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达川区“十四五”社会保障规划》的通知
来源: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05-11
浏览次数:

​《达州市达川区“十四五”社会保障规划》 政策解读

​达川府办〔2022〕3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相关单位:

《达州市达川区“十四五”社会保障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9日


 

 

达州市达川区“十四五”社会保障规划


 

第一章  “十三五”的主要成就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十三五”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十四五”的有利条件

第三节“十四五”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主要目标

第三章  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第一节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第二节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第三节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第四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第五节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

第六节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第四章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提升社会保险覆盖面

第二节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第三节提升社会保障待遇

第四节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第五节 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水平

第五章  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第一节  建立低收入家庭信息比对机制

第二节  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三节  提高特困供养保障能力

第四节  强化社会福利保障

第五节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第六节  加大对孤儿、困境儿童帮扶

第七节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第六章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第一节  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力度

第二节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第三节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第四节  推进老旧楼房改造

第七章  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第一节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第二节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三节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

第四节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第八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加大经费保障

第三节强化推进实施

第四节强化监督考核

达州市达川区“十四五”期间社会保障规划重点项目

 

达州市达川区“十四五”社会保障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达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特制订达川区“十四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等工作规划如下。

第一章  “十三五”的主要成就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社会保障事业仍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促进就业方面,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十三五”末,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11万人。在社会保障方面,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整合,建立了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部分社保基金征收职能划转税务机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全民参保计划顺利实施,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到“十三五”末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79.9万人次,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09万人,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安全可持续。社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持续上调,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报销比例不断扩大,失业保险待遇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步上调,工伤保险待遇稳定上升,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灾害救助、医疗救助、特困供养、养老服务、福利慈善、失业救助、法律援助和公租房制度,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到“十三五”末期,共医疗救助72.939万人次,救助金额8860万元。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2亿余元。发放灾害救助资金1234万元,救灾棉被15894床,棉衣10397件。共发放特困供养资金1.4亿余元。共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5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3个,农村幸福院60个。政府投资购买、新建和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共3653套,建筑总面积179999㎡(其中,已建成3295套、主体完工188套,正在建设170套);共拆迁改造各类棚户区25040套,其中实物安置10207套,货币安置14833套,投资额1164505万元。

专栏1五”时主要标完情况

 

指标

2015年

基数

十三五”

规划目标

2020年

完成数

一、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7]

   [2.5]

[3.17]

2.城镇登记失业率(%)

4.03

≤4.1

3.96

3.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万人)

30.9

   30

30.11

二、社会保障

4.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54

90

99

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1

2.5

1.08

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3.2

3

3.2

三、劳动关系

7.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96

90

96

8.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100

95

96

四、公共服务

9.乡镇(街道)、社区(村就业社保服务机构标准化率(%)

 

100

 

100

 

 100

10.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

80

98

98

注:[]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节  “十四五”的有利条件

“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就业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被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市委建设“五个中心”等战略布局纵深推进,达川作为达州主城区核心组团,为我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第三节   “十四五”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复杂,国民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各种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我区社保基金收入压力不断加大,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明显。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总量与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劳动者总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和通过公益性岗位、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就业稳定性较差。部分企业“招工难”和部分劳动者“就业难”并存,技能劳动者短缺问题更加凸显,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在一定时期内加剧。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及待遇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支出急剧增加,基金收不抵支,给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仍需中央转移支付及本级政府兜底维持正常运转。各类社会保障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矛盾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需要在“十四五”期间逐步解决。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发展定位,坚持“奋进达川、先行示范”工作基调,突出“重塑产业、更新城市”首要任务,构建“一核两区六组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川贡献力量。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共享成果。注重经济增长对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的拉动作用,通过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增加财政用于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出。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促进公平、筑牢底线,强化制度公平,建立和完善平等的就业制度,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加强各地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增强对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孤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贫困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

    3.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整合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发挥政策的叠加效果。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打破部门界限,统筹管理政府的同一种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更好地方便群众,节约土地和资金,提高服务效能。

