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从“宴席”抓起
来源:达川区市场监管局
发布日期:2022-11-01
点击数: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多地少,人均粮食产量低,每年除自产粮食外,要从国外进口上亿吨粮食而餐桌上浪费相当惊人,每年相当于一亿人的口粮,其中宴席浪费占一半以上因此,节约粮食必须从举办“宴席”抓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让我们意识到了餐饮浪费的严重性和珍惜粮食的必要性,极大增强了我们勤俭节约的意识和危机意识。

  宴会,古时叫燕会,是以酒肉款待宾客的聚会活动。相传尧每年举行七次敬老典礼,大家席地而坐,你一杯我一杯,分享美味佳肴,称“燕礼”,这是我国原始社会的宴会形式,其本意是礼请尊敬的人,不需要送礼物或礼金的。而今的宴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赴宴送礼物或礼金仿佛成了套路,即使人未到场,也要送钱送物,表达心意。宴席的形式也多样化,如婚宴、寿宴、学生宴、满月宴、接风宴、饯行宴、谢师宴、搬家宴、新屋落成宴,甚至猪下崽、牛下崽都大办宴席,真可谓花样百出、不一而足。请客者络绎不绝,赴宴者赴汤蹈火、悲壮不已,本该是高兴的事,却让很多人高兴不起来。原因是请帖像红色罚款单,不堪重负。

  下半年是办宴席的高峰期,比如暑假是升学宴的高峰期,有的高考、有的中考,甚至有的录取了“挖掘机学校”也大摆筵席。再如腊月办生日宴的特别多,仿佛都是腊月出生的,其实不然,是因为外地打工者有空回来捞金。平均每个家庭一年赴宴20次左右,特别有“面子”的家庭一年赴宴40次以上,真可谓“死要面子活受罪”。

       举办宴席成风,危害很大。一是给疫情管控带来难度。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参加宴会导致疫情扩散蔓延的事例屡见不鲜。二是容易造成贫困户返贫。十年的扶贫成果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因为不正之风让贫困户再次返贫、雪上加霜。三是粮食短缺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任何人都不能铺张浪费,否则无异于杀人犯罪。四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有的掌握公权力的人借办宴席之机,大肆收受钱财。民风不正,腐败难除。其危害不胜枚举。

  改掉陋习,从我做起。我们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到年底了,各地举办宴席逐渐成风。政府出台一些管理办法,要求白事简办、红事缓办、喜事不办。政府在“宴席”管控方面,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媒体、商业广告等,从培育消费环境入手,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节俭的社会风气;二是全面开展巡查。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村规民约,控制宴席桌数,倡导“光盘行动”,严厉打击铺张浪费行为;三是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立法,强化监管,让节约粮食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常态;四是实行举报有奖制度。我们要从基层抓起、从农村抓起,净化土壤,清除病原灶,让每个人都成为节约粮食的坚定践行者,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莫让盛宴变“剩”宴,莫让“宴席”变“厌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