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十年女性人口现状及变化分析
来源:达川区统计局
发布日期:2022-06-02
点击数:

女性是爱的使者,美的化身,因为有了女性,一切变得丰富多彩。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女性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新世纪第二个10年达川区女性人口现状及发展变化特征分析如下。

一、女性人口现状

(一)男女性别构成趋于合理。2020年达川区常住人口89.97万人,男性人口46.07万人、占51.21%,女性人口43.9万人、占48.79%。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104.96,与2010年104.74相比变化不大,在103-107的合理范围内。

(二)女性出生人口不断增多。2020年全区出生人口4935人、出生率5.48‰,其中,男性出生人口2502人、出生率5.43‰,女性出生人口2433人、出生率5.54‰。出生人口变化有利于人口性别平衡:一是女性人口出生率2020年比男性高0.11个千分点,逆转了多年来男性出生率高于女性的局面;二是女性出生人口占出生总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46.39%提高到2020年49.3%;三是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由2010年不合理的115.56降至2020年合理的102.84。

(三)女性人口文化素质提升明显。2020年全区每10万女性人口中,拥有各学历人口是小学31563人、初中35338人、高中13582人、大学6058人,与2010年相比,小学、初中学历人口分别下降16.67%、5.8%,高中、大学学历人口分别增长56.42%、105%;女性高中和大学等高学历人口10年增长速度68.77%,比男性增速高19.8个百分点。

(四)女性就业行业变化较大。2020年,女性人口就业率41.99%,比2010年下降13.92个百分点,主要是农业就业人数减少所致,从就业产业构成可见。2020年女性人口一、二、三、产业就业占比分别是 33.38%19.92%46.7%,与2010年相比,一产业下降38.2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0.5327.72个百分点。女性就业人口逐渐向服务为主的三产业聚集,符合女性生理、知识、能力要求。

(五)女性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男性。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3.49%,其中,女性占比24.65%,比男性高1.85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中,女性占比提高6.52个百分点,高于男性提高的5.19个百分点。

二、女性人口现状成因

(一)妇女工作的加强推动了“男女平等”良好氛围的形成。2011年,第3次制定实施了《2011-2020年达川区妇女发展规划》,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得到充分体现,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一是妇女组织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单位妇联、女工委或妇代会组织100%建立;家长学校、妇女之家、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站、家庭暴力报警投诉站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宣传动员持续不断。广大妇女组织和相关部门每年利用用“三八”节、“12.4”法制宣传日、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等时机,开展包含女性教育、健康、就业、权益保护等宣传,2011-2020年共发放宣传资料71.2万册(份)、接受咨询7190人次。三是社会地位显著提高。2020年,区“四大班子”、区级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女性领导配备率100%,其中,区级部门女性正职配备率18.5%,比2010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四是合法权益充分保障。教育上,女性幼儿、小学、中学等教育上与男性没有差别,2011-2020年女性在园(校)学生比例稳定保持在47%以上。女性健康上,2020年妇女常见病筛查率83.3%、比2010年提高32.2个百分点,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2010年的十万分之37.854.3下降到20207.10。女性维权上,司法部门和各级妇女组织2011-2020年给予妇女诉讼案件法律援助1427人,处理妇女维权案件1530件、家庭暴力案件407件。五是自强自立有力推进。在广大妇女中实施“巾帼致富”工程,开展“巾帼建功”行动,推行“巾帼文明行为”、“巾帼志愿服务”、“巾帼文明健身”活动。2011-2020年,对涌现出的20个创业先进集体、“十佳”巾帼创业标兵、38名“巾帼建功”标兵进行了表彰,创建国家、省、市、区级“巾帼文明岗”80个。六是良好家风深入建设。发挥妇女主导作用,开展“平安家庭”、“廉洁家庭”、“幸福家庭”、“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创建,2011-2020年,评选表彰了6名“最美达川女性”、“十佳孝善家庭”、“十佳孝善个人”、86名“孝顺媳妇”、206个“最美家庭”、200户“文明示范家庭”,在妇女中征集好的家风家训154条。七是关心关爱力度加深。就业关爱上2011-2020年,建立了10个妇女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开展妇女就业知识技能培训4.3万人次,为3200余名妇女发放创业就业贴息贷款1.96亿元,带动8500余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健康关爱上,免费为8.4万名妇女进行了“两癌”检查,引导1.5万名妇女参加公益性“两癌”保险。贫困关爱上,对1427名贫困母亲发放救助金302.1万元。