远近结合,服务大局。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全市建设“五个中心”等战略布局的实施路径,提升社会保障服务保障全局的能力。

专栏2“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一、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3.17]

[>2.0]

预期性

2.城镇调查失业率(%)

<5.5

预期性

3.城镇登记失业率(%)

3.96

<4.2

预期性

4.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万人次)

[2.25]

[1.5]

预期性

5.其中: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人次(万人次)

  [0.35]

[0.2]

预期性

6.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万人)

30.11

15

预期性

7.其中:省内转移人数(万人)

7.3

5

预期性

二、社会保障

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9

99.5

预期性

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08

0.66

约束性

1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3.2

1.87

约束性

1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47

 5

约束性

 1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94.01

依据人口变化动态调整

预期性

13.新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金额(亿元)

0.95

[≥1.2]

预期性

三、劳动关系

13.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

62

63

预期性

14.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96

98

预期性

四、公共服务

15.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万人)

109

66

预期性

16.其中: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

14.74

60

预期性

注:[]内为五年累计数。(2020年完成情况含高新区和经开区人数)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努力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缓解,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劳动关系总体和谐,就业局势基本稳定。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全民参保登记办法,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公务员(含参公管理人员)工伤保险政策,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基金征收职能与国家和省市同步划转税务机关。继续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大力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强化基金征收、清欠,缩小收支差距。不断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水平,按国家和省市政策同步调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待遇。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全面开展新时期“互联网人社”信息化建设,与省、市同步建成现代化社会保险经办系统,实现社保业务全面信息化经办目标。

到“十四五”末期,实现全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就业率达到当年全国总体水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5%以上,失业保险参保0.6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8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依据人口变化实行动态增长,确保应保尽保。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70%左右,实现更好保障病有所医的目标。

第三章   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加快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素质,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第一节  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培育新的就业增长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转移输出就业和返乡创业渠道,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其中省内转移5万人。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计划为450家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400万元,支持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政策制度障碍,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第二节  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重点补齐农村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区服务设施短板,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向社区(村)延伸。推进就业实名制,实施精准识别、精细分类、专业指导的分级分类公共就业服务,共计打造村、镇人社公共服务站点200个,实现基层覆盖率达100%。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计划打造充分就业社区3个。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20场,打造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达川品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就业服务,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社会民营机构合作。探索建立就业服务专家站和就业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加强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计划建立城市专家站1个,乡镇中心场镇专家站1个,充实环明月山职业指导工作室”职业指导师10名,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有效防范系统性、规模性失业风险。

第三节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完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结合实施产业升级、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开发适合青年群体的就业岗位,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落实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引55三支一扶人员充实基层教师、医生、乡村振兴专业人才队伍,定向培养乡村振兴人才45人充实基层力量,开展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学习宣传活动,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加强求职招聘、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创业实践平台等建设,打造达川区人力资源市场,培育就业见习基地15个,培育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省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基地1个,启动青创园建设,与四川文理学院等本地院校合作共建创业专家团队,培育专家50人,强化困难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帮扶。严格执行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生活保障联动机制。落实执行城乡的就业援助制度,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管理,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到2025年,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个以上。做好大龄劳动者就业帮扶。统筹促进妇女、退役军人、退捕渔民、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其中,全力确保50名退捕渔民实现就业创业。

第四节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扶持政策落地,加大对初创实体提供场地支持、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创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扶持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优惠政策,重点支持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创新创业,实施重点领域创业带头人培养计划,计划培育创业带头人5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0万元,支持小微企业10家,带动就业300余人。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发展,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根据上级安排积极组织参加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峰会、创业博览会、创业沙龙、项目巡诊等活动,推荐指导我区优秀企业10家参加上级创业比赛,争取获得2个以上奖项。实施全省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实现培训1500人次。

专栏3  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0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实施“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服务基层计划。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支持毕业生创业创新,常态化开展专项招聘,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实名制就业帮扶。

02    就业见习基地建设

加快建设具有行业代表性、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和青年需求的见习基地。支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等设立见习岗位,提高岗位质量。打造一批市级示范就业见习基地。

