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商调度,形成强大合力。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坚持“一日一会商、一日一调度”原则,强化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军民联动,健全联合会商和统筹调度机制,明确各级各地各部门职能职责,部署值班值守、巡查监测、防灾抢险、疏散救援、应急储备等各项措施,切实形成防汛减灾强大合力。
二、长效监测,精准研判预警。建立气象、水务、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预警机制,依托全区54个雨量监测点、14个水情监测点数据,对气象、水文、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研判,制定洪水预泄、滞洪错峰等防汛措施,通过两微一端、手机短信等渠道累计发布预警信息320条,引导群众科学避险。
三、全面排查,强化隐患治理。按照“全面排查 重点排查”方式,组成6个汛灾排查小组,对存在防汛隐患的区域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利用无人机遥测、遥感解译、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对威胁较大、险情较重、地理条件差的汛灾点位开展一次重点排查,确保隐患排查全覆盖。截至目前,开展排查复核260余次,排查整治灾害隐患51处。
四、强化保障,提升应急水平。整合乡镇(街道)、应急、社会救援力量等,组建防汛抢险专兼职队伍363支,开展应急演练294场次,技能培训1期次,培训人员68人次,提高应急抢险能力。划拨专项经费230万元,储备编织袋、救生衣、救生圈、冲锋舟、橡皮舟等防汛应急物资20余万件,确保防汛应急物资供应充足。
五、增强防灾意识,提升避灾能力。组织区减灾委成员单位在天益广场举办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指导全区24个乡镇(街道)集中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手册、资料共计10万余份。
六、超前布置,做好应急准备。2022年争取上级专项资金86.3万元采购了2万余件各类应急物资,前置到以村(社区)为单位的防汛工作重点点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不少于150人的片区应急救援服务站3个,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不少于15人的行政村(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3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