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双庙镇人民政府 关于修订《双庙镇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的通知
来源:达川区双庙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2-10-28
点击数:人次

   

双府发〔2022〕201号                    

 

各村(社区):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随着德尔塔变异毒株新冠肺炎病例在国内呈多点爆发态势,给我镇的疫情防控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为切实精准有效做好我镇疫情防控,保障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区有关工作要求,结合《达州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农村工作组关于印发达州市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达市疫指农〔2021〕2号),围绕我镇工作实际,特修订本预案如下。

请各村(社区),镇级各单位严格按照本预案抓好落实。

 

 

达州市达川区双庙镇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25日            


 

双庙镇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当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疫情全球大流行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内多地已先后出现多起输入关联或本土聚集性疫情,我区输入性疫情风险长期存在。从目前对新冠肺炎病毒特性的认知,流行不分季节,人群普遍易感,未来和人类长期共存的可能性极大。为积极应对2022年秋冬季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准备,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情景构建方式,提出不同情景下的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特制定本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和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决策部署,为加强我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变化的应对准备,预测未来疫情发展可能出现的情况,构建可能的情景,提出相应防控措施,指导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依法、科学、规范、有序、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大程度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应急预案(试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版)》《达州市达川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达州市达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编制。

1.3 工作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村(社区)源头防控,充分发挥基层优势,衔接好预防和隔离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

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镇党委全面负责组织辖区应对工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统一调度使用应急资源。

依法规范、科学应对。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优化整合各类医学资源,提高应对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提高应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分区分类、动态调整。根据各地疫情实际,有的放矢做好本地区防控工作,并依据疫情进展动态,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建立健全以专业队伍为骨干,其他防控力量积极参与配合的快速反应、高效应对机制。努力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达州市达川区双庙镇三种情景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指导各村(社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准备工作。

1.5情景描述

鉴于国内外新冠肺炎流行形势以及防控策略和措施调整,我镇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出现三种情景。

情景一:疫情输入我全镇一周内出现1起聚集性疫情;或连续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确诊病例不含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下同或1起聚集性疫情,有出现村(社区传播的风险。对辖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本地资源与能力可以应对,无需跨区域支持。

情景二:全镇一周内出现2起及以上聚集性疫情,导致局部暴发流行;或连续14天内出现10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2起及以上聚集性疫情。尚未对辖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需要由区指挥部调配资源进行跨区域紧急支援。

情景三:全省发生跨区域较大范围疫情传播,全市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广泛流行期间,周发病率≥3/10万,连续三周无下降趋势,且全区1/2及以上乡镇(街道)报告确诊病例,对辖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2 应急指挥机制

坚持疫情防控领导体制、战时机制、指挥体系不变。

3应对策略与措施

3.1情景一

3.1.1启动响应

镇党委立即上报区指挥部和区卫健局,请求组织专家组分析评估我二代病例传播风险,提出调整或维持现行三级应急响应建议,提交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指挥部批准实施。

3.1.2响应策略

按照“严防输入、阻断传播、精准救治”总体防控策略,在落实《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第版)》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强化联防联控、病例转运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密切接触者跟踪管理、疫点管控、人群聚集限制等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措施,严防新增输入病例和下一代病例。

3.1.3 响应措施

在采取常态化防控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做到全员参与,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群专结合的工作机制。

(1)快速开展疫情处置。疫情发生地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2小时内完成情况报告;立即请求区指挥部支援,力争12小时完成核酸检测,24小时完成流调。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迅速确定疫点疫区范围,及时将风险等级的区域划分至村(社区),精准划定管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按照相关工作方案开展应急处置,及时对可能受病例污染的居住场所、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环境和物品实施全面终末消毒,采取交通管制、限制人员聚集、停工停业停学等措施。

(2)全面开展流调和核酸检测。请求区疾控中心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严格依照判定标准确定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在 24 小时内完成全员追踪;以核酸检测为核心扩大监测预警范围,对不同人群采取适宜的混检方式,尽快找到潜在感染者。对追踪到的密接者、次密接者及时落实转送、集中隔离等措施,实现应隔尽隔、应管尽管。

(3)开展部门协同处置。充分协调公安、通信、交通运输等部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开展信息采集、病例识别、传染源追踪等工作,及时发现和管理病例与密切接触者,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时规范开展疫点处置,最大限度控制新增输入病例,不发生或少发生二代以上病例。

(4)强化“防输入”联动机制。立即请求区指挥部外来人员排查组信息整合共享。压实交通运输等部门责任,强化对境外或国内重点地区入(返)双庙人员的识别排查,加强入(返)双庙途中人员信息排查和健康申报工作,在交通运输行进途中,组织人员对从境外入(返)双庙人员开展全面摸排、信息登记和健康监测,确保疫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5)加强境外入(返)双庙人员管理。严格入境人员管理,对入境入(返)双庙人员持续实行信息收集共享、首站负责、精准识别、公共交通排查、全员核酸检测和全员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医学观察、7天不参加聚集性活动等排查管理制度。