03    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04    就业统计基础提升计划

改革完善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统计工作,强化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就业转失业人员等指标的监测。

 

第五节  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

实施“3 100”新就业形态发展计划,重点支持快递物流、网约车司机、美团骑手三大类新业态发展,对每类新业态人员培训100人以上。推进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实施,加大对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以美团为突破口,培训快递小哥”1000人以上。实施“1 1“行动,针对一类新业态人员,指定一个培训机构、一套培训师资进行一对一培训。完善就业管理服务和统计制度,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纳入就业管理服务与统计范围,平等享受政府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加快推进适应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障等权益维护机制,统筹处理好促进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和维护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利益关系。

第六节  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领域专项培训计划,打造奋进达川职业技能培训品牌,提高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能力,形成人力资本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良性循环。大力开展先进制造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培训工人50名。全面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育新型学徒50人,大力开展新职业培训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广泛开展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至少举办1场全区性职业技能大赛。鼓励企业联合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广泛开展定向、定岗培训,与四川文理学院、达县职业高级中学等本地院校开展培训合作,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实效。引导各类培训主体加强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推动线上线下培训有机结合。以电子社保卡为载体,全面推行电子培训券。完善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大纲、职业培训包和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推动使用四川省就业创业服务管理系统V3.0,实现培训全程视频监控,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3亩,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完善建设实训车间、教室、信息发布与咨询室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实现职业技能培训15000人次以上,其中,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13200人次、创业培训1500人次、新业态培训300人次。

专栏4  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

01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劳动者自主选择、市场配置资源、政府依法监管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实现培训对象广覆盖、培训类型多样化、培训等级多层次、培训载体多元化、培训管理信息化。

02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坚持“愿培尽培、应培尽培”,面向企业职工和重点就业群体持续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00人次以上。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  提升社会保险覆盖面

推动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落实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加强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

通过多样化渠道、手段进行宣传社会保险相关政策,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实现职工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积极促进灵活就业人员5.1万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0.3万人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基金5.5亿元。落实对缴费困难群体帮扶政策、利用全民参保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民参保,累计实现困难群体政府代缴17.5万人次,代缴资金0.18亿元。全面实施《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持续推进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推动落实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等6类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切实做好我区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严格执行《公务员工伤保险管理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公务员工伤保险工作顺利实施,实现全区所有在编公务员(含参公人员)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到“十四五”末期,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依据人口变化实行动态增长,确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制度衔接政策,推进医疗保险关系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转移接续。

推动社保基金全国统筹,强化基金征收、清欠,缩小收支差距,制定失地农民欠费“三年还款计划”,2022年还款12010万元,2023年还款10236.7万元。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清欠攻坚行动”,计划2年清偿历史欠费7855万元,2022年清偿4500万元,2023年清偿3355万元。

第二节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体系,建立管理科学、标准合理、程序简便、操作规范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政策与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衔接,统筹集中各类医疗救助资金,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建立救助对象及时精准识别机制,科学确定救助范围。全面落实资助重点救助对象参保缴费政策,健全重点救助对象医疗费用救助机制。建立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严格执行全省医保目录。创新医保协议管理,简化优化医药机构定点申请、专业评估、协商谈判程序,突出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和费用控制考核评价,完善定点医药机构退出机制。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办法,推行以DRG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广医疗康复、慢性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门诊特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DRG付费覆盖面达95%以上。

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充分发挥集中带量采购在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系统集成,增强医药服务可及性。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保障群众获得优质实惠的医药服务。公立医疗机构通过集中采购平台线上采购药品、高值医用耗材,药品线上采购率达100%,高值医用耗材线上采购率达80%

