律意识。大力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倒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原料质量控制要求。严格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环境卫生、清洗消毒、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食品安全工作要求。

  (五)加大力度,努力规范餐饮经营新秩序。一是深化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建筑工地食堂、学校周边餐饮、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网络订餐等餐饮服务领域食品安全的治理整顿,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二是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切中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痛点,以问题为导向,切实做好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公开抽检信息,从严打击餐饮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真正做到“处罚一家教育一片”。

  (六)巩固成果,努力构建餐饮经营新业态。经常组织“回头看”“回头查”工作,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管力度。在整治与规范过程中,加强与卫生、商务、建设、城管、环保、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整治工作合力此外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有关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餐饮经营活动的行业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