(6)加强国内重点地区人员排查。高风险地区以及近14天内有高风险地区旅行史的来(返)达川人员,对其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中风险地区的来(返)达川人员,由所在社区实行14天居家医学观察;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实行全员核酸检测,能够提供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的,隔离当日可不再检测,隔离期满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同时纳入社区防控网络体系管理。

(7)强化疫点管控。尽量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避免人员聚集。对有疫点的居民小区、院落和企事业单位实施封闭式管理,实行内部人员进出登记,严格体温检测和健康观察;从确诊病例之日起的 14 天内,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本小区、院落居民尽量减少外出和与他人接触,自我监测体温及身体状况。内部老年活动室、日照中心、文体活动场所一律暂停开放,社区活动一律暂停。

(8)加强院感管理。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落实分区管理,合理配置医务人员,严格个人防护措施,降低医务人员暴露风险。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度,及时报告和隔离疑似或确诊患者,并规范转入定点医院。切实发挥感控督查员作用,严格落实陪护、探视和病区管理制度。按照最新《诊疗方案》要求,强化出院病例的追踪、监测与管理。

(9)及时规范发布信息。按照依法发布、分级负责、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原则,及时发布疫情信息、防控策略、工作部署、进展成效等。以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为主,建立疫情信息发布主体平台,必要时组织新闻发布、媒体座谈、专家访谈、专家连线。对重大疫情发布、重要政策解读、敏感问题回应,要严格落实审核把关制度,做到依法依规、口径统一、及时准确。

(10)强化公众宣传引导。向全提倡手卫生、戴口罩、咳嗽礼仪,减少非必要聚集活动,保持一定的人际物理距离。引导群众养成主动就医意识和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

3.2 情景二

3.2.1 启动响应。请求区卫健局组织专家组分析评估我镇疫情风险,提出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的建议,提交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指挥部批准实施。

3. 2. 2响应策略。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加强救治”总体防控策略,按照《四川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科学划定疫情风险等级,分级分类、精准施策,落实差异化防控策略,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四早”,明确“四方责任”,加强疫点疫区管控,限制人员流动,及时做好疫情的控制,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蔓延。

3.2.3 响应措施

在情景一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或强化以下措施:

(1)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积极配合区疾控中心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定密切接触者,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协同专业人员对疫点、疫区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2)加强病例监测和早发现。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与管理,加强疫点和污染场所的消毒处理。对高危人群及时开展新冠核酸筛查,及早发现感染者,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开展“应检尽检”,一般人群“愿检尽检”。

(3)严格防止交叉感染。辖区各卫生院要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20〕507号)要求,完善发热门诊分区设置以及设备配置,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标准预防,做好门急诊和住院病区院感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避免院感事件发生。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加大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筛选、分类工作力度,避免患者无序流动,防止医院交叉感染。

(4)重点场所措施。立即组织以防控组组长牵头,村社干部、卫生院工作人员、卫生室工作人员为核心的消杀队伍全面开展消毒消杀,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区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必要时可采取相应保护性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实施交通管制。

(5)疫点封锁。在人口密度较高的社区,应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对疫点所在的小区、院落等实施封锁,并对该区域居住人员实行健康监测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依法封锁期间一律不得外出,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6)疫区封锁。区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镇党委在疫区内采取相应紧急措施,并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高中风险街道(乡镇)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能离开当地,确需离开辖区属地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7)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疫情信息、防控策略、工作部署、进展成效等。以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为主。对重大疫情发布、重要政策解读、敏感问题回应,要严格落实审核把关制度,做到依法依规、口径统一、及时准确。

8)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养成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用公筷等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并养成主动就医意识,配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

3. 3情景三

3. 3. 1启动响应。立即上报区指挥部,组织相关专家就新冠肺炎疫情开展沟通会商和风险评估,提出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的建议,提交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指挥部批准实施。

3. 3. 2响应策略。全力配合区指挥部工作安排,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3. 3. 3响应措施

充分配合区指挥部工作措施外,还须加强以下工作。

1)强化中医药预防。充分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的作用,对高危人群(密切接触、一般接触)、重点场所(学校、养老院、康养机构等)人群使用中医药“大锅汤”,加强人群预防。

2)大规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环境整洁行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发动职工对人员较集中的场所及单位周边环境进行清脏治乱大扫除,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加强工作场所自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公共物品及地面、走廊、厕所、电梯、食堂等公共区域定时清洁消毒。开展社区环境清理行动。在持续压实社区网格化管理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乡村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充分发挥物业、居(村)委会等的作用,确保有专人负责,定时定点清理垃圾和废弃物,消除卫生死角。对人员集中和使用频次高的值班岗亭、单元楼道口、小广场、垃圾收集点、公厕、健身器材等公共场所和设施定时清洁消毒。加强社区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切实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持续推进市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以集贸市场、农贸市场为重点,全面清理市场所有摊位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市场内公厕、水池、垃圾桶、活禽宰杀点以及(进口)海鲜、冻肉储藏、交易点等基础设施的清扫保洁和消毒,及时密闭收运垃圾,落实“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制度。全面排查市场给排水设施,确保市场内产生的粪污水有效处理。严格落实市场内病媒生物防制措施。开展家庭环境大扫除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村组织动员的作用,通过“周末卫生日”等活动,组织群众开展家庭环境大扫除,倡导群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组织开展防控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应对大流行,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养成勤洗手、多通风等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和主动就医意识。