 第三节  提升社会保障待遇

落实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待遇调整相关政策规定,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及时调整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70%左右。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费用统筹与支付机制,将普通门诊纳入保障范围。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生育保险待遇。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落实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基金监督政策。健全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体系,推进基金监督数字化转型,强化基金网络监管。加大行政监督力度,将监督业务延伸到社保、医保业务经办规程执行、内控健全及内控执行等环节。实现医保定点医药机构监督检查率100%,违规处理率100%,违规曝光率100%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建立公、检、法、司以及民政、卫健等联席机制,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违法行为。加强收支数据分析,健全基金预测预警制度,促进社会保险基金长期平衡。强化基金预算管理,实现全程预算监督。加强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人员信息管理,实现多部门联合惩戒。

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水平

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水平的相关要求,加强经办队伍服务能力和专业化建设,提升经办精确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提升数据质量,拓展数据共享促进“一网通办”、拓宽经办“不见面”服务范围,加快推动社会保险经办数字化专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保障社保数据安全。

专栏5  社会保险经办专项行动

01  社会保险精准扩面行动

通过数据共享比对和数据筛查清理摸清参保底数精准推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支持灵活就业的新业态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在公共服务平台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个人权益记录查询、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

02  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行动

   推进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优化升级落实 “全省通办”和“川渝通办”“跨省通办”。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网上经办服务指南等标准,落实社会保险经办规程打造标准化服务平台,统一办理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推进“打包办”“提速办”“承诺办”。深化系统行风建设和练兵比武,改进加强作风,提升能力素质,为群众提供更加温暖的经办服务。

03  社会保险风险防控提升行动

   推行社会保险风险数字化智慧监控。加强数据共享对比、核查校验,提升基础数据质量,精准识别风险点,加强线上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靶向检查、数据稽核和委托第三方审计评估,开展全覆盖、全天候、全环节风险防控。

 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第一节 建立低收入家庭信息比对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民政、教育、人社、住建、卫健、应急、医保、乡村振兴、残联、工会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交叉比对,及时汇总更新获得专项救助的低收入人口信息数据。有效对接户籍、纳税记录、社会保险缴纳、不动产登记、市场主体登记、住房公积金缴纳、车船登记,以及银行、商业保险、证券、互联网金融资产等信息,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推动全区低收入家庭认定信息比对工作,为救助审核确认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 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完善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不低于全市保障标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不低于按年度动态调整后的国家扶贫标准。严格执行全市统一发布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三节 提高特困供养保障能力

加强特困供养工作,不断提高供养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经费保障,多方筹集资金做好特困供养机构建设和设施改造工作。推进实施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办法,提升供养机构养护服务能力,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加强软硬件标准建设,使供养机构服务有据可依、各方监督有章可循、被供养人员心里有底。把保安全、防风险放到突出位置,加强对集中供养机构安全设施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监护责任,落实定期访视制度,对履行责任不到位的监护人及时予以更换。

第四节 强化社会福利保障

    加强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福利保障,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省市要求适时提高补贴标准,根据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制定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探索新的补贴形式和内容。逐步推进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至低收入家庭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至三级、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福利、社会救助等制度衔接。持续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试点,探索建立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体制机制。提升民政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提质增效。持续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探索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发挥精神卫生机构专业指导作用,推动社区精神障碍康复机构与精神卫生福利、残疾人康复、残疾人托养、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服务对接、资源共享,培育一批社区精神障碍康复标杆机构。将居家康复、照护技能培训纳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基本服务范围,为家庭提供照护咨讯、政策咨询、情感支持等专业服务,提升和巩固家庭照护功能。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康复服务。

第五节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关键作用,加强慈善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的有机衔接。发挥枢纽型慈善组织作用,探索建立基层慈善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慈善服务水平和慈善捐赠应急响应能力。全面落实税收优惠等激励扶持政策,探索建立慈善行为记录和激励机制,推动发展慈善信托。引进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服务团队参与慈善事业。

第六节 加大对孤儿、困境儿童帮扶

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改扩建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到2023年底全面完成改扩建任务。推动乡镇(街道)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站,到2025年覆盖率达到50%,加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培训力度,参训率达到100%。实施孤残儿童护理员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到2025年培训不少于30人次。建立残疾儿童康复示范点。加强与区残联沟通协调,将区儿童福利院确定为全区残疾儿童集中康复训练示范点。