(二)男孩子养育的高成本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2019年《中国生育成本调查报告》显示,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平均养育成本是62.7万元,如果养育的是男孩成本会更高,因为结婚成家时彩礼、房屋、车子、“三金”等标准配置由男方支出已成趋势。男孩养育成本大于女孩的现实深刻影响了时下的生育观念,生男生女真正一个样,非法搞胎儿性别鉴定现象也基本绝迹。出生人口性别的不断合理到平衡,一定时间周期内就会稀释不合理的总人口性别比。

(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女性人口素质的较快提升居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义务教育的大力实施,女孩受教育权利的充分保障,特别是1999高校扩招,使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到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上来,成为居民文化素质提升的助推器。2011-2020年达川区考入大学人数5.57万人,女性比例48.9%,同女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一致。

(四)人口流动的规律性改变了女性人口就业结构。十年来,达川区内人口形成了农村流向场镇、场镇流向城市的迁移流动规律,人口的变化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人口也在适应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人口流向了城镇,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主要是老人和留守妇女,一产业不断萎缩,就业人口大幅度下降;二产业注重发展质量,就业人口稳中有升;为居民和社会服务的三产业快速发展,就业人口特别是女性就业人口增加较多。2010年达川区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4.5:36.0:39.5,2020年调整为20.2:30.1:49.7;2020年全区人口就业率50.19%,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分别是28.65%、30.62%、40.73%,同2010年相比,一产业下降37.6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6.67、20.9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就业人口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五)民生保障措施的改善加速了女性老龄化进程。2003年开始陆续建立的全民医保、全民社保、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民生制度,2020年全面脱贫并建成小康社会,完全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在经济持续发展,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显著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城乡更加均等化的加持下,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目标达成。加之女性寿命高于男性的实际,女性老龄人口自然高于男性。达川区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76.6岁提高到2020年78.9岁,2020年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4.2岁。

三、女性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女性弱势群体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在家庭生活中,家务劳动、带养孩子仍然以女性为主,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案件也经常发生。在社会生活中,招工就业的性别和职业歧视仍然存在,女性政治进步的空间仍然受限等。

(二)针对女性的犯罪依然存在。2011-2020年,全区公安机关破获的针对女性犯罪的强奸案件121件,拐卖妇女案件10件,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70件。此类案件屡打不绝,时有反复,对女性伤害极大。

(三)女性人口文化素质仍然低于男性。2020年,全区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文盲率4.11%、比2010年下降3.45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8.67年、比2010年提升0.81年。虽然女性人口文盲率下降速度比男性人口快2.85个百分点,女性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比男性人口多提高0.28年,但女性人口文盲率比男性仍高2.75个百分点、文盲人口仍为男性的2.89倍,女性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仍比男性低0.34年。

(四)女性生育率下降严重。2020年全区人口出生率5.48‰,比2010年下降3.82个千分点,全区总和生育率(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孩子数)仅1.01,比2010年的1.56下降较多。正常的人口更替标准是总和生育率2.1,达川区较低生育水平的后果是人口更替基本停止,2020年全区净增人口仅397人,比2010年的3756人下降89.43%。生育率下降原因一是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二是女性经济独立性增强、为事业不愿生育的影响,三是高房价、孩子教育支出增多推高的生活成本的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大力实施好《2021-2030年达川区妇女发展规划》,形成党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妇女工作格局,进一步优化妇女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推动妇女事业持续向前发展。具体是:保障妇女的各项政治权利,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水平;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分享经济资源的权利,提高妇女经济地位;保障妇女获得平等受教育机会,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和终身教育水平;保障妇女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