3)严格交通管制和卫生检疫。实施最严格的交通管制和卫生检疫,严防疫情输出,遏制疫情进一步蔓延。全面停止区域内公交、客运等公共交通运营,关闭汽车客运站等所有运输场站进出通道,所有进出通道无特殊原因不准车辆人员出入。除经许可的保供运输车、卫生防疫车、免费交通车、公务用车外,区域内实行机动车禁行管理。

4)加强人群聚集活动管理。采取最严格的人群聚集管制管控措施,全面限制人群聚集活动,严禁群体性聚会聚餐。对违规举办或承办集体聚餐、参与聚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5)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社区网格化管理,除必要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每日对出入社区的人员进行排查登记。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小区开展每日健康巡查,发现异常者及时报告。社区做好小区日常生活保障服务工作。

6)实施疫点、疫区封锁。有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居民小区、院落、单位、企业、场所等,依法依规予以封锁,严禁人员流入流出除工作必需和生活补给外,严禁其他人员进入疫区。严格落实圈层闭环的封控措施。

7)规范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疫情信息、防控策略、工作部署、进展成效等。以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为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问题。对重大疫情发布、重要政策解读、敏感问题回应,要严格落实审核把关制度,做到依法依规、口径统一、及时准确。

8)加强经济社会秩序管理除疫情防控必需、保障城市运行和企业生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等企业可正常运行,其余企业均暂时关闭。实行统一到外采购,与外界完全隔离,强化与非流行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协议订单生产,专人专车运输、专人监管,全面消毒、密封包装,由政府指定邮政、快递企业并调动社区、物业等力量参与配送,专项专户供应。

4保障及准备措施

4.1组织保障。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严格实行镇领导包村(社区)、村(社区)负责人全面负责本村(社区)、小组长全面负责本小组。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有效应对,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持续抓好常态化防控,巩固稳定向好的防控态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内部风险隐患排查和安全防范。开展常态化防控工作暗访检查,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暗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弥补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未按规定履行防控措施,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从严追责问责。

4.2人员队伍准备。组建社区防控、心理疏导等队伍。至少建立1支不少于10人且装备精良、技术过硬、行动迅速的应急处置队伍。积极培育社区管理人员、志愿者、网格员、社会卫生员等社区防控队伍。

4.3防控经费准备。财政应当足额保障疫情防控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物资储备等发展建设支出,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全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以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

4.4临时集中隔离场所准备。根据不同疫情规模,准备足够的、符合标准的隔离场所,提前联系符合隔离条件的宾馆、度假村等场所,遇疫情突发时立即投入使用。场镇以原派出所办公点为临时隔离场所、各村社区根据情况原则上采用村办公室或无人居住的房屋为临时隔离场所,保证在2小时以内可入驻隔离人员 

4.5应急物资准备。物资保障组负责落实防疫物资储备,全镇防疫物资储备量原则上应当满足14天满负荷运转;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结合自身功能定位、设置规模等实际情况,合理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防护物资以及急(抢)救药品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品,原则上实物储备不得低于疫情防控最高峰值的10天用量。

4.6交通运输准备。按照首先满足供需矛盾突出地点、疫情严重地点的原则进行物资分发和调配。开通应急防疫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协调物流快递企业保障运输,对运输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保障优先通行。

4.7脆弱人群、高危人群及重点机构应对准备。社区提前对辖区内的老、孤、病、残、孕、无固定收入等脆弱人群进行摸底,保障其有救助途径,使其家庭基本生活不受严重影响。对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等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慢性病人制定合理处方用药计划。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建立绿色通道,降低高危人群的重症和死亡风险;为脆弱和高危人群提供社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互助,招募社区志愿者,在脆弱和高危人群和其家庭因疫情受到影响时提供生活帮助,关注脆弱人群集中的机构,预防受到疫情影响;强化学校等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医疗物资的供应,加强防护措施,预防在此类机构中暴发疫情。

5评估与终止响应

报经区指挥部,组织专家,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和疫情形势,对疫情进行分析研判,动态调整防控策略与措施,并综合评估适时提出终止相应响应的建议。

6善后处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对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的物资、场馆、车辆和劳务等进行合理补偿。

7附则

7.1本预案由双庙镇新冠肺炎防治指挥部制定。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7. 2名词术语

疫点:如果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将病例可能污染的范围确定为疫点。原则上,病人发病前3天至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病人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应列为疫点进行管理。疫点一般以一个或若干个住户、一个或若干个办公室、列车或汽车车厢、同一航班、同一病区、同一栋楼等为单位。

疫区:如果社区出现了疫情传播,可依法将该社区划定为疫区。如果乡镇(街道)出现了局部流行疫情,可依法将该地部分或全部区域划定为疫区。

聚集性疫情:指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5例及以上病例。

脆弱人群:包括老、幼、孤、病、残、孕、无固定收入等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人群。

重点机构:包括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医院)、学校、托幼机构、监狱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