第七节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加快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有效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日益丰富养老产品供应,不断增强行业要素支撑,明显改善老年宜居环境,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实现协同发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保障,建设1所失能失智老年照护机构,建设2-3个区域性老年养护中心,完成所有乡镇敬老院喷淋消防改造,将乡镇敬老院收归区级直管,进一步提升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管理水平和长期照护能力,推动机构服务向周边乡镇和农村居家社区延伸。加强养老服务专员(干)能力培训,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救助保护机制。拓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发展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持续深入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支持建设达州南方康养中心和达川区鑫同创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引导支持慈善力量开展面向老年人特别是贫困老年人的慈善活动。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机制,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纳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实施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一批综合评估机构和评估队伍。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网络。促进居家社区服务提质增效,2022年,全区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重点是中心镇、重点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025年,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60%。推动机构养老服务转型升级,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55%;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2021年,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法人登记率达到100%,建有并运营具备综合功能养老服务机构的乡镇数占辖区乡镇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到2025年,生活不能自理兜底保障对象集中供养率≥60%,以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为主的农村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医养结合机构或与二级以上医院签订标准化合作协议)的养老机构占比达到7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第一节 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力度

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的多渠道供给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公租房“保基本”的定位,对有住房困难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实行应保尽保,持续加大租赁补贴实施力度。探索试点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建立完善的制度机制,全面整合各类土地、非居住存量房屋和闲置住房等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800套(70㎡/套),新增受益住房保障家庭数1800户。计划实施C、D级危房改造1402户、计划投资3505万元,新改建面积14万平方米,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

第二节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按照“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等目标,高标准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康养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营造兼具环境友好、设施充沛、活力多元等特征的社区生活。严格执行无障碍及适老化设施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统筹规划建设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围绕医疗卫生和文化设施,适度发展专业化养老机构。加快旧住宅区环境和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合理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加快完善旧住宅区加装电梯工作机制,推动有条件的旧住宅区无电梯楼宇加装电梯。

第三节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坚持“三年攻坚、一年收尾”,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建立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2024年,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专栏6  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年度改造计划一览表

建设年度

改造片区

老旧小区(个)

户数

(万户)

建筑面积

(万㎡)

估算投资

(亿元)

2021

花溪片区、建新片区、兴发片区、天桥片区、新达片区、汉兴片区

56

1.408

124.62

8.15

2022

侨兴片区、蜀东花园片区、华泰片区、金南片区、广新片区、科南片区、保险片区、万兴片区、同盛片区

73

1.703

160.2317

8.2316

2023

曹家梁东片区、祥和苑片区、福达片区、新桥片区、金久片区、陶家湾片区、华川片区、县中片区、华染片区、金华片区,南坝片区

63

2.2045

167.5039

11.2803

2024

南滨路片区,叶家湾片区,绥定大道片区,华仙片区,四季片区,金竹片区,怡苑片区

34

0.9458

88.4523

5.3095

合计

33

226

6.2613

540.8079

32.9714

      

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年度改造计划示意图

 

 

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年度计划分布图

 

 

专栏7  “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一览表

序号

片区

名称

小区名称

户数

建筑面积(万㎡)

预计

投资

(万元)

年度

资金来源

1

花溪

片区

原审计局综合楼鸿雁街50号.金山大院新兴街39号.工商联家属院雁兴巷13号.天天乐综合楼花溪街141号.农业银行家属院永进巷10号.县工行家属院花溪街18号.中国电信鸿雁街14号A栋.工贸公司绥定大道一段71号.森检站花溪街99号.三建司流浪汉新兴街71号.西山林场花溪街69号.中国发展银行府西巷6号.晨光电力花溪街97号.食品协会花溪街131号.工商联亭子分会花溪街74号.南峰苑.华蜀农贸市场楼

