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达川区桥湾镇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全力推动“一村一项目”实施,大力发展特色水果,按照区委“长江上游百里优质晚熟柑橘产业带”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以晚熟柑橘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强化党建引领,科学布局产业发展
结合桥湾镇特有的地理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思路,实施“柑橘兴镇”计划,着力创建“巴河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园区”,镇、村、组三级联动,实行全域推进,并试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同时,桥湾镇党委政府坚持创新驱动,以“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通过实地调查借鉴先进经验、学习引进优秀经验等方式持续聚焦探索新型发展路径,深入挖掘发展思路。为了解决项目资金短板问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向农担公司贷款、争取项目发展资金、吸引优质业主等方式,不断引入资金注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解决了资金短缺这一“老大难”问题。
激发党员活力,带领农户共同致富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一岗多责”作用,镇党委政府联系领导和驻村干部沉入一线,实时跟踪指导,积极协调解决问题,以驻村干部常驻指导、村干部挂包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的方式,共同参与引进企业和柑橘品种、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等环节。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讲解土地入股的政策与好处,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盘活”闲置土地,整理荒山荒地1000余亩,间种大豆800亩,园区面积扩大至5000亩。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自主开发、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租赁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做实“一村一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加强人才建设,汇聚力量壮大产业
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开展座谈会、专题会,广泛开展探讨,就发展机遇、镇村实际、发展现状和规划展开讨论交流,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心得、协调解惑不断探索发展方式。倒虹村通过“回引培育土专家”模式,积极引导“田秀才”“新乡贤”返乡创业,同时组织开展培训活动,邀请行业能手、领域专家作为“指导员”,对返乡创业人员、本土“能人”、农户等进行柑橘种植、培育、管理等相关技术培训,打造既熟悉本土情况又有带动能力的人才队伍。
注重市场导向,打造优质特色品牌
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发展思路,一方面引进种植优质晚熟柑橘品种,全镇推广培植爱缓、春见、特姆林等晚熟柑橘品种,同时坚持市场为导向,提升产业发展效益,以优良的品质获得消费者好评,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桥湾镇将依托巴河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码头文化,围绕柑橘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和康养旅游,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农文旅综合集聚地,打造“晚熟柑橘现代农业”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