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委〔2022〕86号
2022年,景市镇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围绕“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总思路,积极贯彻落实全区各项决策部署。现将2022年全镇工作情况和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党的建设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深学深悟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组织集中学习22场,开展基层宣讲11轮,举办提能培训5轮,引领思想破冰、发展破局,引导干部职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组织运行致稳致好。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促进“五个基本”一体提升。全年发展中共党员11名,新接收入党积极分子6名,招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36名,回引村后备力量3名。完成辖区1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个三分之一”改造,有力推进“15分钟党群服务圈”建设。聚焦疑难问题化解,成功调处涉组涉干信访问题2件。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季度拉练”活动,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作风整顿从严从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开展警示教育11场,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筑牢拒腐防变底线。深入开展“四心”暨“三树三创”作风问题常态化教育整顿,征集干部及群众意见300余条,查摆“四类表象”问题263个,均已全面完成整改。严格实施“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状态”“敷衍塞责”等问题专项整治,提醒谈话2人、诫勉谈话1人。
(二)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脱贫成果有力巩固。135户易地扶贫搬迁持续稳固、764户危房改造分段完成,“控辍保学”“三免一补”“雨露计划”严格落实,用水用电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小额保险、扶贫保险三项参保率均达100%,(非)脱贫户年收入均达6000元以上,“一超六有”稳定达标,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提质增量。坚决遏制土地“非粮化”“非农化”,完成撂荒地整治797.2亩,大春粮食播栽42046亩,粮食总产量18334吨,扩种大豆3488.3亩,晚秋生产6980亩。大力推进乌梅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发展乌梅6460亩,在一佛村建成300亩“乌梅 大豆”复合种植示范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完成13个村集体经济账户开户入账,大力推进中省财扶项目实施,“一村一项目”成功签约12个项目,预估总投资达750万元。经测算,2022年全镇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可达3万元以上。基础设施有力夯实。文家场村2.2公里联网路建设、一佛村2公里硬化项目全面完成,场镇400米破损路整治全面竣工,农贸市场公厕全面维护,胭脂湖水库防洪加固顺利实施,白阳坝村、团田坝村、茶园寺村“革命老区”项目正加紧实施。
(三)风险隐患科学防范。疫情防线持续稳固。严守“四方责任”,坚持“顺查、倒查、纵向查”三查排漏,拉网式排查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268人,实施集中隔离20人,居家隔离83人。创新实施“三级包段”,定点常态监管辖区400余个重点场所实行,督导整改问题23个。全面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存疑整治,累计核实存疑数据4038条。安全领域总体平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本台账”“五个常态化”管理,全覆盖开展安全生产督查10轮,整改风险问题32处。着力推进森林防灭火工作,组织开展实景演练13场,成功应对处置火情2起,消除火灾隐患12处。聚焦防汛减灾,制定《景市镇地质灾害区域群众转移包保责任落实方案》,对辖区存在地灾隐患的村民实施“五级联包”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信访矛盾有序化解。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机制,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2人、兼职调解员49人,调解纠纷26件。办结市委书记信箱件1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168件,网上信访件4件,反馈满意率均达100%。
(四)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联系群众更加紧密。扎实开展“民情户户通”,累计走访群众6917户13424人,征集困难诉求99条,办结完成99条。大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运用“两核三查一承诺”模式,征集群众诉求521条,截至11月整治完成378条,除去镇级无法化解的诉求,按期办结率达100%。服务模式固本出新。持续健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为基础,健全“四议两公开”制度;以法治为保障,创新“矛盾纠纷四步曲”模式;以德治为先导,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行动。探索建立“1 10 N”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举办村(居)民院坝会11轮,开展民情恳谈会5场,现场化解群众矛盾和诉求31件,辖区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研究制定《关于村(社区)2022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的考核意见》《景市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月督查奖惩办法》,严格执行督查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整改问题23个。持续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秸秆禁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辖区环境质量持续提高,宜居指数显著提升。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加大困难扶助力度。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年新申请农村低保45户,通过33户,目前全镇低保对象户406户。常态化做好对特困人员的管理服务,新纳入特困救助10人。全面梳理摸排辖区高龄人员,新增办理高龄津贴151人。巩固民生保障实效。规范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202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55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申领185件,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201人,冒领社保资金追回27742元。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持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更新录入精准扶贫对象和农村劳动力4125人,举办就业创业专项培训4场,同步发布各类就业信息41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各村产业实力分级明显,“以点成线、连线成面”辐射效应发挥不佳。二是探索力度不够,守正有余、创新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受持续性高强度工作影响,部分干部由“疲惫作战”变为“疲于作战”,推动工作存在敷衍了事、推诿塞责等情况,干事创业精气神还需提振。四是环境卫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提升标准、全面从严,持续深化政治建设。一是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固化“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任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常态化抓好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市、区各项决策部署。二是持续优化组织运行。突出问题导向,持续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常态化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结合“两委”换届“回头看”,系统分析研判村党组织书记及班子成员履职尽责情况,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干部,把责任压到实处。紧抓阵地提标,结合党群服务中心“三个三分之一”改造,保障基层阵地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三是全力推进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坚持忠诚为党、忠诚为政,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而不懈严抓“四心”暨“三树三创”作风问题常态化教育整顿,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二)巩固基础、稳中求进,巩固确保经济增长。一是巩固脱贫成果。做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扶贫产业后续管理,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采取“扶智 扶志”相结合方式,举办差异化、多样化的职业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懂产业、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内动力”。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大马力推进白阳坝、团田坝、茶园寺等村“革命老区”项目工程建设。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推动7个涉改村联网公路建设。抓紧抓实“场镇外围路灯安装”等系列民生实事项目。三是狠抓产业提质。着力优化产业布局,以农业项目串珠连线,持续抓好全镇乌梅园区、青花椒园区、“生猪 粮油”种植养殖园区建设。充分释放“中心村”“重点村”产业辐射效应,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扎实做好“一村一项目”签约及后续合作运营。
(三)聚焦民生、强抓治理,健全完善服务功能。一是整治人居环境。坚持抓好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问题按期按质销号。深化蓝天保卫行动,强化大气面源污染治理。深化碧水保卫行动,落实河湖长制,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确保断面水质优良率达标。深化净土保卫战,引导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入落实林长制,助力全市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二是防范风险隐患。落实安全生产“三本台账”“五个常态化”机制,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动态排查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推进森林防灭火常态化治理,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压实信访包案责任,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离镇”,确保赴蓉进京零上访。严格管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期率,防范处置非法集资案件,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民生实事工程,深入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确保问题诉求、矛盾纠纷合理化解,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探索“党员包户”“干群联席”工作制度,引导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亮出身份、亮明态度、亮晒服务,畅通基层沟通渠道,确保政令畅通、民情直达。
中共达州市达川区景市镇委员会 达州市达川区景市镇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