5285

38.7

29350

2021

中央补助资金、银行融资资金、居民出资、地方配套资金

2

建新

片区

华贵花园,永定巷、袁家巷,健康巷,区进修校家属院,南新巷,区药检所家属院,新华花园,福源小区,君欣恒瑞

1802

16.7109

10812

2021

3

兴发

片区

区卫计局家属院,老干部局家属院,水产站、技装所家属院,电影公司综合楼,兴发农贸市场综合楼,飞燕综合楼

1179

11.5035

6998

2021

4

天桥

片区

天桥小区,林产小区1、5幢,老居民楼,五金大院,久昌大院

1054

11.2216

6272

2021

中央补助资金、银行融资资金、居民出资、地方配套资金

5

新达

片区

明珠巷.达川大道一段.达川大道二段.新达小区.新达街.仙鹤路.文笔塔街.和祥街.长寿街

1169

10.573

6933

2021

6

汉兴

片区

花园巷.旺达巷23号.民政局楼.蜀东街110号.瑞东大厦C幢.万达路.宏源小区.运管所.妇幼保健院.恒源房产

3591

35.91

21122

2021

7

侨兴

片区

晨灿小区.南贸市场综合楼.文峰综合楼.侨兴小区.阳光小区.达桥大厦.县建筑公司综合楼.原实验幼儿园家属院.杨家大院.卫生局综合楼.正南大厦

3282

34.5

15750

2022

8

蜀东花园片区

南兴苑.蜀东大厦.光荣巷8号.汉兴北街

2623

22.002

12853

2022

9

华泰

片区

华泰小区,进出口公司,仙鹤楼,食品综合楼,银杏小区,食品楼,红砖房

1033

10.079

5060

2022

10

金南

片区

南城大院,金川大院,侨兴大夏,利民小区,城镇综合楼,城镇居民点,金舟大夏

1535

14.977

7358

2022

11

广新

片区

商贸公司,五组,白衣鱼庄,百货公司家属院,水景花园,管委会家属楼,广卫大厦,四建司家属楼,新达

1490

14.5379

7162

2022

12

科南

片区

国土局家属楼,科达小区,长城市场,晨曦小区,政协家属院,教育院家属楼,三中家属院,南方花园,三建司家属院

2024

19.7482

10000

2022

13

保险

片区

金丝花园,锦华楼,木材联建综合楼,南外财政所家属楼,质安站综合楼,五金工矿楼,二建司八处家属楼,车站综合楼,一运司家属楼,侨运大厦,一运司后楼,交通局家属楼,市建行家属楼,住建局家属楼

1793

17.4943

8945

2022

14

万兴

片区

达司驾校,胡家院,新南街,工矿大院,万兴 f 鸿兴大院

1447

14.1184

7092

2022

15

同盛

片区

县委家属院.升华苑.同盛小区.三号安置房.正南三号楼.商贸中心综合楼.东升苑

1803

12.7749

8096

2022

16

曹家梁东片区

外运综合楼241号.聚丰苑.宏丰综合楼.三星综合楼.茂苑小区A、B栋.农广院家属院.黄麻厂家属院

1921

8.61

7527

2023

17

祥和苑片区

曹家梁街.永平巷8号.机电公司.祥和苑.生资园

2001

21.3616

12000

2023

18

福达

片区

福达街1栋.曹家梁街78号.林业综合楼.太阳岛幼儿园.谭飞楼.庞启云楼

474

5.2669

2840

2023

19

新桥

片区

百节机械厂.一号安置房.二号安置房.巨全商住楼.旺昌苑.通川酒厂家属院.鸿福新村(2001).财委家属院.劳动局家属院.鑫政花园.原残联家属院.富康大院.平安大院(2001).中山大厦.小浪综合楼.祥鑫综合楼.原供销社综合楼.南柏建材综合楼.升华大院

