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群众称为“火风”或“瘟病”,是马铃薯的一种因气候适宜而致病菌发生流行的毁灭性病害,植株感病后,重者叶片腐烂萎垂,植株变黑枯死,造成马铃薯产量严重下降。
11月12日,区植保技术人员在万家镇迎风村田间调查监测始见马铃薯晚疫病发病中心。气象分析,11月上中旬的降温降雨天气较频繁,田间湿度较大,秋末期温湿度条件适宜,极有利马铃薯晚疫病菌重复侵染为害和发生蔓延流行。预计今年马铃薯晚疫病将偏重流行,地势低洼潮湿区及感病品种种植区病害发生严重。各地要注意加强宣传,指导马铃薯种植农户及早抓好病害预防和控制,减轻病害损失。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及时理沟排湿,合理配方施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对低洼积水的地块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害发展。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摘除发病中心病株无害化处理,及时选用药剂预防和防治晚疫病,是控制病害发生流行的有效技术手段。亩选用52.5%噁酮 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0~40克,或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75~100毫升,或50%氟啶胺悬浮剂30毫升,或40%霜脲 氰霜唑水分散粒剂30~40克,或25%氟吡菌胺 氰霜唑悬浮剂20~30毫升,或10%氰霜唑35-40毫升等药剂,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视天气及发病情况间隔7~10天,连续用药2~3次,成片种植区域可采取统防统治措施,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倡加入助剂提高药效。收获前及时喷施一次硫酸铜、氢氧化铜等铜制剂,杀死土壤表面及残留秧苗上的病菌,防止侵染受伤薯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