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人社局 “达川工匠”风采展示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0-11
点击数:人次

​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达川工匠”品牌,通过个人 、乡镇 、行业主管部门推荐,评审小组联合评选出第一批“达川工匠”,并公示完毕。现展示第一批12名工匠风采。

​​潘广恒,达州市农民工十大巴渠工匠,从事“烧火龙”制作已有35年,为了能让这门技艺更好传承下去,潘广恒招收学徒,免费培养制作火龙传承人,同时还积极主动为本镇文化事业的繁荣出谋划策,不仅花心思研究如何能把火龙制作得更精美,还手把手教徒弟们搭架、贴纸、涂色、绘爪等,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此产生了兴趣,并愿意留在家乡将传承当作事业。

朱勇,擅长活立木的移植、景观园林种苗的选育和培育技术,技术指导了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研发多项实用技术,于2017年—201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了10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分别为《一种任意调节伸缩长度的树木支撑杆》《一种滴灌滴水头》《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树木支撑架》《一种苗木支撑杆》《一种植物组织培养架》《一种具有自由调节功能的苗木支撑架》《一种苗木支撑架》《一种石解培养箱》《一种自动调节大小的苗木支撑架》《一种树木输液针》。

崔庆文,达州市无线电调试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无线电调试高级技师,维修电工技师,中、高级电工考评员,曾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并多次获奖,被评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曾被评为“十二五”期间达州市教学名师、第六届、第七届达州市学科带头人、达川区“优秀科技辅导员”,曾获“达州市师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还多次参加职业院校及农民工技能大赛裁判工作。

金应兰,2012年受聘于浙江省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并坐镇,2016年7月,其创意编织作品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外观专利费,G20峰会期间在杭州市嘉里中心广场参与编制了长28米,高2.6米,宽5.6米大型竹编包—“城市之光”。

冯忠炫,擅长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及测量。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对结构物进行定位放线,在近10年的桥梁施工中从未出现失误。已施工完成并通行的有达川区滨河路铁路下穿桥、南国大道跨铁路大桥等大小10余座桥梁,同时也培养3位新人进入建筑行业。

胡蕴钢,从事生态水稻种植和套养甲鱼、鱼、蛙、黄鳝、泥鳅、小龙虾等,并注册了“胡蕴钢”商标, 创造了一套生态稻谷套养模式,全程不用农药、化肥,鱼类不用合成饲料,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20年8月农场种植生态水稻于取得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同年9月胡蕴钢取得了达州市“十佳田秀才”荣誉称号。

唐吾兵,擅长安装、保养、操作、修理各类电器设备,并保证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维修电工技术革新改造专长,并在工作中通过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为公司节省维修经费。乐于向职工传授技艺,引领带动团队共同成长。

吴让伟,在达川区森防站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测预报工作20余年。在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于2020年11月举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能大赛中获得第八名、被授予优秀防治能手的称号。

梁远芳,在本地具有较高名声,乐于引领技能技术推广,在月亮湾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一个集水果种植、苗木培育、生态养鱼、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同时擅长露天裁培转变为设施裁培、高位嫁接改良。

余伟丽,从1985年以来采用纯手工制作余妈珍珠豆瓣,并总结出独特的操作工艺和操作方法,经过选料、配料、融合密闭发酵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形成了本地土特产,目前团队20余人,年销售额达50余万元,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卢朝德,2018年获得了达川区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在种植果树的20余年中,对各种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和管理技术都有了技术性突破,解决了梨树的黑星病、梨木虱病虫害难题,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摸索出了桃树的缩叶病和流胶病防治新技术。

魏朝建,擅长建筑及市政工程模板施工,有多年施工房建及桥梁的经验,培养了多个学徒,在施工中讲解结构施工图的基础知识、模板支撑支架结构布置图等知识,传授分辨模板材料的种类、性能、规格、特性和用途等,并在项目施工中能采用适合的模板及技术进行施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