7103

42.4551

31891

2023

中央补助资金、银行融资资金、居民出资、地方配套资金

20

金久

片区

铁二院,大昌综合楼,金丝街219号,华川佳源,久昌公寓,医药公司

1432

13.972

8580

2023

21

陶家湾片区

陶家湾小区

116

1.1318

695

2023

22

华川

片区

恒东大厦,长城综合楼,华川家属院

1050

10.2900

6200

2023

23

县中

片区

县中安置房绿化,县中陪读房小区绿化,二小区停车场

1000

9.7570

5700

2023

24

华染

片区

四合院,教育院,王家嘴,印染小区,金华巷

1701

16.1595

10200

2023

25

金华片区

民康小区.潘家苑

1000

7.47

5970

2023

26

南坝片区

南坝社区一小区.南坝社区二小区.南坝社区三小区.南坝社区四小区.南坝社区五小区.南坝社区六小区

4247

31.03

21200

2023

27

南滨路片区

南滨路二段523号.南滨路二段571号.新达安置楼通洲大道518号

743

3.43

2898

2024

28

叶家湾片区

达川区川煤六处家属院老旧小区、达川区四川煤田地质局一三七队家属院老旧小区

1444

12.1

6931

2024

29

绥定大道片区

一小区(2001-2005)、二小区(1991-2000)、三小区(1991-2000)

2018

18.383

12100

2024

30

华仙片区

四小区2001-2005)、五小区2001-2005)

1034

8.8763

6200

2024

31

四季片区

公证处安置楼.司法家属楼.总工会安置楼.汉兴大道.李燕联建楼.华龙经贸公司.四季花城.仁园小区

1386

15.893

8116

2024

32

金竹片区

张家大院.金竹巷46号.煤管局.南源盛地.乡企局综合楼.庞家巷居民楼.县政府家属院.民航家属院.市人社局家属院

1849

19.43

11050

2024

33

怡苑片区

全运一小区.国土安置房.自来水家属院.联运公司.社区办公楼.怡苑新村.高速公路安置房

984

10.34

5800

2024

合计

226

62613

540.8069

329701

 

 

第四节 推进老旧楼房改造

    深入挖掘存量闲置老旧楼宇和厂房,鼓励将其改造为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员宿舍和公寓,促进职住平衡。到2025年,重点推动2万平方米左右低效老旧楼宇改造升级,完成2个传统商圈改造升级。有序推进省建十五公司、机械二厂、纺织厂等3个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实现“腾笼换鸟”。

第七章  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落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职工和企业合法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节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意见,创新劳动关系基层治理方式和治理模式,发挥基层协同治理作用,推动基层落实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社会协商协调机制。深化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基层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调解工作组织网络。加强劳动关系形势分析和风险预警,加强对企业经济性裁员的监测、规范和引导,包容审慎管理新产业、新业态下的劳动用工新模式,规范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企业裁员等劳动用工行为。重点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普及电子合同,实现劳动合同签订全覆盖。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强化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和基层能力建设,打造100名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5家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3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提升用工管理水平,更有力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专栏8  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

01  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引领计划

   打造100名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5家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3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培育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服务千户新企业用工。

02  重点企业用工指导计划

    以用工规模较大、生产经营存在较大困难的企业为重点,建立完善常态化的用工指导服务机制,帮助企业提升用工管理水平,特别是帮助指导特殊困难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工作岗位,充分发挥集体协商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与职工共渡难关,有效防范化解劳动关系矛盾风险,稳定劳动关系。

03  企业薪酬指引计划

    健全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信息体系,执行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机制,加强企业薪酬调查和数据分析,及时公开发布、定向反馈薪酬信息,优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指导服务。

第二节  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积极落实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促进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做好企业薪酬调查业务培训,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配合市局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完善工资宏观调控指导机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国有企业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分配信息公开。

第三节  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

    全面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仲裁工作制度,创新办案机制,加强办案监督指导,持续提升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劳动纠纷在仲裁阶段的终结率,提高劳动仲裁公信力。统筹完善调解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劳动仲裁速裁机制,提高仲裁结案率和调解成功率,五年内帮助劳动者3000人次以上,实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63%以上,仲裁结案率98%以上,终局裁决占裁决案件比例35%以上。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用,加强劳动争议预防和指导,引导建立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推动用人单位提高自主预防解决争议的能力。积极推进劳动争议仲裁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充实一线办案力量,强化工作保障,提升服务能力。探索开展不见面服务,统筹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提升案件处理智能化水平和服务当事人能力,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线上系统办理调解仲裁服务。加强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建立健全裁审受理范围一致、裁审标准统一、裁审程序有效衔接的机制体制,提高争议处理效能。

