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分局立足“保持队伍旺盛的战斗力”这一要求,积极从四个方面落实爱警暖警各项举措,确保民辅警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为达川公安队伍心理健康提供坚强支持。
一、优化顶层设计,把握“心”动脉。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分局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会专题讨论研究心理健康工作,并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政委为组长,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为副组长,各科所队教(指)导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民辅警的心理健康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抓深抓实。二是建立专业队伍。将具有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的民辅警以及愿意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民辅警整合起来,严格选拔条件,成立了一支由8人组成的心理服务小分队,常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三是明确工作任务。常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工作,依托“达川公安”微信公众号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发布信息9条,其中公安部“警苑心语”微信公众号采用2条;根据基层所队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危机干预和健康送教服务;与辖区民康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畅通民辅警就医绿色通道,聘请专科医生开展业务指导。
二、做强基础建设,拓展“心”空间。一是科学建设功能场所。充分整合分局资源,在原有警官俱乐部的基础上建成了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放松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有条件的所队如翠屏派出所、百节派出所、巡警大队等建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健身、减压功能区。二是配备专业心理设备。配备2台按摩放松椅及2套放松减压设备,采用游戏、音乐、图像、模拟环境等多种方式帮助民辅警进行放松训练。三是打造减压舒心氛围。分局及所队普遍打造了“健身房”、“阅览室”、“茶水吧”、“观影区”、“民警展示墙”等功能区,适时开展“垂钓”“跑步”“登山”等户外休闲运动,大力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舒心氛围。
三、健全工作机制,收集“心”信息。一是建立健康体检制度。把心理健康体检纳入民辅警年度体检必检项目,结合省厅统一组织的线上心理测评,分局采用线下测评的方式,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常规心理健康体检,并针对预警民警由教(指)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家访,同时根据所队需求,心理服务小组成员适时介入协助开展疏导、减压等工作;针对配枪民警每月常态开展专项体检,按照一人一档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测评情况目前已暂停持枪资格14人;针对2名问题民辅警,采用内部干预、外部就医相结合的方式,适时开展相关工作,并按照一人一策建立好工作台账实时关注,切实了解、掌握民辅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二是建立工作报告制度。根据《全市公安机关心理健康服务七项措施》工作要求,科所队教(指)导员认真履职,每月从严从实登记和填报“民辅警家庭情况及健康状况”,严格落实“六必访、六必谈、六必清”,并定期形成队伍心理健康及风险研判报告交分局政治处。三是建立信息保密制度。对从事和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教(指)导员和心理服务小组成员,明确民辅警个人信息保密要求,严格遵守信息保密规定,对民辅警的个人隐私不得传播和泄露,更不得对外宣传、公开,确保民辅警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四、强化在线关爱,做优“心”服务。一是开展心理健康送教服务。根据各所队的实际情况,分局心理服务小分队开展预约式服务,定期深入到科所队开展专项健康辅导,通过一对一和团辅的方式,帮助民辅警释放工作、生活压力和解答心理上的困惑,目前已为60%以上的所队民辅警开展了专项健康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开展主题心理服务。分局心理服务小分队结合工作实际,在重大安保工作期间、中高考前夕等重要时间节点,分类开展主题心理服务,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心理服务;借助“ 公安”机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心理专科医生、专家学者对分局的心理服务工作者开展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分局心理服务小分队主动走出警营,深入到辖区消防救援大队、武警中队等一线单位开展心理服务工作3次,帮助消防队员、武警战士释放压力、排除负面情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反馈。三是开展实战服务。以“情指勤舆”一体化为载体,指挥中心根据突发的“自杀”“扬言自杀”类警情、舆情,指令心理服务小分队实时加入到警情、案事件的现场处置中,配合一线所队完成人员解救、案件审讯等相关工作,今年来,心理服务小分队配合一线所队成功解救轻生群众3人,协助完成侦查询问2次,并配合完成后续心理疏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