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杨柳街道以社区网格化管理助推城市精细化治理
来源:杨柳街道
发布日期:2022-10-14
点击数:人次

今年以来,杨柳街道紧扣城市基层治理需求,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优势,通过定人、定岗、定责、定区域、定标准,积极整合联创单位资源并有效发挥网格内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政治、信息、经验优势,推动部门、社区、群众三方良性互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享,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社区搭台,打造“固定 流动”办公场所。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共享空间等公共资源,在不挤占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空间、群众活动空间的前提下,统一标识,划定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和临时休息场所,配置必要办公用品。打造“线下楼院办公桌”,每日定人、定时,坐岗受理政策宣传解读、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咨询、社情民意收集、服务事项代办等服务,实现开放式办公、一门式受理、全科式服务。打造“线上流动办公桌”,组建网格微信群,稳定运行“580”我帮您便民服务热线,网格长、挂包机关干部、小区党支部书记、小区长等在微信群及接听热线中实时解答并受理群众问题与诉求,搭建线上说事、议事平台,在互动、互联、互治中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组织架桥,疏通“松绑 激励”治理经络。把网格划优,以打造“全科网格”为基础,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方便管理”的原则,科学划分59个网格,将区域内的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房屋等城市治理对象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把职责厘清,全覆盖建立网格党支部,选任思想好、威望高、能力强的网格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吸纳网格内居住的党员干部、小区长、网格员、物业小区书记任党支部委员,明确网格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工作,承担数据核实、信息采集、组织动员、宣传教育、矛盾化解、安全防范、隐患排查和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职能,对与网格长职权不相匹配的事项和没有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的工作以及行政性、执法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得纳入网格职责范围。把身份亮明,实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挂公示牌“三亮一挂”开展工作,为每名网格长统一制作工作牌,统一在网格醒目位置公示网格长信息,为每个网格划拨2万元工作经费,每两月逗硬考核网格长并及时兑现工作补助,坚持把网格长意见作为干部晋级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网格长和网格内居住的党员干部主动联系服务群众,切实为居民幸福“加码”,为社区建设“添彩”。

干群连心,提升“自治 共治”治理效能。完善自治体系建设,以居民自治为抓手,聚焦治理难点与痛点,用民事民议、民事民定的民主协商方式,大力推进居民公约、兴趣社团、法律顾问团、创业援助团、志愿服务团“一约四团”建设。目前,已指导社区出台《居民公约》6个,培育兴趣社团12个、法律顾问团2个、创业援助团35个、志愿服务团24个。提升自治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扩大群众有序参与的渠道,通过事前认真征询群众意见、事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事后客观听取群众评价,完善基层自治内涵,让自治议题的产生“源自居民”、议题的讨论“依靠居民”、议题的实施“服务居民”,形成“自治有主题、参与有平台、议事有规则、组织有骨干、成效有评估”的居民自治工作新局面。加强共治机制建设,积极盘活辖区各类资源,将红色文化、孝善文化、诚信文化等融入社区品牌建设,把文化触角延申至单元楼道,通过打造一批初心楼道、家训楼道、诚信楼道,以文化“软实力”凝聚发展向心力;深入开展“诚信商户”“最美家庭”“守法公民”等评选活动,以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推动形成家庭和睦、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深化“契约 信用”工作机制,延展契约信用链,与辖区商户、党员、居民等诚信主体签订诚信契约,组织开展具有浓厚社区特色、充满正能量,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通过履约、践诺,将各类治理力量吸纳到社区治理中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