第四节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持续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健全配套政策文件,落实各项保障工资支付制度,构建工程款拨付、工资专户管理、工资支付动态监控、欠薪应急救济保障等各环节制度闭环,高标准巩固根治欠薪工作成效。紧紧盯住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欠薪,大力实施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全面排查隐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职责,真正把功夫下在平时,扎实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工作,确保不因欠薪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实施保障工资支付、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劳动用工和侵害社会保险基金行为等业务相关的监察执法,积极开展相关专项执法行动。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维护机制,推进智慧监察系统建设,完善监控预警功能,切实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

专栏9  “两网化”治理建设计划

       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建设标准,建立网格化管理考核机制,网格化管理达到95%。依托省级“智慧监察”,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实施应用。

第八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规划对事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强化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确保实现“十四五”期间全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

 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规划实施工作,将该项工作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任务,确保规划如期完成。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社会保障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表和路线图,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为抓手,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三是强化法治保障。严格贯彻国家、省、市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多措并举增强社会保障法治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节   加大经费保障

加强财政投入保障,科学制定财政预算方案,每年将当年的重要项目、业务工作纳入预算。健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达川区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加大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投入,支持公共实训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和正常运转,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第三节强化推进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制定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将规划实施与年度工作相结合,落实各项责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督导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提高公共服务质效。加强各业务领域之间、横向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促进全区社会保障事业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强化监督考核

强化监督考核,将社会保障规划落实纳入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和情况分析,强化过程监督,定期研判会商,加强预警监测,确保规划落地。各地各部门每年对当年重点项目推进和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1次总结分析,评估规划实施效果,分析研究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结合上级新的要求,实时调整规划任务。

 

 

  


达州市达川区“十四五”期间社会保障规划重点项目库

单位:亿元

项目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开工时间(年)

预计完工时间(年)

项目建设地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总投资

“十三五”完成投资

“十四五”投资计划

主要资金来源

项目责任单位

总计

2021年投资

计划

2022年投资

计划

2023年投资

计划

2024年投资

计划

2025年投资

计划

合计: 5

 

 

 

 

6.251

3.5

2.751

0.5067

1.55

0.2443

0.4

0.05

 

 

教育培训

1

公共实训基地

2022

2023

百节镇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8671平方米(约13亩),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公共实训基地规划新建综合楼1栋(包括实训车间、教室、信息发布与咨询室、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和计算机中心机房)。

0.23

 

0.23

0.0067

0.15

0.0733

 

 

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

区人社局

养老服务

2

达川区老年养护中心建设项目

2021

2023

石桥镇永进

社区

设计床位300张,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修建老年生活、活动、管理及附属用房和相关设施设备。

0.341

 

0.341

 

0.3

0.041

 

 

中央预算资金

区民政局

养老服务

3

达川区失能失智老年养护中心

2023

2025

管村镇

设计床位300张,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修建老年生活、活动、管理及附属用房和相关设施设备。

0.48

 

0.48

 

 

0.03

0.4

0.05

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

区民政局

养老服务

4

达州南方康养中心

2020

2022

杨柳

街道

项目建筑面积51.8855万平方米,设立1036张床位,修建老年生活、活动、管理、医疗保健康复及附属用房和相关设施设备。

5

3.5

1.5

0.5

1

 

 

 

自筹资金4.4258亿中央补短板资金0.5742亿

区民政局

养老服务

5

达川区鑫同创养老服务中心

2022

2023

杨柳

街道

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内设小型诊所一座,并为所在社区提供助餐、助洁等延伸服务。

0.2

 

0.2

 

0.1

0.1

 

 

自筹资金

区民政局

 


 《达州市达川区“十四五”社会保障规划》 政策解读

    1. 文字解读
    1. 图片解读
    1. 媒体解读
    1. 视频解读
分享到: