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杨办发〔2022〕139号
各村、机关各中心(办、所):
按照省、市、区乡村振兴局工作部署,结合杨柳街道工作实际,经办事处研究决定,制定《杨柳街道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方案》,现将此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杨柳街道办事处
2022年10月19日
杨柳街道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方案
为充分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做法,精准掌握我办乡村建设基本情况,科学评估农村现代化进程,根据达州市达川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达川区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方案〉的通知》(达川农办发〔2022〕137号)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按照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要求,聚焦公共基础设施畅通、农村人居环境宜居、基本公共服务便利,依托全国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平台,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指标和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性指标为重点,以村为单位采集信息建档立卡,精准掌握乡村建设任务需求和工程量,为各地方、各部门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供数据支持。
2022年10月启动信息采集。2023年2月15日前完成首次信息采集工作,基本摸清农村村庄规划、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底数,及时完成乡村建设信息全部录入全国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平台。到2025年,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办乡村建设信息,成为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可靠基础信息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信息采集。主要采集行政村、农户两类对象乡村建设相关信息。行政村主要采集基本情况、村庄规划、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指标。农户主要采集户主信息和到户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指标。(详见附表1-2)
(二)成效监测。依托全国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平台,对乡村建设行动专项任务进展情况、各地乡村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测。专项任务监测方面,主要对农村道路畅通、防汛抗旱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建设、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农房质量安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等专项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监测方面,主要对各地村庄规划编制及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效进行监测。
(三)数据分析。依托全国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平台数据,定期开展乡村建设情况分析,评价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实现情况,研判乡村建设专项任务推进态势,及时发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薄弱环节、滞后地区,定期向党委政府报告、向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反馈情况,对问题突出的地区开展督导调度,推动各地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提高乡村建设工作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
三、数据信息采集安排
(一)细化工作方案。10月12日前,制定出杨柳街道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方案并组织机关单位和行政村的干部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培训。成立杨柳街道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谢江为组长,以周旭东、王凌先、覃建、廖松川、何明梅、黎晓燕、陈德霖等领导为副组长,成立以综合办、财政所、党建办、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便民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行政村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出工作方案,统筹工作人员,部署信息采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廖松川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周学文和唐明清具体负责业务指导、资料收集和信息录入等工作。
(二)信息采集录入。10月15日起,乡村振兴办组织村社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信息采集。11月10日起,根据本地数据采集工作进展情况提出申请,等待信息系统开放,组织开展信息录入工作。
(三)工作调度督导。12月10日起,按周对各地乡村建设监测数据录入工作进行调度。同时,针对信息采集工作进度、数据质量等问题开展督导,指导基层开展信息录入,及时解决发现问题。
(四)数据质量分析。2023年2月1日起,开展杨柳街道乡村建设监测数据质量分析,编制街道乡村建设监测数据质量报告。结合梳理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反馈问题,推进问题整改,提高数据质量。
(五)完成数据采集。在2023年2月20日24时前,关闭乡村建设监测信息采集系统时,完成杨柳街道行政村乡村建设2022年度数据采集工作。
(六)开展建设评价。乡村振兴办对行政村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平台数据开展深入分析,对乡村建设各专项任务进展情况、各地方进展情况、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实现情况等进行评价。各乡镇于2023年2月20日前上报乡村建设数据信息分析报告。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机关干部、雷音铺村和两角村的村组干部均要深刻认识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平台的重要意义,按照“区级牵头、街道指导、村级落实”的工作机制,压实各级工作责任,特别是行政村的主体责任。各分管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抓;各部门亲自部署、亲自抓、具体抓。各行政村也要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村社干部和党员等力量,加强工作督促和指导,确保按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采集任务。
(二)确保应采尽采。各行政村要对辖区内全覆盖开展乡村建设信息数据采集,确保辖区内行政村和农户信息应采尽采。对于明确的两类可以不采集数据的情况。对于“基本城镇化、城市化的村庄,基本无人居住即将荒废的村庄,已纳入撤并范围的村庄,主要在城镇、城市居住的农民”四类对象可不采集。
(三)确保数据质量。乡村振兴办要把提高数据质量作为平台建设的重要任务,紧盯数据采集录入中的各个关键环节,认真查找分析问题数据,进行数据核验,持续开展数据清洗,不断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四)减轻基层负担。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层层加码。要做好工作统筹,用好信息化手段,把需要进村入户开展的工作进行整合,统一部署,集中开展,避免重复进村入户,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五)统一操作平台。必须统一在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开展数据录入。严禁在其他信息系统中录入数据后,再导入全国信息系统中。
附件:1.行政村基础信息采集指标
2.农户基础信息采集指标
3.农户基础信息采集表
4.行政村乡村建设信息采集表
5.乡村建设信息监测系统采集指标解释
附表1
行政村基础信息采集指标
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类型 | 单位 |
1 | 基本情况 | 自然村 情况 | 自然村数量 | 采集类 | 个 |
2 | 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数量 | 采集类 | 个 | ||
3 | 村庄类型 | 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待定类 | 采集类 | ||
4 | 村庄地貌 | 平原村、丘陵村、山区村 | 采集类 | ||
5 | 规划村庄 | 规划编制 | 是否编制村庄规划 | 采集类 | |
6 | 是否依规实施建设 | 采集类 | |||
7 | 基 础 设 施 | 道路 | 是否通硬化路 | 采集类 | |
8 | 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数量 | 采集类 | 个 | ||
9 | 村内现有硬化道路里程数 | 采集类 | 公里 | ||
10 | 村内破损需修复的硬化道路里程数 | 采集类 | 公里 | ||
11 | 村内需新建硬化道路里程数 | 采集类 | 公里 | ||
12 | 现有硬化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里程数 | 采集类 | 公里 | ||
13 | 现有破损需修复的硬化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里程数 | 采集类 | 公里 | ||
14 | 需新建的硬化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里程数 | 采集类 | 公里 | ||
15 | 给排水 | 是否通自来水 | 采集类 | ||
16 | 是否有排水设施 | 采集类 | |||
17 | 能源保障 | 生产用电是否通 | 采集类 | ||
18 | 是否通生活用电 | 采集类 | |||
19 | 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 | 计算类 | 户 | ||
20 | 宽带网络 | 是否5G网络覆盖 | 采集类 | ||
21 | 冷链物流 | 是否实现快递服务到村 | 采集类 | ||
22 | 是否有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 | 采集类 | |||
23 | 人 居 环 境 | 卫生厕所 | 卫生公厕数量 | 计算类 | 座 |
24 | 污水治理 | 是否有污水处理设施覆盖 | 采集类 | ||
25 | 是否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 | 采集类 | |||
26 | 垃圾治理 | 生活垃圾是否集中收集 | 采集类 | ||
27 | 是否进行垃圾分类收集 | 采集类 | |||
28 | 村容村貌 | 是否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 采集类 | ||
29 | 是否进行村庄绿化 | 采集类 | |||
30 | 是否进行“三线”整治 | 采集类 | |||
31 | 是否对风貌统一进行管控 | 采集类 | |||
32 | 是否有公共照明 | 采集类 | |||
33 | 公 共 服 务 | 教育 | 是否有小学 | 采集类 | |
34 | 是否有幼儿园 | 采集类 | |||
35 | 医疗卫生 | 卫生室数量 | 采集类 | 个 | |
36 | 养老 | 是否有区域养老服务机构覆盖 | 采集类 | ||
37 | 是否有村级邻里互助点或农村幸福院 | 采集类 | |||
38 | 是否有公益性墓地 | 采集类 | |||
39 | 文化体育 | 是否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 采集类 | ||
40 | 是否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 采集类 | |||
41 | 综合服务 | 是否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点 | 采集类 | ||
42 | 是否开通公交班线运行 | 采集类 |
附表2
农户基础信息采集指标
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类型 | 单位 |
1 | 基础设施 | 硬化路 | 入户道路是否硬化 | 采集类 | |
2 | 自来水 | 是否通自来水 | 采集类 | ||
3 | 自来水供水间隔时间是否低于24小时 | 采集类 | |||
4 | 饮水是否安全 | 采集类 | |||
5 | 能源 | 是否使用清洁能源 | 采集类 | ||
6 | 使用清洁能源的类型(选项:太阳能、风能、沼气、天然气、其他(需注明);可多选) | 采集类 | |||
7 | 农房 | 是否危房 | 采集类 | ||
8 | 是否列入危房列入改造计划 | 采集类 | |||
9 | 是否有淋浴设施 | 采集类 | |||
10 | 人居环境 | 卫生户厕 | 是否有卫生户厕 | 采集类 | |
11 | 卫生厕所类型(水冲卫生厕所、卫生旱厕) | 采集类 | |||
12 | 卫生厕所是否能正常使用 | 采集类 | |||
13 | 卫生户厕是否入室 | 采集类 | |||
14 | 卫生户厕是否入院 | 采集类 | |||
15 | 村容村貌 | 是否进行过庭院美化 | 采集类 | ||
附件3 农户基础信息采集表 | ||||||||||
一、户主信息 | ||||||||||
家庭住址: 省(区、市) 市(地、州、盟) 县(市、区、旗) 乡(镇、街道、苏木) 村(社区、嘎查)
A1户主姓名: A2户主性别: A3户主证件类型: A4户主证件号码: A5户主民族: A6户主政治面貌: A7家庭人口数: A8农户联系电话:
| ||||||||||
二、基础设施 | ||||||||||
A9入户道路是否硬化 | □是 □否 | A10是否通自来水 | □是 □否 | A11自来水供水间隔时间是否 低于 24 小时 | □是 □否 | A12是否饮水安全 | □是 □否 | |||
A13是否使用清洁能源 | □是 □否 | A14使用清洁能源的类型 | □太阳能 □风能 □沼气 □天然气 □其他(需注明);可多选。 | |||||||
A15是否危房 | □是 □否 | A16危房是否列入改造计划 | □是 □否 | A17是否有淋浴设施 | □是 □否 | |||||
二、人居环境 | ||||||||||
A20是否有卫生户厕 | □是 □否 | A21卫生厕所类型 | □水冲卫生厕所 □卫生旱厕 □其他 | A20卫生厕所是否能正常使用 | □是 □否 | |||||
A21卫生户厕是否入室 | □是 □否 | A22卫生户厕是否入院 | □是 □否 | A23是否进行过庭院美化 | □是 □否 | |||||
填表人(签字):审核人(签字):填表日期:年月日
| ||||||||||
附件4 行政村乡村建设信息采集表
|
一、基本情况 | |||||||||||
B1 自然村数量 | B2 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数量 | ||||||||||
B3村庄类型 | □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待定类 □基本实现城市化城镇化类、□基本无人居住即将荒废类 |
B4村庄地貌(单选) | □平原村、□丘陵村、□山区村 | ||||||||
二、村庄规划 | |||||||||||
B5是否已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 □是 □否 | B6是否依规划实施建设 | □是 □否 | ||||||||
三、基础设施 | |||||||||||
(一)道路 | |||||||||||
B7是否通硬化道路 | □是 □否 | B8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 通硬化路的数量 | B9村内现有硬化道路里程数 | ||||||||
B10村内破损需修复的硬化道路里程数 | B11村内需新建硬化道路里程数 | B12现有硬化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里程数 | |||||||||
B13现有破损需修复的硬化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里程数 | B14需新建的硬化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里程数 | ||||||||||
(二)给排水 | |||||||||||
B15是否通自来水 | □是 □否 | B16是否有排水设施 | □是 □否 | ||||||||
(三)能源保障 | |||||||||||
B17是否通生产用电 | □是 □否 | B18是否通生活用电 | □是 □否 | ||||||||
B19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由户表 自动生成) | |||||||||||
(四)宽带网络 | |||||||||||
B20 5G网络是否覆盖 | □是 □否 | ||||||||||
(五)冷链物流 | |||||||||||
B21是否实现快递服务到村 | □是 □否 | B22是否有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 | □是 □否 | ||||||||
四、人居环境 | |||||||||||
(一)卫生厕所 | |||||||||||
B23卫生公厕数量 | |||||||||||
(二)污水治理 | |||||||||||
B24是否有污水处理设施覆盖 | □是 □否 | B25是否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 | □是 □否 | ||||||||
(三)垃圾治理 | |||||||||||
B26生活垃圾是否集中收集 | □是 □否 | B27是否进行垃圾分类收集 | □是 □否 | ||||||||
(四)村容村貌 | |||||||||||
B28是否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 □是 □否 | B29是否进行村庄绿化 | □是 □否 | B30是否进行三线整治 | □是 □否 | ||||||
B31是否对风貌统一进行管控 | □是 □否 | B32是否有公共照明 | □是 □否 | ||||||||
五、公共服务 | |||||||||||
(一)教育 | |||||||||||
B33是否有小学 | □是 □否 | B34是否有幼儿园 | □是 □否 | ||||||||
(二)医疗卫生 | |||||||||||
B35卫生室数量 | |||||||||||
(三)养老 | |||||||||||
B36是否有区域养老服务机构覆盖 | □是 □否 | B37是否有村级邻里互助点或农村幸福院 | □是 □否 | B38是否有公益性墓地 | □是 □否 | ||||||
(四)文化体育 | |||||||||||
B39是否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 □是 □否 | B40是否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 □是 □否 | ||||||||
(五)综合服务 | |||||||||||
B41是否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点 | □是 □否 | B42是否开通公交运行班线 | □是 □否 |
填表人(签字):审核人(签字):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5
乡村建设信息监测系统采集指标解释
行政村(42个指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村
1.自然村数量:自然村指的是村民相对集中居住自然形成的村落。村民居住非常分散的山区、牧区按村民小组划分。这里是指行政村中自然村的个数。
2.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数量:指有30户以上(包含)常住人口的自然村(组)。
(二)村庄类型
3.主要有: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待定类五类。
基本城镇化城市化类,基本无人居住即将荒废类,已纳入撤并范围的村庄,这三类可不采集数据。
集聚提升类村庄:指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
城郊融合类村庄:指城市附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
特色保护类村庄: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
搬迁撤并类村庄:指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
待定类村庄:指暂时不好确定类型的村庄。
(三)村庄地貌
4.依据村庄主要地形地貌确定村庄类型,具体区分为平原村、丘陵村、山区村。
平原:是指地势起伏小,海拔较低的广大平地,包括平川、平坝、湖区和牧区的草原等。
丘陵:是指小山连绵成片的地区,包括半山区、近山、浅丘等。
山区:是指多山的地区,包括牧区草山。
二、村庄规划
(四)规划编制
5.是否编制村庄规划:“村庄规划”是指通过规划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交通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分为村庄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进行。我省是指国土空间村级片区规划。
6.是否依规实施建设:“依规实施建设”是指按照制定的村级片区规划,开展相关乡村建设。
三、基础设施
(五)道路
7.是否通硬化道路:“硬化道路”是指路面采用沥青、水泥混凝土、块体(块石、弹石、砖块、预制混凝土块)的道路,对于部分建设条件特别困难、高海拔高寒和交通需求小的地区,可扩展到砂石、碎石等路面。
8.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数量:指有30户以上(包含)常住人口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的个数。
9.村内现有硬化道路里程数:指行政村辖区内不含田间机耕路和生产路的硬化道路的长度,长度单位为公里。
10.村内破损需修复的硬化道路里程数:指行政村辖区内硬化道路破损严重,无法通车需修复的长度,长度单位为公里。
11.村内需新建硬化道路里程数:指为解决行政村辖区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出行不安全的问题,需要新建硬化道路的长度,包含现状道路未硬化和未修建两种情况,长度单位为公里。
12.现有硬化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里程数:指为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行政村辖区内采用沥青、水泥混凝土、块体路面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长度之和,长度单位为公里。
13.现有破损需修复的硬化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里程数:指行政村辖区内硬化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破损严重,无法通车的长度之和,长度单位为公里。
14.需新建的硬化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里程数:指行政村辖区内按需要新建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长度之和,包含现状道路未硬化和未修建两种情况,长度单位为公里。
(六)给排水
15.是否通自来水: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是否通自来水”指自来水通达建制村,既包括规模化供水工程(供水规模不小于1000 m3/d或用水人口不小于1万人的村镇集中式供水工程),也包括集中式供水工程(指从水源集中取水输送至水厂,经水厂净化和消毒后,通过配水管网输送到用水户或集中供水点的供水工程。通常供水人数大于100人)。
16.是否有雨水排水设施:“雨水排水设施”,指行政村村庄的雨水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村内道路的雨水排水设施,雨水最终排至周边水体或集雨设施内。
(七)能源保障
17.是否通生产用电:指行政村通农业生产用电。
18.是否通生活用电:“通生活用电”指行政村通居民生活用电。
19.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清洁能源”指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统计行政村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
(八)宽带网络
20.是否5G网络覆盖:“5G网络覆盖”指行政村已开通5G网络,面向公众用户提供边缘下行速率100Mbps、上行速率5Mbps的优质网络,并实现全域覆盖。
(九)冷链物流
21.是否实现快递服务到村:“快递服务到村”指快递服务通达建制村,既包括快递企业直接设立站点的模式,也包括与其他商业组织合作提供快递服务等多种模式。
22.是否有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指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农产品贮藏设施以及配套的分拣分级、包装清洗等设备。
四、人居环境
(十)卫生厕所
23.卫生公厕数量:指农村集镇、学校、卫生院、敬老院、幼儿园、村委会、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供农民和流动人口共同使用的无害化卫生厕所数量。
(十一)污水治理
24.是否有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污水处理设施”指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工艺对污水进行净化的设施,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污染环境。
25.是否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污水处理管网”是指由若干污水管道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汇集输送污水至污水处理站(厂)管道的总称;“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是指行政村的污水经过村内污水管网汇集后最终排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由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
(十二)垃圾治理
26.生活垃圾是否集中收集:“生活垃圾”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 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集市贸易与商业垃圾、公共场所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及企事业单位垃圾等;农村生活垃圾严禁露天堆放、露天焚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指行政村内是否设有清洁密闭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和收集站等设施,并可正常运营。
27.是否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分类”是指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分为2~5类,主要为可卖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灰土、其他垃圾等,在行政村内设有分类垃圾设施(分类垃圾桶等),并可正常运营。
(十三)村容村貌
28.是否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村庄清洁行动”是指针对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广泛宣传、群策群力,集中力量从面上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掀起全民关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热潮,重点做好村庄内“三清一改”,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29.是否进行村庄绿化:“村庄绿化”是指通过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
30.是否进行“三线”整治:“三线整治”是指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包括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线路违规搭挂治理等项目。
31.是否对风貌统一进行管控:“风貌管控”是指农户建房使用农房设计通用图集或其他符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设计图纸,建立了农村房屋设计、审批、施工、验收、使用等全过程管理制度,使农房风貌与村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要素和谐共生。
32.是否有公共照明:“公共照明”是指道路、停车场以及广场、健身等公共活动场所的照明。
五、公共服务
(十四)教育
33.是否有小学:“小学”包含完全小学和非完全小学。完全小学指设有初级和高级两部的小学,设1~6年级,非完全小学是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阶段的场所,设1~4年级。
34.是否有幼儿园:“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
(十五)医疗卫生
35.卫生室数量:“卫生室”是指村级单位的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村卫生所、村医疗点等各种称呼。
(十六)养老
36.是否有区域养老服务机构覆盖:该指标中的“区域养老服务机构”是指通过新建、改(扩)建,具备综合养老服务能力,在为区域内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的基础上,为周边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农村养老机构。
37.是否有村级邻里互助点或农村幸福院:指由村民委员会主办和管理,立足于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
38.是否有公益性墓地:“公益性墓地”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公民提供安葬(安放)骨灰的社会福利设施。
(十七)文化体育
39.是否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指在行政村建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运行管理机制,可正常使用。
40.是否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指在行政村建有全民健身场地,配备运行管理机制,可正常使用。
(十八)综合服务
41.是否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指在行政村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点,配备运行管理机制,可正常使用。
42.是否开通公交运行班线:指行政村开通公交运行班线,可保障群众出行。
农 户(15个指标)
一、基础设施
(一)硬化道路
1.入户道路是否硬化:“入户道路”是连接村民住宅与支路的道路,不包含户门口与巷路间的连接部位和院内场地。“硬化”指路面采用沥青、水泥混凝土、块体(块石、弹石、砖块、预制混凝土块)的道路,对于部分建设条件特别困难、高海拔高寒和交通需求小的地区,可扩展到砂石、碎石等路面。
(二)自来水
2.是否通自来水:自来水定义同前。
3.自来水供水间隔时间是否低于24小时。该指标主要是确定“自来水是否稳定可靠”。
4.是否饮水安全:本指标中“饮水安全”是指该户饮用水水质符合GB 5749要求,无病原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安全隐患。
(三)能源
5.是否使用清洁能源:指有使用了清洁能源中的任何一种都算。
6.使用清洁能源的类型:指太阳能、风能、沼气、天然气、其他(需注明);可多选。
(四)农房
7.是否危房:“危房”应按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相关规定鉴定后进行判断。
8.是否危房列入改造计划:经鉴定机构鉴定后,纳入省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计划的危房。
9.是否有淋浴设施:“淋浴设施”是指花洒等可供淋浴的设施,且能正常使用。
二、人居环境
(五)卫生户厕
10.是否有卫生户厕:“户厕”是指供家庭成员大小便用的场所,由厕屋、便器、贮粪池等组成。“卫生户厕”是指有墙、有顶、有门,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厕所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粪便按规定清出的户厕。
11.卫生厕所类型:这里只要指水冲卫生厕所、卫生旱厕两类。“水冲卫生厕所”是指具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卫生厕所。“卫生旱厕”是指有墙、有顶,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厕所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粪便按规定清出的卫生厕所。
12.是否卫生厕所能正常使用:主要指厕屋、便器、贮粪池等基本完好,能够正常使用,粪污能正常排放且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卫生厕所。
13.卫生户厕是否入室: “卫生户厕入室”是指卫生户厕是否建在农民或农村居民所居住的建筑内,卫生户厕是建筑的一部分。
14.卫生户厕是否入院:“卫生户厕入院”是指卫生户厕是否建在农民或农村居民所居住的建筑外,但是在其住所围墙或围栏内,贴临或远离建筑建设。
(六)村容村貌
15.是否进行过庭院美化:“庭院美化”是指开展了清洁卫生打扫,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同时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装饰等,提升庭院美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